財聯社(北京,記者 高雲)訊,由易峘任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從8月底的傳聞到今日落地,時隔一月有餘。
10月6日上午,華泰證券研究所在官方微信表示,易峘正式加入華泰證券研究所,並擔任首席宏觀經濟學家。
「易峘將帶領團隊,負責對中國以及全球宏觀經濟的研究工作。易峘的加入,將進一步提升和鞏固華泰證券的綜合研究能力,她將和總量團隊負責人兼固定收益首席張繼強一起,進一步發揮華泰證券研究所在總量研究領域的優勢,並將與配備齊整、覆蓋全面的行業研究團隊一起為廣大投資者提供更優質的研究服務。」華泰證券研究所表示。
公開信息顯示,易峘擁有逾十六年的證券行業從業經歷,曾供職於中金公司、高盛及私募基金等多家機構。2015年3月至2020年9月就職於中金公司,任首席中國宏觀經濟分析師、宏觀研究團隊負責人、董事總經理。易峘的研究領域涵蓋中國及全球宏觀經濟及大類資產價格;研究風格深入淺出,緊貼市場,側重系統性的宏觀基本面研究及宏觀變量預測。入職中金公司之前,易峘在券商和投資機構均有豐富的工作經驗。2004-2009年間,易峘在高盛擔任中國與亞洲經濟學家,此前曾供職美聯儲波士頓分行。2009-2013年,易峘在香港凱斯博資產管理公司擔任首席經濟學家與策略師。2013年初,易峘合夥成立寰穎資產管理公司,並在之後的兩年擔任宏觀對衝策略基金經理。易峘畢業於美國麻省霍山學院、主修經濟與美術雙專業。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易峘
近期觀點:GDP增速第四季度將上升至6%附近,明年還將更進一步
由於易峘新任華泰首席經濟學家,記者尚未發現其在新東家發布的研報觀點,但我們從其此前署名的一份研報中或可發現其對未來宏觀經濟的看法。
該研報認為,在疫情不出現大面積反彈的基準假設下,下半年全球經濟漸進復甦,中國快於歐美。預計GDP增速從Q1同比-6.8%上升至Q4的6%附近,因為低基數明年將進一步上升,對應如此大幅度的增長反彈,通脹將維持在低位。預測數字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包括疫情反覆的風險,對方向更有信心,有別於以往的經濟周期,這將是一次無通脹的復甦。
研報觀點稱,背後的原因是供給復甦快於需求,而典型的經濟周期上行一般由需求引領。此外,供給復甦快於需求導致儲蓄過剩,帶來自然利率下行壓力。從應對疫情的結果看,財政政策在美國發揮了更大作用,貨幣信貸在中國的作用更大。M2增速顯著加快,美國靠財政(美聯儲量化寬鬆),中國靠信貸。美國有利率零下限,避免負利率要求財政發力,但即使利率下行還有空間,中國仍需重視過度依賴信貸的副作用。歷史數據顯示,信貸擴張短期支持需求,但償債負擔在4-6個季度後變成對經濟的拖累。
此外,研報稱,平衡短期(經濟周期)和中期(金融周期),在經濟復甦階段尤其需要警惕信貸擴張對房地產的刺激作用;應對疫情帶來財政與貨幣協同新思維,應重視央行的準財政功能;應對疫情帶來財政與貨幣協同新思維,應重視央行的準財政功能。
華泰證券研究上半年爆發,基金分倉交易量同比增4.6倍
2020年上半年,華泰證券開展多種形式的研究服務活動,發布研究報告3,451篇,組織研究路演服務6,361場、專題電話交流會議537場、大型策略會及主題沙龍會議8場,通過「行知」APP舉辦上市公司路演視頻會議24場。報告期內,公募基金分倉交易量約人民幣4,685.23億元。
將上述業務同比去年同期數據來看,發布研究報告同比增近千篇,增幅40.51%;組織研究路演服務下降13.55%,該項業務或主要受新冠疫情影響,但與此同時,線上活動增加較大,專題電話交流會議增加近400場,同比增幅265.31%。
從研究所的核心指標即公募基金分倉交易量來看,規模同比增長1477.88億元,增幅460.08%。
公司表示,報告期內,研究業務不斷完善專業人才隊伍和人員培養體系,強化研究質量管理,全面加強業務協同,積極打造有市場影響力的深度研究產品,持續增強業務定價權能力。積極推進智能研究平臺建設,藉助「行知」APP平臺,創新服務模式,大力推動研究產品及服務線上化,切實提升機構客戶參與體驗。
此外,公司稱,深入推進A股市場和香港市場研究業務一體化戰略,打造適應跨境研究的產品管理體系,滿足海內外客戶雙向、多層次的專業化研究服務需求。機構銷售業務依託全業務鏈優勢,積極整合業務資源,充分發揮協同效應,深入挖掘各類業務需求,全力推動與機構投資者的業務合作,推進機構客戶服務平臺「行知」APP及機構客戶CRM系統等數位化平臺建設工作,打造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