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0年美股IPO市場:殼公司IPO規模創紀錄
摘要
【2020年美股IPO市場:殼公司IPO規模創紀錄】2020年即將收尾,美股市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道指突破30000點,納斯達克指數年內累計漲幅超過40%。與此同時,美股IPO市場也是一片熱鬧。根據IPO數據研究機構Dealogic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初美股市場上已有近430宗IPO交易,募資規模已超1550億美元,遠超網際網路泡沫後任何一年的全年募資紀錄。(讀創)
2020年即將收尾,美股市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道指突破30000點,納斯達克指數年內累計漲幅超過40%。與此同時,美股IPO市場也是一片熱鬧。
根據IPO數據研究機構Dealogic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初美股市場上已有近430宗IPO交易,募資規模已超1550億美元,遠超網際網路泡沫後任何一年的全年募資紀錄。佛羅裡達大學教授、IPO專家裡特編制的數據顯示,今年美股IPO的首日回報率平均為41%,也為網際網路泡沫時期以來的最高水平。
就在這時,美股IPO市場的遊戲規則也發生變化。一些急著趕上好時機上市的企業紛紛採取「借殼上市」的方式,使得這種過去較冷門的上市方式也火了一把。據彭博統計,2020年迄今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已經通過美國IPO實現募資近800億美元,超過SPAC往年的IPO募資總和,並在2020年美股IPO市場佔據近45%的比重。
說起SPAC,早些年開始在美國流行,該模式集中了直接上市、合併、反向收購、私募等金融產品特徵及目的於一體,是借殼上市的創新融資方式。和買殼上市不同的是,SPAC自己造殼,即首先在美國設立一個特殊目的的公司,這個公司只有現金,沒有實業和資產,這家公司將投資併購欲上市的目標企業。目標公司通過和已經上市的SPAC併購,迅速實現上市融資的目的。業內人士看來,SPAC本質上就是「空殼公司」。
SPAC模式在2007年網際網路熱潮時曾風靡一時,今年以來這種借道上市的方式再次火爆美股市場,在這些IPO的發起人中屢屢見到傳奇投資人的身影。今年7月,對衝基金大佬Bill Ackman為一家空殼公司籌集了40億美元資金,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SPAC IPO,其他有名的發起者還有PayPal聯合創始人Peter Thiel和軟銀集團的孫正義。
在新冠肺炎疫情導致資本市場動蕩的背景下,通過SPAC實現IPO成為眾多美國初創企業的上市之道,特別是一些電動汽車、在線博彩、太空旅行等熱門行業的初創企業。有分析人士表示,SPAC IPO跳過了路演和嚴格審查財務報表等過程,所需時間為傳統IPO的一半,因此得到更多企業的青睞。
除了SPA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近日批准紐約證券交易所修改上市規則,公司獲準可以通過「一級場內直接上市」來籌資,從而無需按傳統模式向投資銀行支付首次公開募股承銷費用。記者梳理發現,直接上市還有一點好處就是可以避免傳統IPO的「鎖定期」,對公司現有股東所持股份沒有限制,股東可以一次性賣出所有股票。此外,在傳統IPO中,公司必須保持一段時間的靜默期,直接上市卻不同,公司高管在上市前可以公開討論公司情況。有海外投行人高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決定可能會讓直接上市成為比傳統IPO更受歡迎的選擇。
(文章來源:讀創)
(責任編輯:DF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