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過三秋"就是寒啊!
一年有12個月,一共春夏秋冬4個季節,算起來也就是一個季節三個月。
秋季一般是指農曆的七、八、九三個月份,同時這三個月又被分別稱作夢孟秋、仲秋、季秋。
一般而言,秋季的三個月就被統稱為"三秋"。
比如《詩·王風· 採葛》中有「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的句子,孔穎達在作疏時說:「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
不過也有單獨把九月份,也就是傳統的"季秋"稱作"三秋"的,比如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有「時維九月,序屬三秋」的句子。
"雨過三秋",這4個字中的"三秋"無論是指秋季的三個月,還是單獨的農曆九月份,都有一種秋天像冬天轉變,天氣越來越涼的感覺。
尤其是秋天的雨不像春天那般溫暖,不像夏天那麼清涼,反而帶著一絲冷意,又不是冬天那樣的寒冷,只是一陣陣的涼。
在中國農村,"雨過三秋"顯然又和農業有著密切的關係。
秋收之後就是秋耕和秋種的時節,趁著天氣還不算太涼,看著那一絲溫暖,趕緊把種子播撒到地裡,期待著來年的收穫。
但是如果錯過了最佳的秋耕、秋種時節,趕上了"過了三秋的雨",這時候的天氣已經開始轉涼,有了冬天的感覺,錯過了最佳的播種時期,可能會影響到來年的收成。
還有好多老人喜歡將"雨過三秋"用在教育晚輩的時候,這時的意思就是好好珍惜大好年華,不要等到年紀大了才想起當時沒有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