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賞析第二首:王之渙《登鸛雀樓》

2020-12-22 如匪浣衣RfHy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作者簡介

王之渙,盛唐詩人,尤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是邊塞詩派的代表作家。王之渙只有六首詩作流傳下來,但在當時,他的詩名廣為流傳。

當代的鸛雀樓

王之渙其他作品選讀

涼州詞

唐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作品賞析

這首詩前兩句寫景,「白日依山盡」描寫山銜落日,「黃河入海流」描寫大河東流。登上高樓遙望落日,遠處是連綿起伏的群山,在視線的盡頭漸漸消失;山下的黃河滾滾而來,又奔流東去,淺白的語言形象地概括出廣闊背景下的萬裡江山。

詩的後兩句是議論,「欲窮千裡目」寫登臨者的一種追求,俗話說「站得高望得遠」,要想看到更壯麗的景色就要「更上一層樓」。這兩句也照應題目,說明這首詩是為登樓而作。

一般來說,詩歌不應該直接發表議論,應該用形象思維帶給讀者豐富的想像和強烈的共鳴。但是這首詩最後的議論不枯燥、不生硬,給人的感覺是前面的景物必然會得出後面的議論,景理交融,密不可分。

好的詩歌,除了景物、議論和抒情,還經常表現出詩人內心強烈的情感和時代的風貌。《登鸛雀樓》這首詩不但描寫了詩人登高望遠時表現出來的遠大抱負,更反映出盛唐社會積極向上的時代精神。詩的壯美就是這種時代風貌的體現,讓人感覺到一個強大的時代正當方興未艾,充滿了勃勃生機。

這首詩的價值,現在已經遠遠超出了作者要表現的登樓的意義。凡是人生所涉及的學習、工作、生活各個方面,都可以用「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的道理來概括,難怪這兩句詩在後世被無數次引用,無數次給人以激勵和思考!

古詩常識:對仗

這首詩在修辭方面有一個古代詩歌常用的修辭手法,叫對仗。簡單地說,對仗就是詩歌上下句在詞性、結構、意義、平仄音韻等方面是相對的。如這首《登鸛雀樓》:

一二句。第一句第一個字「白」是顏色,下一句的第一個字「黃」也是顏色。「白日」是名詞性偏正結構,「黃河」也是名詞性偏正結構。「依」和「入」都是動詞,後面「山」對「海」、「依山」和「入海」都是動賓結構,「盡」和「流」都是動詞。

三四句。「欲窮」和「更上」都是狀中結構,「千裡」和「一層」都是數量結構,「千裡目」和「一層樓」都是定中結構。

像這樣的對句關係修辭上就叫作對仗。平仄音韻方面的對仗比較複雜,以後再專門講解。

文學常識:邊塞詩派

盛唐時期,有一類詩歌,其主要內容是描寫邊塞的戰爭和風土人情,包括戰爭帶來的各種離別、思鄉、閨怨等題材,形式上多為七言歌行和絕句,風格悲壯,格調雄渾,是詩歌中反映盛唐氣象的突出代表。代表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崔顥、王翰以及這首詩的作者王之渙等。

詞語分析:白日

白日在古代詩詞中有幾個意思:

1、太陽。如:

千裡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白天。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3、時光。如:

人生百年夜將半,對酒長歌莫長嘆。

情知白日不可私,一死一生何足算。(節選)

相關焦點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背後的故事:王之渙《登鸛雀樓》
    《登鸛雀樓》是唐代著名詩人王之渙寫作於開元年間。唐之中葉,文章特盛,其姓名湮沒不傳於世者甚眾。如河中府鸛雀樓有王之渙、暢當詩。暢詩曰:「迥臨飛鳥上,高謝世人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王詩曰:「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二人者,皆當時賢士所不數,如後人擅詩名者,豈能及之哉!
  • 王之渙、暢當、李益,都有《登鸛雀樓》詩,你喜歡哪一個
    時人以常有鸛鵲棲其上,故名之曰「鸛雀樓」。其以獨立中天、視收山河之地利,常得文人登臨吟詠。一《古今詩話》云:河中府鸛雀樓,唐人留詩者極多,唯王之渙、李益、暢當詩最佳。王之渙之《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暢當之《題鸛雀樓》: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
  • 登鸛雀樓書法欣賞 被贊為千古絕唱的經典詩詞
    李傳波鬥方書法《登鸛雀樓》作品來源:易從網  今日來欣賞「啟功大弟子」李傳波詩詞書法《登鸛雀樓》《登鸛雀樓》唐·王之渙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更是千古絕唱。
  • 鸛雀樓:唐詩高度的標誌
    王之渙達到了,王之渙實現了。藝術之巔的明珠,拿到他的手中。不論當時還是後人,在唐詩的高峰巡覽,目光都會鎖定這首《登鸛雀樓》。無論怎樣評價它,都不會過高。直到今天,我們還能感覺出這每一個字的熱度。這是因為,這每一個字,都是用心血鑄成。是蒲州玉成了他。沒有蒲州,沒有鸛雀樓,便沒有這一詩中極品。
  • 登鸛雀樓古詩書法作品欣賞
    登鸛雀樓顏體書法字帖登鸛雀樓顏體書法字帖登鸛雀樓顏體書法字帖登鸛雀樓顏體書法字帖登鸛雀樓顏體書法字帖關於顏真卿書法  顏真卿,709年生,785年逝世,京兆萬年(今陝西)人。
  • 書法家劉建民作品欣賞《登鸛雀樓》
    《登鸛雀樓》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這是一首登高望遠之詩,寥寥數語,把景色寫得浩瀚壯闊,氣魄雄渾,放眼宇宙之無限,寓寄哲理之深沉。這首詩能獨步千年,又使後人回味無窮,是它其中隱含著人的無限進取與探索精神。 劉建民與北京老書屋擱筆2020年3月6日責任編輯:紅雷 ●投稿或訂購作品:請留言
  • 《登鸛雀樓》樓中的「鸛雀」是哪種鳥?實際並非一種,你見過哪種
    《登鸛雀樓》這首唐詩在我國幾乎婦孺皆知,說他是國人最熟悉的唐詩也毫不為過。「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短短幾句就把一幅雄邁壯闊的畫面展現在人們眼前,而且還蘊含了登高望遠的人生哲理。
  • 閱讀點亮智慧 書香浸潤童年 ——「雛鳳書香實小講壇」二年級專場第二期開講啦
    主持人:王之渙的存詩僅見6首,最著名的就是這首《登鸛雀樓》,可稱千古不朽之作。此詩的最大優點,就是它極其通俗,純用白描,然而又充滿著詩情畫意,含蓄著深刻的哲理。一般中國的孩子,從小都會背這首詩。但是,你是否充分理解它的詩意呢?為什麼大家都認為這首詩寫得很好呢?來自二年級4班的陳睿祺同學,帶著同學們走近王之渙,探索古詩背後的故事。
  • 王之渙僅有的一首重陽節絕句,卻被稱為最悲情的重陽詩
    趁著重陽佳節至,今天咱們就來欣賞一首比較冷門的重陽節唐詩——王之渙的《九日送別》:九日送別唐·王之渙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詩人王之渙,可謂是盛唐最傳奇的詩人之一。他生平僅有6首絕句傳世,其中就有兩首千古絕唱。一首被譽為「七絕之最」,還有一首被稱為五言絕句的壓卷之作、在唐詩影響力排行榜上高居第四。這兩首詩便是大家熟知的《涼州詞》和《登鸛雀樓》。
  • 猶記當年讀書聲,回憶小時候讀過的古詩
    我的記憶中,最早接觸的古詩應該是《山村詠懷》「一去二三裡,山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這首詩好像是我學漢語拼音的時候,寫在書上的拼音歌,讀之自然順口,很容易記下來。上學的時候,讓我印象很深的是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因為那天剛好是下午快放學的時間,夕陽的餘暉透過窗戶,照的整間教室都紅紅的,很是好看。不知道是不是我記錯了,我總記得《詠鵝》是很後面才學到的,然而是什麼時候學的,卻再也記不起來了。
  • 唐詩三百首29首五絕作品賞析之二,篇篇膾炙人口,值得你收藏轉發
    根據「古詩詞網」收錄的相關作品,本百家號按照五絕、七絕、五律、七律、五古、七古、樂府等類別進行賞析。目前五絕古詩已經全部賞析完畢,且七絕古詩也已經賞析過半。這篇文章作為一個匯總,將整體展現唐詩三百首中的經典五絕詩作,且按照作家作品進行排列。
  • 老照片:1960年代日本農村,小學學習中國古詩,女生畫畫插花
    學校裡的老師正在給學生們上語文課講中國古詩,王之渙的登鸛雀樓,黑板上寫的是中文古詩。學校辦公室中的老師們。女學生在上美術課。學校裡的女同學正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插花,花藝課在當時比較受女孩子歡迎。學校的訓練室裡兩名日本男生正在練習柔道抱摔理髮店裡正在休息的理髮師。男子用三輪車運送草簾。
  • 小學古詩大全匯總:小學生必背75首古詩全文(帶譯文及注釋)
    小學生必背古詩75首(附譯文及注釋)1、江南【漢樂府】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賞析這是一首詠物,通過讚美柳樹,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詩的前三句都是描寫柳樹的。首句「碧玉妝成一樹高」是寫整體,說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用「碧玉」形容柳樹的翠綠晶瑩,突出它的顏色美。
  • 老照片:60年代日本農村,課堂學中國古詩,男生練柔道女生學插花
    學校裡的老師正在給學生們上語文課講中國古詩,王之渙的登鸛雀樓,黑板上寫的是中文古詩。學校辦公室中的老師們。女學生在上美術課。學校裡的女同學正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插花,花藝課在當時比較受女孩子歡迎。學校的訓練室裡兩名日本男生正在練習柔道抱摔理髮店裡正在休息的理髮師。男子用三輪車運送草簾。
  • 王之渙《送別》: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送別》【唐】王之渙楊柳東門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對於唐朝詩人王之渙,明確知道其人的,大抵是因為「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這一名句。但是有些不幸的很,據說這首《登鸛雀樓》的作者並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對於這個「偉大的考證」,我是寧願選擇不相信的。王之渙遺留下來的詩歌作品,一共只有六首,其餘大多失傳。真的太過遺憾。據史載,在當時的詩壇上,王之渙其實挺活躍的,和同代詩人高適、王昌齡等多有詩歌唱和,許多詩作被人譜曲傳唱。然而,既然如此,為何會流傳下來如此之少呢?難以回答。
  • 《唐詩三百首》中最著名的八首絕句,你最欣賞哪個
    清代蘅塘退士等,在數以萬計的唐詩中選取了三百餘首經典作品,編入《唐詩三百首》。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書中最著名的八首絕句。1、《靜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可以稱得上古詩啟蒙必背之作,有多少人會背的第一首唐詩就是這首呢?
  • 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注釋、譯文、賞析集錦(附55首必背古詩)
    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注釋、譯文、賞析集錦(附55首必背古詩)今天是新學期開學的第二天,早上下起了小雨,但是同學們還是早早地到了教室,開始了新一天的學習。今天我們就為三年級同學分享這份古詩詞詳解資料,同學們預習、複習都用得上,最後附有一套三年級必背的55首古詩,同學們每天花時間去記一記,多積累、多學習,語文學習不會差!三年級必背古詩詞:
  • 最唯美的100首春天古詩(附賞析)
    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對「春」情有獨鍾:白居易醉心於江南春色,《憶江南》傳世於今;蘇軾感懷身世際遇,借春光抒寫《蝶戀花》;杜甫的《春夜喜雨》融情於景,讀來朗朗上口……今天,我們搜羅了100首關於春天的古詩,你和孩子都讀過嗎?
  • 一套古詩書,除了讓孩子愛上古詩,還能鍛鍊孩子這4種能力
    之前我在知乎回答過一個關於童詩的問題,後來有個寶媽在評論下方問我:「你給孩子讀古詩用的是什麼書?」說起古詩,這個話題真的說來話長。這幾年隨著《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等傳統文化節目的興起,父母們似乎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文化修養,誰家孩子要是不會背幾首古詩,都不好意思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