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政治謠言止於透明,止於智者

2021-01-10 人民網

原標題:網絡政治謠言止於透明,止於智者

  【摘要】網絡政治謠言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有著不容低估的社會破壞力。謠言止於公開,止於透明,止於智者。應該讓相當數量的公眾通過網絡與新媒體平臺進行更多公共事務的討論,以更加有序和理性的方式參與政治生活,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

  謠言是缺乏明確而可靠的事實根據,由謠言製造者故意捏造、散布,在人群中廣為傳播的假消息。網絡政治謠言是指通過網際網路媒介和其他新興媒介渠道傳播,在沒有事實依據或傳播嚴重失真的情況下,具有政治攻擊性且危害社會的政治傳言。

  網絡政治謠言的盛行,體現了公眾的政治態度。它不僅是公眾政治情緒的表達,也體現了公眾對某類重大政治事件或政治人物的理解、闡釋和認知,更暗含了公眾對社會政治現象、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某種趨於一致的心理判斷傾向和評價意向。這種評價意向,本質上是一種潛在的政治參與行為。一旦條件具備,暗含這種共同心理評判的政治謠言,就有可能迅速轉化為公眾一致參與的政治行動,例如由徵地拆遷、上訪等問題引發的大規模群體性事件。

  網絡政治謠言往往蘊含著表達恐慌、宣洩憤怒的情緒信息

  網絡謠言是一種非理性的公眾態度表達,其中情感因素在態度的形成和轉變過程中起到主要作用。網上盛行的政治謠言往往蘊含公眾豐富的情緒信息。由此,我們可從情緒類別的角度,對基於網際網路和新興媒體技術平臺傳遞的政治謠言進行分類。

  一是表達恐慌的網絡政治謠言。當社會出現政治動亂、暴力恐怖事件、警民衝突等威脅到公眾人身、財產安全狀況時,公眾會本能升起恐慌情緒,這時如果媒介信息模糊不確定,公眾的恐慌無法消解乃至愈積愈烈,便容易導致謠言。對於此類謠言,闢謠方式要麼降低事件的重要性,要麼將模糊信息透明化,這就需要政府及時發布權威信息。

  二是宣洩憤怒的網絡政治謠言。當重要事件涉及到敏感議題(如官員人事變動、腐敗問題、群體性事件等)時,容易產生此類謠言。宣洩式謠言往往成為弱者反抗的武器。此時,公眾關注的焦點不再是事件本身,而是道德對錯和由此激發的情感共鳴。此類謠言發生發展的主要邏輯力量是情感動員,傳播謠言與個人利益並無直接聯繫。

  一般而言,涉及公共安全的恐慌類謠言,因牽涉到每個人切身利益,較易被傳播,同樣也可能在公共平臺的充分討論下被平息。與公眾無關的洩憤式謠言,由於公眾不願意進行理性溝通和交流,越討論越極端,有可能推動謠言朝著公眾負面預期的方向發展。

  網絡政治謠言真假信息並行,能產生頃刻間的政治衝擊力

  藉助政治傳播學者拉斯韋爾(L.Lasswell)關於信息線性傳播的5W模式,可以從傳播渠道、傳受者、傳播信息、傳播效果四個方面理解網絡政治謠言的傳播特徵。

  第一,傳播渠道:社會化媒體成為政治謠言的溫床。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公布的第38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10億,網際網路普及率為51.7%。我國微博用戶規模為2.42億,微信朋友圈、QQ空間使用率分別為78.7%、67.4%。在微博、微信等社會化媒體迅猛擴張、深度影響社會輿論的同時,因其用戶的廣泛性和傳播的即時快速,也很容易成為不實言論的傳播平臺。一則政治謠言往往藉助微博的「圍觀」、微信朋友圈的轉發,短時間內獲得幾何級的傳播擴散,在轉發、點讚和評論中,其影響力被成倍放大。

  第二,傳受者:信息傳播非理性凸顯。在傳受者現代化生活節奏和碎片式信息接收習慣的影響下,不關心信息真偽的「圍觀」和跟風現象漸成政治傳播景觀。傳受者的非理性因素是網絡政治謠言傳播的主要原因之一。當一個人接觸政治謠言時,常會由於從眾壓力而在非理性思維驅使下相信並傳播謠言;有時通過造謠傳謠,可宣洩由政治信息不對稱、言論堵塞而引發的不滿;有些傳謠者只為傳播而傳播,並無明顯的政治動機,所傳播的謠言與自己也無直接利害關係,僅僅希望從傳謠中獲得成就感等某些心理需求的滿足;還有些謠言傳播者以「消息靈通人士」自居,將自己區別於有限知情渠道的普通公眾。相比傳統謠言在熟人社會中口耳相傳,網絡政治謠言在陌生網民間的傳遞討論更具非理性特徵。

  第三,信息內容:真假信息並行。網絡政治謠言的內容常因「未經官方證實」而導致似是而非的模糊性。謠言研究專家法恩認為,虛假並非謠言的界定標準。謠言真假混雜,其根本特徵是區別於精確性的不可知性。有時造謠和傳謠者為了增加謠言內容的可信度,會利用電腦技術偽造相關權威人士或機構的圖片、音頻、視頻等,以佐證虛假信息;有時還會採用新聞報導的手法,在形式上力求「逼真」,甚至盜用傳統媒體的名義進行,導致主流網絡媒體和傳統新聞媒體可能成為其傳播的下一個鏈條。通過這些具有權威性、公信力的傳統平臺,謠言以政治新聞的形態繼續再傳播。值得重視的是,在各類網絡論壇及社會化媒體上流傳的信息並非完全虛假,有相當一部分事後被證實是真實的,這就使很多網絡用戶無法對網絡流言完全置之不理。在將信將疑中,政治謠言獲得了生命力和傳播價值。

  第四,傳播效果:頃刻間的政治衝擊力。在缺乏現代傳播技術支持的情況下,政治謠言一般採取口耳相傳的人際傳播方式進行。其傳播路徑為:開始出現——達到飽和——走向低潮——逐漸消失。傳播速度較慢,社會影響範圍有限,一般局限於某一地理區域。在傳播過程中,政府部門可以及時進行謠言的幹預和阻斷。

  然而網絡因其全球性、去中心化的傳播特徵,以及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之間交叉、互動的滾動式傳播模式,使網絡政治謠言的傳播速度更快,影響範圍急劇擴大。網絡政治謠言的傳播路徑不同於傳統的政治謠言,表現為一開始就達到高潮、飽和狀態,然後逐步消失。這樣可在瞬間形成對政治體系的強力衝擊,達到傳播效果的最大化。這種個人化的傳播方式使政府對謠言只能進行事後的信息過濾或封堵,無法將其扼殺於搖籃之中,查找謠言的信息源和清理傳播路徑相對更加困難。

  政治信息透明度不夠是網絡政治謠言盛行的重要原因

  第一,權威政治信息在網絡中缺失。政治謠言之所以在網絡中產生並不斷蔓延擴大,一個重要原因是權威、真實的政治信息的缺失,或政府對一些敏感政治事件的處理過程存在不透明和模糊的空間。

  1947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奧爾波特(G.W.Allport)和波斯特曼(L.Postman)曾提出著名的謠言傳播公式:R= i×a。其中,R=謠言(rumor)的強度和流量,i=重要度(importance),a= 模糊度(ambiguity)。

  1953年,美國社會學家克羅斯對此公式進行了修訂,加入了影響謠言傳播的主觀因素,即R=i×a/c,其中增加的c=批判能力(critical ability),即受眾的批判能力,體現為對傳播內容的信任程度。

  根據第一個公式,謠言的產生與謠言涉及事件的重要程度與模糊程度有關。謠言的傳播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謠言傳播的內容對公眾來說非常重要,二是謠言事件信息模糊、不確定。換言之,越是重要的事件,越是不確定的事件,越能夠形成謠言;若一件事情的重要度接近零或非常確定,就不會產生謠言。

  第二個公式是對第一個的修訂,加入了傳播者的因素。如果公眾有很強的批判能力,成熟而理性,能夠識別謠言的假象,那麼謠言也不可能傳播開來。

  由此可見,一些政治公共事件產生謠言的主要原因在於:一是權威部門沒有公布事件的確實真相,比如對地震的死亡人數遲遲不報造成謠言滋生;二是權威部門公布的事件真相不能讓公眾相信。當公眾認為這種公布出來的「真相」不是真的真相,而是經過偽飾的,那麼依然會有謠言。而且,這種謠言還會依據已經公布的事件「真相」繼續衍生。

  公眾的批判能力越弱,公眾對事件越重視,傳播信息越模糊,謠言的傳播就越迅速,影響就越廣泛。由此,政府網站和官方微博可以借鑑國外成熟經驗,開設類似「謠言診所」的專欄,及時識破政治謠言並採取措施闢謠。同時,政府在遇到危機事件時,必須迅速決斷,建立健全及時、暢通的信息發布渠道,減少公眾的政治信息盲點,通過政治信息的透明化來抑制謠言的發生,不給政治謠言的散布者提供空間。

  第二,傳受者的恐慌和焦慮心理。心理學研究表明,謠言的產生與不確定、焦慮不安的心理狀態有關。面對與公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件,如與生活、工作、人身安全等息息相關的公共安全事件和暴力恐怖事件,公眾極易產生不安全感和恐慌情緒。一旦這些領域產生政治謠言,個體的理性選擇往往會被非理性的情緒覆蓋,加之「沉默的螺旋」與「群體極化」的影響,公眾的恐懼、不安會導致各種猜測和疑慮,小道消息不脛而走,並從局部的現實社會延伸到無限的網絡空間,如滾雪球一般形成網絡政治謠言風暴。

  如何應對網絡時代信息傳播的挑戰,提升政府執政能力,是各級政府部門必須面對的問題。有些政府機構或囿於不透明行政的思維慣性,或為自身的政治前途考慮,習慣對有可能引起社會恐慌和上級領導不悅的政治信息採取「封鎖」「冷處理」「擱置」等方式。但在信息渠道多元化的時代,如果政治信息透明度不夠,不適時公布政治事件真相,地方政府對某些信息進行傳統媒體的渠道封鎖,只會導致公眾的各種猜疑,很容易造成政治謠言在網絡上的泛濫,引起公眾更大程度的恐慌和焦慮。此時即使政府出面闢謠,也會損失公眾的信任度。

  網絡政治謠言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有著不容低估的社會破壞力。社會化網絡的傳播方式、非理性的傳受者行為、真假並行的信息內容以及短時間內的巨大政治衝擊力,導致它可能引發激烈的社會震蕩。謠言止於公開,止於透明,止於智者。應該讓相當數量的公眾通過網絡與新媒體平臺進行更多公共事務的討論,表達對政治的關心和參與意願,以更加有序和理性的方式參與政治生活,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

  (作者分別為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導;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

  【註:本文為北京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劃」項目《社會網絡傳播的社會心理機制研究》(項目編號:YETP0617)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美]奧爾波特(G.W.Allport)著、劉水平等譯:《謠言心理學》,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年。

  ②張雷、劉力銳:《網民的力量:網絡社會政治動員論析》,瀋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14年。

  ③郭小安:《網絡謠言的傳播及治理》,《理論探索》,2014年第6期。

  ④楊立青:《新媒體時代的網絡謠言傳播與控制探析》,《新聞記者》,2014年第11期。

  ⑤張雷:《論網絡政治謠言及其社會控制》,《政治學研究》,2007年第2期。

  

相關焦點

  • 吳宗憲遭指撞臉木村拓哉超得意,女兒Sandy回應:謠言止於智者
    「Sandy」吳姍儒的新書《我的存在本來就值得青睞》攻佔排行榜,事業得意的她最近也再度受邀登上TED演講,以「一起,就很無敵」為演講主題,被問到 爸爸吳宗憲被指和日本天王木村拓哉撞臉,吳姍儒一臉無奈,要大家「謠言止於智者」,別再讓爸爸得意了。
  • 謠言止於智者!李孝利敢講敢當!和劉在石Rain新造型
    因為Rain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希望這種傳言就止於智者吧!」最後警方發布了調查結果,散布該謠言的網民承認了錯誤並表示:「我在沒有聽廣播的情況下,聽信別人的話就直接上傳了謠言文章,對藝人造成了傷害。」而散播相關謠言的網友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懲罰。傳播者中的未成年人被予以教育,4名成人則被處以罰款!
  • 玄彬方否認參與朱鎮模張東健聊天 謠言止於智者,吃瓜還需理性
    玄彬方否認參與朱鎮模張東健聊天 謠言止於智者,吃瓜還需理性時間:2020-01-15 14:0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玄彬方否認參與朱鎮模張東健聊天 謠言止於智者,吃瓜還需理性 近日,韓國藝人朱鎮模手機遭到黑客入侵,若干其在韓國聊天軟體kakaotalk上的私人對話信息遭到洩露
  • 李沁挽張若昀胳膊上熱搜後,李沁微博更新動態,粉絲:謠言止於智者
    現在說到李沁跟張若昀,他們兩個人最近在《王牌對王牌》這檔綜藝節目中也是表現出了非常好的默契,而且也是帶大家再度重回《慶餘年》的劇情,但是今天小編想跟大家說的是,李沁挽張若昀胳膊上熱搜,李沁微博更新動態,粉絲:謠言止於智者。
  • 網友卻只在乎手辦是啥,謠言止於智者
    謠言止於智者,請尊重逝去的生命. 先不說這到底跟手辦有沒有關係,一位老人遭遇如此的不幸是否也應該尊重一下他人呢?更何況實際上這其實確實跟手辦關係不大,所以我才會在標題的手辦兩個字上加了引號! 首先我們先明確一下之前各路網友的提問,手辦到底是什麼!
  • 謠言止於智者,造謠必食其果
    謠言的代價是什麼?並不是我們會把謠言誤認為真相。真正危險的是,我們聽多了謠言,便不再分辨出真相。那時我們能做什麼,除了放棄對真理的信仰,滿足於謠言堆砌的故事,我們還剩下什麼?——《車諾比》圖片來源於網絡在全國人民凝心聚力,抗擊新冠疫情的同時,一些信息真真假假,部分人為了博取眼球、攫取自身利益等目的,編造並散布謠言,產生了不同程度的社會影響,給疫情防控工作帶來極大困擾
  • 影視日報|王中軍2億出售香港豪宅;馬蘇否認帶李小璐做頭髮:謠言止於智者;橫店影視業復工劇組數量及規模超去年同期
    8、馬蘇否認帶李小璐做頭髮:謠言止於智者馬蘇曬視頻,有網友評論表示「馬總,還帶小璐去做頭嗎?你心裡就沒有愧疚嗎?」馬蘇則回覆:「謠言止於智者,你可能不是智者。」15、"N號房"嫌犯之一曾在警局抗議 要求判處罪犯死刑曾在警察廳前舉行抗議,呼籲嚴懲「N號房」等網絡性犯罪的一名男子近日被爆料正是「N號房」的管理人員之一。
  • 網傳玖富退股湖北消金,謠言止於智者!
    隨著網貸行業進入寒冬,出借人、借款人及行業用戶謠言四起,目前行業處於下行,相比前幾年的火爆,可謂是人走茶涼;不過也別無他法,行業已經如此;而筆者發現近期網友和其他文章紛紛指出玖富旗下公司從湖北消金退股,也引起一時的騷亂,而作為互金領域老牌上市企業,現在行業眼光皆聚焦於此,如果真的退股必然引起高度關注。
  • 我想替方便麵正言,哪些危害背後的真相,我們要學會謠言止於智
    謠言攻擊相比於上面的手段,謠言才是真正的殺人誅心,一時間方便麵儼然成了人喊人打的角色,甚至有人把其比作孟婆湯,還有甚者大書其有防腐劑,吃了方便麵竟然可以達到防腐效果,果然是智商無下限呀!方便麵真的有防腐劑嗎?其實真相是:大部分泡麵力量是沒有防腐劑的。
  • 真相只有一個,流言止於智者
    近年來,因網絡傳播速度快,加之造謠者往往「語不驚人死不休」,網絡謠言便會在很短時間裡傳遍千裡,網絡謠言極容易蠱惑人心,加劇社會恐慌,對社會正常秩序造成難以癒合的破壞。歸案後,違法行為人張某對其散布網絡謠言的違法行為供認不諱,公安機關對其作出罰款的行政處罰。謠言隨著語言一起誕生,八卦和謠言作為「談資」甚至是人類社交社會的生產力。看來,就算是到「9102年」,謠言還是不會銷聲匿跡。雖然這個理論聽起來有些荒誕,但我們必須承認,當今的網絡社會就是浮在這些談資的基礎上才如此繁榮壯大。
  • 美文欣賞:德潤烏拉特——知止
    有為有不為,是君子的修養;拿捏得好分寸,是智者的從容。月盈則虧,水滿則溢,凡事適可而止,才會有圓滿的結局。古人云:「言者無意,聽者有心。」什麼能說,什麼不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聽話的人是誰。她本可以止於貴婦,甚至女王,因為不懂止步,結果一無所有。《道德經》中講:「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真正智慧的人,稀世的珍寶,不覺得珍貴;追求的境界,叫無欲無求。貪婪是惡,多欲為苦,人生在世,要懂得知足。
  • 【謠言粉碎機】食醋泡腳真的可以治療腳氣嗎?
    【謠言粉碎機】食醋泡腳真的可以治療腳氣嗎?> 中共豐寧滿族自治縣委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 周易名句:「文明以止」釋義
    講到「文化」,人們常常引用周易中的名句: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文明以止」內含著深刻的人文價值意涵與理性智慧,它昭示人們通過人文教化,從根本上轉向「止於至善」的人道目標,止於人與人的友愛相處,止於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止於有益於人類自身可持續地生存和發展的生存之道。唯有這樣的「文明以止」,才能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更加文明。 那麼如何去更好地理解 「文明以止」呢?
  • 「地評線」東湖評論:嚴厲打擊網絡謠言,共同維護良好網絡環境
    當前,我國疫情呈現多地局部爆發和零星散發狀態,疫情防控壓力增大,一些網絡謠言也趁機傳播,擾亂社會秩序,危害疫情防控大局,必須給予堅決抵制和果斷肅清。遵紀守法不造謠。日前,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原本指引旅客進行疫情防控登記的指示牌被惡意篡改為「請旅客原路返回」,圖片在網上引發大量關注。涉案人員鄭某被處以行政拘留4日的行政處罰。「玩笑」演變成「謠言」,發帖莫任性。網絡造謠將面臨多重法律問責。
  • 2個健身謠言:女生不能擼鐵,節食能減肥?謠言止於智者
    今天筆者就來破碎健身界的2大謠言,女生從此放心擼鐵,不再節食!第一個謠言、力量訓練會讓你變金剛芭比這個謠言是屢禁不止,總會被人當真的健身盲區。第二個謠言、節食減肥效果好想要減肥
  • 佳潔士牙膏被指「不含氟」 官方稱系謠言
    圖為:佳潔士Crest 官方微博截圖。    (聯商網 章莉/綜合)
  • 2020年度山東省優秀網絡闢謠作品徵集活動一等獎作品展播
    通過對近幾年多發、常發的謠言案例進行梳理、歸納、分類,發現謠言內容大多涉及政治、經濟、社會、衛健、教育等領域。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對對這五類典型案例從源頭、過程、真相等逐一進行解剖,從中找出自媒體網絡謠言傳播的特點、難點和重點,期望為治理部門澄清謠言、打擊謠言提供參考,為人民群眾識別謠言、消除謠言提供幫助。
  • 謠言止於智者!味精到底能不能吃?科學態度與責任必不可少
    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關於我們日常飲食中的一些細節消費者們都想了解的清清楚楚,雖然我們探索真相的這種精神很可貴,但以偏概全傳播一些關於某些食物的謠言就比較可恨了。在這些謠言中,關於味精有害的說法,流傳的時間是最長的。「它們有毒、致癌,而且會引起噁心,還會引起頭痛」,諸如此類。
  • 止嗽散
    白前辛甘微寒,長於下痰止嗽,治肺氣盛實之咳嗽。陳皮調中快膈,導滯消痰。甘草炒用氣溫,補三焦元氣而散表寒。藥雖七味,用量輕微,具備了溫而不燥,潤而不膩,散寒不助熱,解表不傷正的特點。《醫學心悟》:大法,風寒初起,頭痛鼻塞,發熱惡寒而咳嗽者,用止嗽散,加荊芥、防風、蘇葉、生薑以散邪。2.
  • 謠言止於智者
    這樣的謠言,對當事人的傷害是極大的,甚至是不能彌補的。更何況趙薇還是母親,如果他們的孩子看到謠言,該如何應對?如果孩子的同學們看到謠言又會引發怎樣的混亂?莎士比亞說「謠言是一支憑著推測、猜疑和臆度吹響的笛子」。恐怖的是,謠言笛子吹出來的音符,殺人不見血,字字能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