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的UAG防摔殼出了一點小問題,左右邊緣的軟邊脫離了主體,我沒太注意,結果把我的iPhone 11Pro邊框蹭花了一點。
脫離主體的軟邊。
UAG這種事情應該是小概率了,可能我運氣不太好,雖然我手頭還有另一個非透明的UAG防摔殼,但是我想換換口味,畢竟也用了快一年了。
防摔殼到底有沒有用呢?
從我用了一年防摔殼的經歷來說,還是很有用的,從去年更換iPhone 11 Pro後,就經常莫名其妙的手滑,手機經常摔出去,從去年到今年9個月的時間內,我摔破了四個鋼化膜,不過手機本體倒是安然無恙。
鋼化膜我是批量購入的,基本屬於耗材那類,防摔殼則完全就是換口味。
好了,不多說了,直接上主題,五款100-300價位的防摔殼橫評。
其中還有一款手機殼買錯了Pro MAX型號,不過不影響橫評,也算是小失誤吧。
五款分別是UAG、OTTERBOX炫彩系列、Defense決色、某國產品牌磁吸防摔全包玻璃殼,以及LifeProof SLAM系列。
整篇文章包含外觀細節、真機實摔、橫評對比三個環節。
外觀細節展現
先來看看Defense決色,也是四款正兒八經防摔殼中唯二的比較有特色的產品。
粗看一眼,外觀挺有特色的,彩虹色邊框+透明背殼,對於喜歡露出手機後背的用戶來說優秀。
當然你想要低調,也可以選擇黑色。
這種凸顯手機本體設計,是我一直挺喜歡的一個設計。
透明背板表面加入了納米防指紋油圖層,能在一定程度上抗油汙。
Defense決色採用了多類材質,透明的PC背殼材質,彩虹色的航空級鋁合金材質,以及TPU軟膠和TPE減震材料。
從細節圖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三層結構,而且周圍鋁合金和邊框要高出背殼,這樣可以保證手機以180度角度拍到地上的時候,有效保護背殼。
邊框軟膠為灰色,不會像亮色那般容易髒汙,也沒有黑色那般沉悶,見慣了黑色倒是有些眼前一亮。
同時正面也做了高出屏幕的內凹防護設計。
側面觀察結構,也是比較好看的,至少我問了一些女性朋友,對於UAG普遍不感冒,而對霓虹色的Defense決色表現出了不錯的興趣。
吸收第二次衝擊力的polyone 緩震氣囊,論密度來還是比較誇張的,外層TPU吸收主要衝擊力,但還是會有二次衝擊力作用到手機上,通過這些密密麻麻的緩震氣囊,就可以將剩餘的衝擊力降低到最低。
攝像頭位置也是做了防摔殼通常會用的設計,用軟膠包裹並凸出攝像頭幾毫米,對於鏡頭越來越多的攝像頭組來說,這類保護缺一不可。
Defense決色最有意思的一個小細節,將底部朝向的揚聲器,做了一個轉接孔的設計,原本朝下的聲音可以匯聚到人臉的方向。
Defense決色走的是時尚設計路線,對於女性用戶來說顏值上比較友好。
UAG防摔殼,老品牌了,也是我之前用的一款。
粗看一眼,外觀是UAG設計的風格,不拘小節,雖然相對之前的UAG要細膩一些,但依舊是滿滿的美國豪放風,比較受男性青睞,但是不太受女性用戶待見。
背部做了加強筋的設計,這種設計相對透明背板來說雖然增加了防護能力,但是美感下降了不少。
相對於決色誇張到爆炸的二次減震氣囊數量,UAG就低調了很多,當然,同樣的價格買到更多減震氣囊的防摔殼,我想大部分消費者還是原因的。
思考了一下原因,我想大體是因為UAG的設計理念中,四個角才是最容易受到撞擊的部位,所以唯獨UAG的產品是加強了四角設計,而對於中框就可以適當的調整一下。
我個人更喜歡透明的UAG防摔殼,更能凸顯原色後背。
邊框並不完全是TPU材質,有一部分是底部背板材質的延伸,這也是這次我手機殼脫膠的位置。
UAG直男式的設計風格感覺就是厚重,還要加上特別一詞,尤其是四個角加強的防護設計,多多少少會勸退女性用戶。
攝像頭位置防護也做了同樣的防護,接觸的位置為TPU軟性材料。
可能因為我是鋼鐵直男那種,我覺得UAG還是挺對我胃口的,只是這個一年使用就脫膠的場景,讓我有些鬱悶。
UAG更適合只看重防護,其他都是次要不在乎的用戶。
LifeProof SLAM系列防摔殼,同樣來自大洋彼岸的國度。
大體看一眼,極簡設計,透明背板加黑色邊框,就是這個配色沉悶了點。
他家也有其他配色的型號,在多彩程度上,LifeProof 要比UAG更活潑一些。
和iPhone 11 Pro合體,後背這塊聚碳酸酯材質同樣也是耐油汙,也不會輕易刮擦壞掉。
邊框也是TPU材質,沒有做太多造型和設計。
比UAG多的二次減震防護設計,比決色少一些,看來每個品牌設計理念還是有差別的。
正面,接近決色防摔殼的觀感,同樣做了凸起保護內屏。
攝像頭下沉區域採用的材質區別於透明背板,變成了磨砂。
對於攝影頭的防護能力也是優秀的。
LifeProof SLAM系列走的是簡約路線,比較適合不太喜歡張揚的用戶。
OTTERBOX炫彩系列防摔殼,同樣來自一個國度。
我純粹個人感受,這個殼要比LifeProof SLAM系列更加偏向時尚一些,除了配色比較跳躍,設計方面也走了一些心思,當然價格也上去了。
如果你不那麼在意露出蘋果後背和logo,OTTERBOX炫彩系列,倒不失為一個選擇。
同iPhone一樣,這個系列走純色色系設計。
背面材質為聚碳酸酯外殼,手感讓我想到了曾經的諾基亞,底部為OTTERBOX 品牌logo 。
拼色設計,也是這幾個防摔殼中,和決色一樣用了走心的設計。
稍微偏深的為TPU橡膠,主要覆蓋按鍵區域和底部小拇指承載區域。
內部,倒沒有採用UAG加強四個對角設計,也沒有採用LifeProof SLAM和決色的大量中框減震材料設計,防護主要還是靠殼體本身的材質。
攝像頭內凹高度屬於比較深的,攝像頭防護能力不錯。
不過屏幕內凹的並不多,兩邊高出程度要小於決色、UAG以及LifeProof 。
OTTERBOX炫彩系列走的是時尚輕薄路線,適合優先考慮外觀的用戶。
最後是某國產品牌,最近也在淘寶上常見的一類磁吸全包殼。
這類殼顧名思義,通過磁吸前後連接,幫你省了鋼化膜的費用,整部手機都被包圍起來。
全包玻璃殼我個人不是很喜歡,看似有防護力,其實就和鋼化膜一樣,容易犧牲自己保全主體一樣,屬於損耗件,而對於攝像頭這種全包的防護個人並不認同,會削弱攝像頭光學能力,產生眩光或者其他損傷拍照畫質的場景。
玻璃再耐摔,也遠比不得透明的PC背殼材質,另外容易產生油漬手印。
磁吸力度不是很大,就算是這兩塊玻璃很耐摔,也經不住中框跌落產生的衝擊力,會將兩片殼體分開。
個人覺得老老實實用鋼化膜加防摔殼更好。
因為買錯了尺寸,拆開後才發現,因此就不參與橫評了。
厚度重量對比
首先來看看重量,防摔殼重量上去了,保護能力也會上去,但是太重了,配合現在動輒200g的手機來說,負擔也重。
決色49g,UAG非透明版本46g,LifeProof SLAM系列41g,OTTERBOX炫彩系列35g。
我個人感覺UAG搭配iPhone 11 Pro重量上還是可以接受的,決色僅僅比UAG多了3g,幾乎感受不到差距。
最輕的OTTERBOX炫彩系列,其實是OTTERBOX系列中防摔能力相對比較薄弱的一個系列。
厚度方面,不出意料OTTERBOX炫彩系列是最薄的,也驗證了我對正面防護能力欠妥的猜測。
而決色和LifeProof SLAM都是屬於透明背板的設計,兩者厚度上幾乎接近。
最厚的當屬UAG了,決色和LifeProof SLAM都算兼顧防護和厚度的防摔殼了。
攝像頭保護方面,UAG防護是最深的,其次就是決色和LifeProof SLAM和OTTERBOX炫彩。
正面防護能力,UAG防護凸出相對較多,其次是決色和LifeProof SLAM,OTTERBOX炫彩同樣相對淺一些,畢竟整體厚度偏低。
拆裝方面,UAG和OTTERBOX炫彩相對輕鬆一些,決色稍微麻煩一些,LifeProof SLAM邊框材質偏硬,安裝比前三者都要麻煩一些,但是拆除手機殼反而相對輕鬆,也不知道是什麼設計導致了這個場景……
按鍵手感方面,LifeProof SLAM最柔軟舒適,決色、UAG和OTTERBOX炫彩倒是接近,會稍微偏硬一些,但是整體表現都不錯。
真機實摔
測試高度兩米左右,四個手機殼摔了13次。
先來看看決色,下面一張圖展示了完全是真機實摔,而不是用機模替代的。
無差別亂扔,可以在圖中看到首先著地的是四個角中的一個,最後拍打在地面上。
又測試了三次不同角度拋出去,手機殼和地面接觸的聲音蠻大的,不過拿起來手機絲毫未損失。
UAG非透明版本也做了三次拋摔,相對於決色,材料上會更具備彈性一些,也沒什麼問題。
LifeProof SLAM 材質彈性和決色差不多,跌落彈起的高度也近似,當然也通過測試。
我最擔心的OTTERBOX炫彩系列也通過了測試,看來大家價格雖然高,但是都有不錯的防摔性能。
總結
如果你是男性用戶,以上都可以考慮,不過UAG就不要太過在意時尚和設計感了。
決色、LifeProof SLAM和OTTERBOX炫彩系列都是帶些時尚因素的系列,其中決色和OTTERBOX炫彩系列是本次橫評中表現比較炫酷的兩款防摔殼。
但是回到防護能力上, 決色和UAG以及LifeProof SLAM則佔據優勢。
如果你又想好看,又要具備不錯的防護能力,決色則更具備優勢一些。
最後關於防摔殼值不值得買,那要看你的使用習慣了,對於價格比較高的蘋果和華為高端機型,我建議還是上一個比較合適,畢竟更換成本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