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變奏:註冊制迎考 質地參差不齊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第一財經

原標題:IPO變奏,註冊制迎考

市場化上市,但零容忍不變。

註冊制下IPO企業的「註冊周期」正在延長。以創業板為例,從試點之初最短耗時6天,到11月平均耗時已延長至55天。而進入12月以來,僅有3家企業註冊成功,平均耗時超過70天。

暢通上市入口是本輪註冊制改革的一大目標,為何存量改革剛推開不足4個月,入口就又「堰塞湖」了呢?甚至市場上再次傳出,監管層設5000萬元利潤紅線進行窗口指導的消息。

第一財經多方採訪發現,伴隨註冊制在科創板和創業板試點,大批優質企業被保薦上市,不過,之後不少質地不佳的項目也陸續申報謀求上市,而個別中介機構在工作量高壓之下開始遞交「粗製濫造」的申報材料。

「開始有所收緊了。」一位大型券商的投行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在他看來,控節奏此前也出現過,預計未來IPO不再擁擠之後,要求就會放鬆。

前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對記者分析,交易所審核周期沒有明顯改變,但批文下發速度放緩,「這可能是基於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註冊制改革降低盈利門檻,設置多元化上市指標,讓更多企業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上市。但是,註冊制改革並未改變監管層對合法合規的要求,「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把好資本市場入口關」,證監會的「零容忍」原則從未改變。

批文放緩

截至12月10日,有51家企業在等待證監會下發註冊批文。其中科創板提交註冊25家,創業板提交26家。

數據顯示,無論是創業板抑或科創板,進入10月份以後,註冊過程均出現了放緩的跡象。

從創業板的情況來看,12月至今,僅3家發行人註冊成功,註冊環節平均耗時71天,其中,研奧電氣在註冊環節用時92天,也是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以來,註冊環節耗時最久的發行人。

11月,有9家發行人註冊成功,註冊環節平均耗時55天,其中,有3家發行人超過70天,最短的也有33天。

10月,有6家發行人註冊成功,註冊環節平均耗時42天,最短的潤陽科技為29天。

而之前,9月,有15家發行人註冊成功,註冊環節平均耗時28天,山科智能、銅牛信息僅耗時12天。8月,有17家發行人註冊成功,註冊環節平均耗時18天,維康藥業、金春股份、天陽科技7天完成註冊。7月,有16家發行人註冊成功,註冊環節平均耗時8天,回盛生物6天完成註冊,是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以來,註冊環節耗時最短的。

從目前創業板等待批文的企業來看,IPO材料受理日期多在6月~7月份。其中,德必文化、讀客文化、盈建科、信測標準等4家發行人,9月份就提交了註冊,但到目前仍沒有收到註冊結果。其中,信測標準自提交註冊至今,已過去了99天。

科創板也呈現類似趨勢。在目前處於提交註冊階段的25家發行人中,5家等待天數已經超過90天,其中,3家超過100天。去年12月底受理的天能股份,於今年7月6日成功過會,7月8日提交註冊,目前還未拿到註冊批文,截至目前已等待了155天。

另外,在註冊生效的224家科創板發行人中,7月~9月份,在刨除極端案例的情況下,註冊環節平均耗時在40天左右,而進入到10月份以後,則出現了明顯變化,註冊環節周期持續拉長,從10月份的平均61天,升至11月份的64天。

12月截至目前,僅有5家發行人拿到註冊批文,這5家平均耗時73天,與創業板相當。

質地參差不齊

對於IPO節奏放緩,有市場消息傳,「創業板變相提高門檻,要求擬申報企業最近一年淨利潤不得少於5000萬元,若達不到標準硬性申報,深交所將視情況啟動現場檢查一事」。

就此,第一財經採訪多位投行人士,但均表示未收到相關信息。「關於IPO審核目前沒有收到任何窗口指導。」一位投行人士說。

而且,12月8日,深交所新受理的3家創業板IPO企業中就有淨利潤低於5000萬元的情況。其中盛幫股份2017年~2019年淨利潤分別為3691.68萬元、3080.41萬元、3402.40萬元,祥明智能為3993.11萬元、6267.71萬元、4475.39萬元。

「這段時間註冊周期在變長。前期有些太快了,導致企業質地參差不齊。」廣東一位投行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從歷史數據看,IPO節奏經常時快時慢,所以在他看來這種改變也比較「正常」。

創業板自首批註冊制企業發行上市以來,交易所審核正在穩步推進。不過,也有部分企業上市進程推進緩慢,到目前為止,5個月了還處在問詢階段,時間主要花在了多輪問詢上。

多輪問詢往往意味著企業申報材料質量不夠過關。

深交所信息顯示,截至目前,已有10家發行人回復了第3輪審核問詢函,甚至有3家發行人進行到第4輪問詢,還有個別企業的申報材料信息和數據錯誤百出,明顯是「帶病闖關」。

在監管層反覆強調「把好入口關」、「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背景下,為何還有企業和中介機構頂風而上?在王驥躍看來,投行一方面產能跟不上,另一方面又要搶時間申報上市材料,由此導致招股書等上市材料質量不夠過關。

與此同時,科創板與創業板齊現「終止潮」。

目前科創板上市公司已滿200家,還有在審企業127家。今年前8個月,除5月有4家終止審核外,其餘月份終止審核數量多為0~2家。不過,9月份以來,終止審核數量明顯增多。9月終止6家,10月、11月分別終止4家,而12月僅9個工作日,就終止了6家。

創業板存量平移企業消化完畢之後,新申報企業中,撤回材料、暫緩審核、審核不通過的情形陸續出現。11月以來,已有9家企業終止審核。

從撤材料的企業來看,原因與規範性運作等因素關係較大,比如有項目此前曾經歷監管層現場檢查,現場檢查體現出震懾效應。

12月8日終止上市的新中冠,其申報會計師事務所早在7月8日就收到過廣東證監局出具的現場檢查結果告知書。告知書指出了該IPO項目中存在的多個執業問題,包括未對新中冠獲得的部分返利按照採購量以及返利合同約定進行充分的覆核計算,審計底稿《審計人員獨立性的聲明》中審計人員籤名不全,部分審計工作底稿編制說明不完整等。

新中冠的IPO材料於7月23日受理,8月19日開始問詢,三輪問詢之後,最終主動撤銷了申報材料。

在王驥躍看來,「資本市場改革面臨兩大任務,一是提高直接融資比例,二是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政策上首要保障直接融資的可持續性。所以,更需要投行、交易所把好關。」

「而堰塞湖只是個時間問題,不會持續出現的。」他說。

加快破解體制及執行障礙

註冊制改革之後,交易所負責審核、證監會負責註冊,各司其職。從交易所定位來看,主要審核發行人是否「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更多實質性評價,則由市場來發揮效能。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市場是否有效——交易所審核到位嗎?制度規則健全了嗎?中介機構定價能力足夠嗎?投資者都理性投資嗎?這些似乎都尚需畫個問號。

目前A股市場有投資者超過1.7億,其中99.7%以上仍是個人投資者。

近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十四五規劃建議的輔導讀本中,發表了《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一文。

「資本市場新興加轉軌特徵明顯、發展還不充分,制度包容性有待增強;中介機構資本實力弱、專業服務能力不足;投資者結構還需優化,理性投資、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文化有待進一步培育;市場誠信約束不足,有的方面管制仍然較多,跨領域制度協同還需加強。」易會滿表示,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加快破解這些體制及執行障礙。

目前,投行「產能」問題逐漸凸顯,監管層也在健全保薦代表人相關制度規則。中國證券業協會日前發布《證券公司保薦業務規則》,強調建立保薦機構執業質量評價機制、保薦代表人名單分類機制等六大機制,同時對保薦代表人的登記管理、專業能力水平測試等做出調整。

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樸學謙對第一財經稱,在向全市場推進註冊制的前提下,修訂後的規則尤其注重保薦代表人的經驗和執業能力,不僅能夠有效提升保薦代表人的人才質量,對於未來資本市場的整體發展也有幫助。

交易所層面也在不斷「迭代」改革規則。12月4日,上交所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委員會管理辦法》,對審核環節作出進一步完善。

除此之外,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在逐步推進中。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規範和完善失信約束制度,有序健康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不過,在市場生態形成之前,註冊制改革仍需循序漸進。如易會滿在上述撰文中表示,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一項系統工程。

相關焦點

  • 創業板註冊制首現終止IPO審核企業
    原標題:創業板註冊制首現終止IPO審核企業 摘要 【創業板註冊制首現終止IPO審核企業】9月1日,深交所宣布終止深圳市晶臺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上市審核,該公司成為創業板註冊制首家
  • 市場化機制顯效 註冊制IPO申報首現「主動撤回」
    市場化機制顯效 註冊制IPO申報首現「主動撤回」
  • 每日一詞∣創業板註冊制 registration-based IPO system on ChiNext
    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會議指出,推進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是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提升資本市場功能的重要安排。
  • 政府與市場關係視角下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探尋及建議—借鑑美國IPO...
    我國資本市場在當前向開放式、市場化推動的趨勢浪潮下,疊加一系列政策引導的實踐,引來了市場上對一系列資本市場改革的討論,註冊制改革成為了最具代表性的熱議話題之一。很多市場觀點基於對政府干預和自由市場理論相互獨立的主觀意識下,通過固化的逐一對比中美註冊制的法律法規、制度條款,給予中美兩國註冊制明確的區分。
  • 創業板試點註冊制再受理企業:8家擬IPO、2家再融資
    原標題:創業板試點註冊制再受理企業:8家擬IPO、2家再融資 摘要 【創業板試點註冊制再受理企業:8家擬IPO、2家再融資】7月14日晚間,深交所公布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獲受理企業
  • 首單IPO終止:晶臺股份撤回申請 創業板註冊制審核常態化推進中
    晶臺股份撤回申請,創業板註冊制審核常態化推進中9月1日晚間,在創業板註冊制落地後,首單終止首發審核企業出現。深交所發行上市審核信息公開網站顯示,2020年8月11日,深圳市晶臺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晶臺股份」)申請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文件。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七條,深交所決定終止對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核。
  • 13家公司IPO同日迎考全部過會!A股首家IPO過會教育企業誕生
    來源:e公司官微作者:李曼寧11月19日,A股13家公司IPO同日迎考,最終全部過關。值得一提的是,擬登陸中小板的傳智播客,所屬於教育行業,並且為A股首家直接通過IPO方式實現上市的教育類企業。
  • 股票註冊制是什麼意思?註冊制是利好嗎?
    一、股票註冊制是什麼意思?  註冊制的核心就是公司所提交的資料不能存在任何虛假、瞞報、誤導等行為,目前註冊制只在一些發達國家的成熟市場中才實行,因為註冊制市場化程度較高,一切都交給市場去判斷,所以也只有成熟的市場才會實行註冊制,A股市場推行註冊制也意味著市場逐步的趨於成熟。  說得通俗點,就是讓市場自己去承擔責任。
  • 註冊制實行後,老股民應該注意什麼?
    在此之前,A股一直執行的是核准制,現在要推行註冊制了,A股市場馬上就會發生很多變化,主要是炒股風險和理念需要改變和適應。那麼,註冊制實行以後,老股民應該注意些什麼呢?第一,在實行註冊制後,重點是將事前的審核,改成為了事中、事後的監管。所以,註冊制實行以後,將會有大量符合上市條件的新股上市。而這些股票往往又是良莠不齊,這就需要老股民有一雙慧眼識珠。
  • 創業板註冊制多元化的表現:晶臺股份創業板IPO申報「主動撤回」!
    創業板註冊制多元化的表現:晶臺股份創業板IPO申報「主動撤回」!(圖片來源:深交所)  晶臺股份:創業板註冊制下,IPO申報首家「主動撤回」企業  2020年8月11日根據深交所相關信息,晶臺股份申請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文件。2020年9月1日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七條,深交所決定終止對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核。
  • 創業板註冊制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黃利飛 通訊員 賀正鑫 6月28日晚,深交所公布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的第四批獲受理企業,包括湘企安克創新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26家企業,申請創業板IPO獲受理。 創業板註冊制漸行漸近,湘企「備戰」情況如何?
  • 註冊制對中國股市的影響 註冊制是利好還是利空?
    我相信知道股市的人應該知道一些關于于股票發行註冊制的事情。原本是在科創板實行,而現在加入了創業板之後相信很多投資者深有體會,那就是現在的申購的新股非常的多。事實上,對於股票投資者來說,如果它能讓股市受益,那麼它就是受歡迎的。註冊制對股市影響具體有哪些呢?
  • 創業板註冊制通俗解釋 一文看懂創業板註冊制
    經過近4個月的努力,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各項工作準備已就緒。8月24日,創業板註冊制首批首發企業將上市交易。今日,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就近期市場關心問題,深交所就創業板註冊制審核、發行、上市、交易等問題作出了回應。
  • 註冊制下創業板IPO被否第一家 網進科技因實控人認定等問題受關注
    原標題:註冊制下創業板IPO被否第一家!這家公司因實控人認定等問題受關注註冊制下,創業板出現第一家IPO被否企業!11月11日晚間,深交所官網發布消息顯示,江蘇網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網進科技」)當日上會未能獲得通過。
  • 創業板試點註冊制IPO發行與上市指南發布 啟動發行到完成上市最快...
    創業板試點註冊制的IPO漸行漸近,7月3日,深交所發布《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發行與上市指南》(下稱創業板IPO指南),對創業板註冊制下IPO發行上市階段的業務操作流程和重要時間節點作出了細緻的規定。
  • 廈地變奏與田園迴旋
    這個曾經被拋棄的破爛古村的變奏,得益於所有人創造性遠見共識的努力。哪怕細微到餐桌的改變也是如此。蝴蝶飛來餐桌 本周,主廚們 選用了廈地村民阿壽家田園裡的南瓜和最常見的大米、排骨彈奏出一曲田園迴旋,經典三道菜搭配出不拘凡格的「廈地變奏」。
  • 創業板註冊制下IPO受理企業合計270家:燦星文化成為首家被問詢公司
    挖貝網 7月10日消息,創業板註冊制新增9家IPO獲受理企業,截至目前,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下申請IPO企業合計270家,共有1家企業被問詢。深交所網站顯示,今日受理了包括深圳市乾德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創智和宇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亞洲漁港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申請IPO。
  • 創業板註冊制IPO首例被否:網進科技實控人成迷,三大問題引質疑|IPO...
    創業板註冊制IPO首例被否:網進科技實控人成迷,三大問題引質疑|IPO研究院
  • 深交所官網披露消息:晶臺股份終止IPO 系創業板註冊制下首例
    深交所官網披露消息:晶臺股份終止IPO 系創業板註冊制下首例 滾動 來源:北京商報      時間:2020-09-02 10:06:30
  • 創業板試點註冊制再受理8家擬IPO企業 半數來自新三板
    7月14日晚間,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再受理10家企業,包括江蘇揚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阿萊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阿萊德」)等8家申請IPO企業和中飛股份等2家申請再融資企業。至此,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獲受理企業合計406家,其中擬IPO企業283家、申請再融資企業117家、申請重大資產重組企業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