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改革開放史上與牟其中、儲時健齊名的旗幟性人物;他的健力寶曾將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挑落馬下並獲得「東方魔水」的美譽;他多次隻身犯險突破一道道樊籠;他幾度孤注一擲地天才營銷大獲成功;他廣交朋友重情守義扶掖新人;三年前他離開人世時猶然是戴罪之身。
回眸間他離開我們已然七載,連綿不盡的悽風冷雨仿佛向人們訴說著無限的哀思。今天,印刷工人出身的企業家李經緯先生,將再次拉回到我們的視線。
1939年,李經緯出生於廣東三水區白坭鎮。他的早年經歷,鮮為人知。
他的表弟——也是健力寶不可忽略的功臣——區盛聯回憶說,表哥是遺腹子,父親死於戰亂,母親生下他後便去了廣州並且改嫁,因無力撫養,將李經緯送到孤兒院。
十多歲時,李經緯跟廣州一位遠房親戚學修水電,「經常是一手扛著梯子,一手騎著單車在街上跑」。
區盛聯的母親與李經緯的母親是親姐妹,當李母去世後,區家就成了李經緯僅有的至親。新中國成立後,他回到三水,寄住區家。
彼時區家家境不錯,父母開鋪賣布,包括區盛聯在內共有12個子女。沒上過一天學的李經緯幫不上忙,只能挑水。
「他當時在我們家算是工人。」區盛聯說。區比李經緯小四歲,總是一口一個「緯哥」,很親近。在區的印象中,表哥除了愛交朋友,小時候沒什麼特別。
1954年,15歲的李經緯在三水縣印刷廠當起排版學徒工,一邊揀字一邊學認了一些字,幾年之後,竟然當上了副廠長。
李經緯喜歡籃球,區盛聯喜歡桌球,誰也沒想到,日後他們的一生以及健力寶的命運,都因了兒時愛好的機緣。
在印刷廠待了7年後,李經緯因為在籃球場結識三水縣武裝部一位領導,被提到縣體委當副主任。
關於健力寶是怎麼誕生的,坊間流傳著多個版本,在區盛聯看來,那都是「神化」。
真實的故事是:20世紀80年代初,國家體委為改變中國體育科學研究的落後狀況,專門向國內各研究院所下達一批研究項目,其中包括運動型飲料。隨後,廣州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發出一種「藥水」,可以讓運動員迅速恢復體力。
領銜這項研究的是歐陽孝、黃協榮、陳新凎等幾位教授和研究員。成果出來後,他們找到廣州當時最大的汽水生產商亞洲汽水廠,想合作生產,但被拒絕。接著又找了當地啤酒廠,還是拒絕——即便是現在,科技成果如何轉化成產品依然是一個普遍難題,更何況改革開放初期。
一次聊天時,歐陽孝無意中和當時在廣東省桌球隊任主教練的區盛聯聊起來,區當即說,「我表哥在三水搞酒廠,你們要不要去試試?」
歐陽孝、黃協榮等一行五人,坐著公共汽車就去了三水酒廠。雙方一拍即合,李經緯答應提供資金支持。
其實,當時的三水酒廠並不富裕。區盛聯至今依然清晰記得酒廠如何之破:地是不平的,客人來了坐的是條凳,連個靠背椅都沒有。
但李經緯非常珍惜這次機遇,每次科研人員下廠,都好吃好喝地招待。區盛聯開玩笑說:「當時我真擔心,把這個小破廠給吃窮了。」
研發組成員之一、時任藥劑師的黃協榮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們前後花了三個多月,做了一百三十多個試驗,最終獲得滿意的結果,做出了健力寶汽水。
不過,怎麼賣出去,大家都沒底。此時,體委副主任的經歷給李經緯帶來了福音——他從體育系統獲得消息,國家體委正在為首次出徵洛杉磯奧運會的中國體育代表團準備飲料。但是,初步選定的飲料就有四五種,健力寶作為「新兵」,要想獲得青睞並非易事。
恰在這前後,區盛聯調到廣東省體委外事處,他了解到,第11屆亞洲足聯代表大會將在廣州白天鵝賓館召開。新的機會近在咫尺,通過他的再次牽線,健力寶可以送到亞足聯會議上。
但這個想法卻遭到了反對,廠裡很多人不理解,飲料與足球會議有什麼關係?健力寶剛剛問世,一分錢還沒賺,為什麼要先讓那些不相干的洋人白吃白喝?
但在李經緯堅持下,幾天內,設計商標、題寫名字、工商登記,一切迅速完成。李的強硬,可見一斑。他在日後多年,也始終保持著對健力寶的這種強大控制力。
李經緯的新想法與讓想法落地的能力,也從彼時就露出端倪——他提出一個大膽建議,用當時極為新潮的易拉罐包裝健力寶。那時候國內尚無一家易拉罐生產企業,而三水酒廠也沒有這種罐裝線。但後來,李經緯硬是說動一家香港企業,在距亞足聯大會開幕僅有3天的時候為健力寶定製生產了小批量的易拉罐。
最後的罐裝過程更有趣:通過健力寶一位總工程師的老同學關係,首批200箱健力寶的罐裝,是在其後來重要的競爭對手——深圳百事可樂公司的生產線上偷偷完成的。
黃協榮全程參與了那次「秘密行動」。他回憶說,為了不洩密,飲料是先在三水配好,再拉到深圳去的,「罐裝時的工人,也用的是自己人」。
憑著亞足聯會議上的這招「隔山打牛」,剛剛誕生的健力寶成為中國奧運代表團的首選飲料,並在1984年8月隨著中國隊的出色成績而大放異彩。
特別是當健力寶贊助的中國女排擊敗東道主美國隊,實現「三連冠」時,形容健力寶為「東方魔水」的新聞全球瘋傳,這種橙黃色碳酸飲料一夜成名。
人們後來才知道,健力寶這是一次多麼孤注一擲的冒險。
健力寶的初始資金總共只有28萬元,而且這28萬元還是一筆貸款,本來是用於為強力啤酒購買機器設備的。但這筆錢,最終被李經緯全數砸到奧運會上。毫無疑問,這在當時堪稱驚世之舉。
沒有人知道李經緯如何作出並且堅持了這麼瘋狂的計劃。後來,健力寶成功之後,有人提議定個開張日子,李脫口便說:「就8月28日吧,我們靠28萬元起家,8月份在奧運會亮相。是個紀念。」
於是這一天就成了健力寶的生日,沿襲至今。
那真是一個神奇的時代,處處都透著一種凍僵之後回春的生機勃勃。「先行一步,敢闖敢試」這句著名的口號激蕩在珠江三角洲,最先建立特區,最先取消「魚票」放開當地人愛吃的鮮魚的價格……廣東在市場經濟的暖流中一天比一天「活」起來。
李經緯,活在這潭無邊「活水」中。
洛杉磯奧運會後,甜蜜的麻煩隨之而來,國家隊的隊員們紛紛要求喝健力寶。
當時國家13支運動隊,每年飲料費6000元,攤下來只夠每人每年一箱健力寶。如果健力寶要贊助,一年得送出去26萬元的貨。
當時健力寶公司帳面銷售利潤不過幾萬元,李經緯們出差也只能睡招待所的地下室。這麼大手筆的贊助,不可能獲得三水上下的應允——要知道,酒廠畢竟還是國企,錢不能亂花,而此前的奧運會贊助已經在當地掀起狂瀾,非議者眾。
區盛聯回憶說,一開始李經緯也不知如何是好,最後乾脆「先斬後奏」,籤下贊助協議。幸運的是,中國女排、桌球等運動項目在國內和國際比賽上接連大放異彩,健力寶隨之聲名鵲起。
1987年,第六屆全國運動會在廣州舉行,此前區盛聯恰好調入六運會的集資處。嘗到贊助體育賽事甜頭的李經緯再出大手筆,以250萬元的價格買下六運會的飲料專用權。
這250萬元,相當於當時三水縣幾家大企業加起來的全年利潤,而健力寶自身還在償還買設備和基建欠下的貸款,盈利並不多。李經緯由此引來三水上下批評一片。
然而,六運會結束不久,健力寶舉行訂貨會。才開了兩個鐘頭,訂單就達2億元。
三年後,第11屆亞運會在北京召開,故事再次重演。李經緯再次頂住壓力,以一千多萬元的代價成為第一家贊助亞運會且贊助額最高的中國企業。
故事的結果,李經緯再次賭贏了——1990年,在鄭州舉行的全國糖酒商品秋季訂貨會上,健力寶的訂單幾天之內就高達7.5億元,佔整個訂貨會合同金額的1/4。
以「健力寶」命名的賽事,此後便從圍棋、跳水一直蔓延到健美、橋牌等各個運動場;冠以「健力寶」名頭的運動隊,也從廣東省桌球隊、廣東省田徑隊等向其他省份與領域擴張,甚至包括一支名叫西安水電學院足球隊的業餘隊。
李經緯的新想法並不僅僅止於體育營銷。1990年代,他還搞出了一件讓全國上下一起著魔的事情——「拉環有獎」促銷。這個遊戲在中國城鄉獲得巨大成功,幾乎成為那個年代的一種標誌性集體記憶。
尤其讓人意外的是,「健力寶拉環」成為很多鄉村騙子的著名道具:在長途汽車上,他們往往驚呼自己剛剛拉開的健力寶,中了5萬元巨獎,然後將之低價轉賣給貪小便宜的同車乘客。
整整十年裡,這個愚蠢的詐騙遊戲一直在全國各地的城鄉上演著。《健力寶報》記載,拿著假獎環到總部來兌獎的人絡繹不絕,有時一天多達數十人,而且都是5萬元的一等獎,「每個人都像著魔似的,哭的、罵的、鬧的、靜坐的……把健力寶的兌獎辦公室鬧得沸沸揚揚,不得安寧……」
因為李經緯的類似「突發奇想」,健力寶開了不少先河。
比如,健力寶也是國內最早設立公關部的企業之一——區盛聯說,1984年,健力寶剛誕生不久,在一次廠領導討論經營的會議快要結束時,李經緯突然提出:「國家有個外交部,我們搞個公關部,專門搞關係。」
公共關係這個新名詞,上世紀80年代初才開始從國外傳入,得到廣泛認知則是1990年代後期的事情。但沒上過學的李經緯,卻靠著自己的敏感,成為公共關係在中國最早的實踐者——讓世界超級球星蘇格拉底為首的巴西足球隊身穿健力寶球衣參賽,讓美國著名的哈林男子籃球隊在萬裡長城上喝「健力寶」,邀請「體操王子」李寧、著名女科學家金慶民加盟健力寶並出任總經理特別助理,聘「棋聖」聶衛平、「乒壇大姐大」鄧亞萍為高級顧問,聘請一些離退休老幹部出任公司顧問……
他的思維基本不受限制,這就是沒被洗腦的好處,沒有條條框框,這是區盛聯對他的評價。
就在這些異想天開和大膽冒險中,健力寶紅得發紫。那時候健力寶在市場上受歡迎的程度,從王波至今難忘的一個細節可以看出來——1990年代初,他第一次接待遠道而來的女朋友,就是特意買了一瓶健力寶,小心而滿足地兩個人一起分著喝。
因為緊俏,不少人託區盛聯找表哥要貨,一張批條能被炒到幾萬塊。但李經緯在這事上非常絕情,「他說,你來我請你吃飯可以,但找我拿貨,不行」。
1984年,健力寶銷售額345萬元,第二年翻了四倍多,第三年1.3億,此後十年一路飆升到超過50億元,並且多年來一直佔據「民族飲料第一品牌」的寶座。李經緯去世當日,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的唁電如此回顧:「從1991年至1996年,健力寶集團囊括全國飲料行業產品、銷量、利稅到利潤的所有第一名。」
這可能是中國司法史上最特別的一次庭審。臨時法庭就是病房外一個十多平方米的小會客室,3名法官、2名檢察官、2名律師、2名速記,李經緯坐在輪椅上受審。
事情起因於準備上市過程中的一個插曲。
2000年左右,為了籌備上市,飲料廠改制。因為帳上還趴著一筆4000萬元的職工福利基金,為了趕在轉制之前處理,李經緯和楊士明、黎慶元等另四位集團公司高管當年6月召開了一次領導班子會議,共同商定為包括與會的5位老總在內的全體職工買保險來花掉——當時,買保險是三水公司中頗為流行的一種福利。
但會後,為全體職工買保險的方案雖然做了出來,卻一直沒有通過,也沒有實行,為5位老總買保險的計劃卻迅速開始。當月底,飲料廠工會帳上支出一千多萬,為他們購買養老和重大疾病險,其中李經緯投保331.88萬元,其他人則均在200萬左右。按照保險行業潛規則所分得的每人10萬元左右回扣,則直接交給了他們每個人。
職工福利基金帳上剩下的三千多萬,則在2001年直接分發給全體職工。
這是後來佛山市中院出具的判決書中對此的記載,並且載明各方對這些事實均無異議。
2002年10月,李經緯被舉報,後因為涉嫌貪汙而被罷免全國人大代表職務,並被監視居住。而其罪名,先是「涉嫌轉移健力寶巨額資產」,後是「涉嫌貪汙」。隨後,李經緯四位老臣中的三人相繼被捕,一人移居國外。
按照相關規定,檢察院對於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最多應在一個月零十五天內作出決定,但李經緯案於2003年移交給佛山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之後,直至2009年才被提起公訴,時隔5年又11個月,他的幾位老臣其間甚至還一度回到公司上班。
又過了兩年,2011年8月29日,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廣州珠江醫院審理了李經緯涉嫌貪汙一案。
這可能是中國司法史上最特別的一次庭審。李經緯的辯護律師王波說,這是他從業25年來,第一次遇到在醫院裡對一個病人進行庭審。
臨時法庭就是病房外一個十多平方米的小會客室,3名法官、2名檢察官、2名律師、2名速記,李經緯坐在輪椅上受審。庭審大約進行了兩小時,一些程序乾脆省略了。
在庭審時,王波做的是無罪辯護,認為其雖然違規,但不構成犯罪。主要理由是職工福利基金既非公共財物,亦非國有財產;給全體職工買保險是5位董事會成員研究、決定利潤分配的單位行為,並非個人行為;而且主觀上也並非故意非法佔有,因為這一行為在公司裡公開走了所有流程,並沒有採取任何隱蔽性手段。
三個月後,佛山中院作出一審判決,李經緯以貪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15萬元。判決的理由是,「被告人李經緯為受國有單位委派到任職單位從事公務的國家工作人員,在從事公務期間,利用職務之便,夥同他人將本單位財物非法佔為己有」。
此時,距離李經緯案發,已經延宕近10年。
判決之後,李家人並未再上訴。不過李經緯從未曾承認自己有罪。中風之後他話語不多,但每次見到自己的律師王波,都會反覆強調兩句話,「有錯但無罪」,「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臨終前的日子,一直陪伴他的,多是當年的老部下。李寧,則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人之一。
李志強說,李經緯中風之後,李寧就負責起了其所有的醫藥費和住院費,十幾年來,從未斷過,「我們也沒算過帳,但肯定是一筆天文數字,但李寧從來都沒提過一個字」。
李寧和李經緯的感情,在外界眼中,是另一個互相成就的傳奇。
作為「體操王子」,李寧曾經風光無限,然而,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吊環比賽他的腳掛在了吊環上,跳馬比賽他一跳坐到了地上,被舉國痛罵,甚至被稱為「體操亡子」。
回國下飛機時,獲獎者直奔接待大廳,李寧卻在十幾米外獨自走了一條從未走過的偏僻通道。這個時候,在通道的盡頭,只有一個人手拿鮮花迎接他,那就是李經緯。
第二年,李寧退役,加盟健力寶,擔任李經緯的特別助理,負責品牌宣傳。後來,健力寶出資1600萬,幫助李寧成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服裝品牌。
更為難得的是,四年後李寧公司在專家建議下明晰產權,尋求獨立,李寧一度擔心被認為「忘恩負義」,不想李經緯卻大度支持——當然,當李寧公司分批歸還出資時,健力寶也沒有謀求更多,甚至沒有要求分享增值部分,相當於提供了一大筆無息貸款。這一點也曾成為李經緯引起爭議的原因之一,因為涉及國有資產流失。
後來,當李經緯臥病在床,已經很少談傷心往事。但每當有人來,他總是會詢問李寧公司的股價情況。
講義氣,重朋友,是周圍人對李經緯的最多評價。一位李經緯好友說,「很多人的眼睛都是往上看,但他是往下看的人。那年他大兒子結婚,他去敬酒,一桌一桌,很多有身份的人,他都一帶而過,唯獨到了三水酒廠普通員工那一桌,他待的時間最久。」
健力寶的老員工,也往往對他有著很深的感情。2004年底,李經緯曾經回過一次健力寶,這是他2002年被掃地出門後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來健力寶。一位員工的日記描寫了當天這個公司的激情澎湃:「坐在輪椅上,他不停地笑,並向所有人揮手,前面的人拼命想跟他握手,後面的人擠不過去,就跟在後面拍手。」
而對李經緯的家人來說,只有在中風之後,他才回到了這個家。
在2013年4月26日的遺體告別儀式現場,大兒子李健東致辭時,動情落淚,「在我的記憶中,他幾乎從來沒有像人家父親這樣過家庭生活,很少在家看到他,以至於我們家沒有一張那個年代的全家福合影。」
李經緯有兩個兒子,分別叫李健東和李健軍。李經緯還有一個乾女兒——早年在孤兒院的經歷,李經緯很少提起,但成名之後有次慰問一家孤兒院時,他認養了一個女孩,密友梁晃說,「他觸景生情」。
大兒子在香港做生意,乾女兒在新加坡,小兒子沒做什麼事,十多年間,幾乎一刻不離陪在父親身邊,至今年過四十,依然沒有成家。
陸德仁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小兒子的孝心,常令周圍人動容。中風後的李經緯特別不喜歡安靜,只要醒來,就喜歡別人陪著說話。李健軍便要時刻找話題和父親聊。而李經緯的作息時間又不規律,李健軍就隨著父親來。
梁晃說,李經緯在健力寶期間,幾乎沒有給家人謀來什麼好處。為了避嫌,李經緯的妻子、兒子、乾女兒都沒有進入健力寶,只有幹女婿在公司待過很短的一段時間,而且是普通工人。
白天,李經緯幾乎都在拼命工作,晚上有空時,喜歡用自己唯一的娛樂就是打麻將來放鬆和交際,所以很少在家。有段時間,妻子一度懷疑他有外遇,打電話給梁,讓他勸勸李經緯,這讓梁哭笑不得,「我和他走得最近,對他一清二楚,這是絕對沒有的事」。
與紅塔集團原董事長褚時健一樣,晚年李經緯也曾經動過再次創業的念頭。
李志強說,李經緯對快餐、飲料、啤酒都很感興趣,在北京治療期間,還派人調查當地的快餐行業。不過,這事最後不了了之。一方面是重度偏癱,另一方面則是家人極力反對,他們都只希望他過「安寧的生活」。
2013年4月28日下午,曾經叱吒風雲的李經緯平靜地離開了人世。
今天,當中國的民營企業家正面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困境,李經緯無所畏懼的開拓精神和氣壯山河的英精銳氣將照亮他們前行的道路。
來源包裝地帶,本文由包小編整合自南方周末等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