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對我來說,最大的成長就是接受變化。
「變化」這個詞在我人生的前半段並不是什麼褒義詞,因為變化意味著不安。
我們從小被父母灌輸要過一個安穩的人生,按部就班的讀書升學,畢業後做一份鐵飯碗的工作,再找個可靠的人結婚成家,這樣的人生才是成功順利的。
起初我也認同這種想法,所以剛畢業的時候,自己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準備考公務員。
然而大城市的工作節奏太快了,加班熬夜成為了常態,即便擠出時間複習,心思也會因手機上的工作群分心,而看到考試倒計時一天一天逼近,內心又會因焦急導致心態失衡影響工作狀態,陷入這種死循環中,自己沒有在任何一件事上得到收穫。
我和朋友講述了我的矛盾,朋友問了我一句:「你喜歡做公務員嗎?」
我忽然怔了一下,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是否喜歡,我只看到了那份不會失業的安穩,然而我的內心其實也懼怕那份安穩,藉口沒有時間複習,其實有刷手機的時間,也不願意拿起放在手邊的書來看,我從來沒有一刻對它真正的上心過。
於是那天我決定放棄公務員考試,我感覺自己如釋重負,好久沒有那樣放鬆開心了,我知道自己做了正確的決定。
人們每天如此忙碌為了生活能安穩,家人能安心,我們總是認為只要到達了某一個目標,接下來就可以暢通順遂了,然而生活遠沒有這麼簡單,它會調皮地在你軌跡上設置一些障礙,打亂你的計劃。
經歷得越多越發現安穩只是一種理想,而現實卻在不斷地變化。
曾經以為考上一所好大學,拿到一份高薪工作,生活便可以安穩,不料人到中年才最容易遇到危機;曾經以為嫁給物質豐厚的人就可以過幸福生活,不曾想婚姻結了還可能會離;曾以為父母會一直陪著你,你不會孤單,沒想到有一天他們也會老。
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緊緊握在手上的籌碼會一直保值,然而它們在不知不覺地流失。
人們依賴安穩的生活,源於我們自身的惰性,然而惰性滋生著危機。
危險潛伏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有的製造些小麻煩,有的甚至能撼動你的根基,沒有人會安安穩穩地順暢到底,面對危機唯有不停地學習和提高,外加足夠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克服。
安穩的生活一方面是我們的理想,另一方面又可能是一種自我麻醉。
習慣了安逸的生活,會排斥改變,其實是不相信自己可以改變。明明已經大腹便便,卻任其發展;明明自己的理想沒有實現,卻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明明想學一門新知識,卻遲遲不去行動。
並且這些人都會有一個共同的藉口就是年齡大了。
有一句話說得好,很多人在25歲就死了,卻等到70歲才埋。
當一個人失去了自我追求,止步不前的時候,他的精神世界就已經停止了。而有的人即便到了80歲,還會像年輕人一樣做自己想做的事,依然活得精彩。
還記得那位因T臺走秀而紅的「最帥大爺」王順德嗎,2015年北京時裝周,79歲的他半裸上身,露出健碩的身材,氣宇不凡的一段臺步贏得了全場掌聲。
他50歲才開始進健身房,對大部分人來說,一般來說這個年齡段的大部分人已經開始享受退休的時光了,而他還有夢想要實現。
57歲的他創造了世界唯一的藝術形式——活雕塑,65歲開始進軍影視圈,78歲騎摩託,他還學習了音樂和冰上輪滑,他說:「我還要追求快樂的生活,對我有挑戰的東西我去做」
如今他已經84歲了,仍然沒有停下追夢的腳步。看到王順德的經歷,你還會找藉口對自己說太晚了嗎?
如果你想改變就從現在開始,別讓想法停留在腦海裡。我們太需要摒棄一些雜念和錯誤的認知了,別給自己的人生設限。
安穩是我們追求的生活狀態,它很容易實現,卻難以保持,也許只有不斷的改變當中,我們才能真正的靠近穩定;而改變也是讓我們遠離自我麻痺,提升自己的方式。
接下來的人生,讓我們大膽地去接受變化吧,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