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安穩到底人生理想還是自我麻痺?

2020-12-15 慈靈兒

這兩年對我來說,最大的成長就是接受變化。

「變化」這個詞在我人生的前半段並不是什麼褒義詞,因為變化意味著不安。

我們從小被父母灌輸要過一個安穩的人生,按部就班的讀書升學,畢業後做一份鐵飯碗的工作,再找個可靠的人結婚成家,這樣的人生才是成功順利的。

起初我也認同這種想法,所以剛畢業的時候,自己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準備考公務員。

然而大城市的工作節奏太快了,加班熬夜成為了常態,即便擠出時間複習,心思也會因手機上的工作群分心,而看到考試倒計時一天一天逼近,內心又會因焦急導致心態失衡影響工作狀態,陷入這種死循環中,自己沒有在任何一件事上得到收穫。

我和朋友講述了我的矛盾,朋友問了我一句:「你喜歡做公務員嗎?」

我忽然怔了一下,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是否喜歡,我只看到了那份不會失業的安穩,然而我的內心其實也懼怕那份安穩,藉口沒有時間複習,其實有刷手機的時間,也不願意拿起放在手邊的書來看,我從來沒有一刻對它真正的上心過。

於是那天我決定放棄公務員考試,我感覺自己如釋重負,好久沒有那樣放鬆開心了,我知道自己做了正確的決定。

人們每天如此忙碌為了生活能安穩,家人能安心,我們總是認為只要到達了某一個目標,接下來就可以暢通順遂了,然而生活遠沒有這麼簡單,它會調皮地在你軌跡上設置一些障礙,打亂你的計劃。

經歷得越多越發現安穩只是一種理想,而現實卻在不斷地變化。

曾經以為考上一所好大學,拿到一份高薪工作,生活便可以安穩,不料人到中年才最容易遇到危機;曾經以為嫁給物質豐厚的人就可以過幸福生活,不曾想婚姻結了還可能會離;曾以為父母會一直陪著你,你不會孤單,沒想到有一天他們也會老。

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緊緊握在手上的籌碼會一直保值,然而它們在不知不覺地流失。

人們依賴安穩的生活,源於我們自身的惰性,然而惰性滋生著危機。

危險潛伏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有的製造些小麻煩,有的甚至能撼動你的根基,沒有人會安安穩穩地順暢到底,面對危機唯有不停地學習和提高,外加足夠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克服。

安穩的生活一方面是我們的理想,另一方面又可能是一種自我麻醉。

習慣了安逸的生活,會排斥改變,其實是不相信自己可以改變。明明已經大腹便便,卻任其發展;明明自己的理想沒有實現,卻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明明想學一門新知識,卻遲遲不去行動。

並且這些人都會有一個共同的藉口就是年齡大了。

有一句話說得好,很多人在25歲就死了,卻等到70歲才埋。

當一個人失去了自我追求,止步不前的時候,他的精神世界就已經停止了。而有的人即便到了80歲,還會像年輕人一樣做自己想做的事,依然活得精彩。

還記得那位因T臺走秀而紅的「最帥大爺」王順德嗎,2015年北京時裝周,79歲的他半裸上身,露出健碩的身材,氣宇不凡的一段臺步贏得了全場掌聲。

他50歲才開始進健身房,對大部分人來說,一般來說這個年齡段的大部分人已經開始享受退休的時光了,而他還有夢想要實現。

57歲的他創造了世界唯一的藝術形式——活雕塑,65歲開始進軍影視圈,78歲騎摩託,他還學習了音樂和冰上輪滑,他說:「我還要追求快樂的生活,對我有挑戰的東西我去做」

如今他已經84歲了,仍然沒有停下追夢的腳步。看到王順德的經歷,你還會找藉口對自己說太晚了嗎?

如果你想改變就從現在開始,別讓想法停留在腦海裡。我們太需要摒棄一些雜念和錯誤的認知了,別給自己的人生設限。

安穩是我們追求的生活狀態,它很容易實現,卻難以保持,也許只有不斷的改變當中,我們才能真正的靠近穩定;而改變也是讓我們遠離自我麻痺,提升自己的方式。

接下來的人生,讓我們大膽地去接受變化吧,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相關焦點

  • 人生到底在追求什麼,你想要的就是理想,愛即真理(原創)
    人生到底在追求什麼,你想要的就是理想,愛即真理(原創)文/劉嬋娟很多時候你都不明白人生到底是怎麼回事,在追求些什麼?物質?金錢?還是更高理想的精神?很多時候我們都很盲目,不知自己在忙些什麼,為什麼而忙?
  • 人生到底應追求什麼?
    人生到底應追求什麼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追求的過程。
  • 堅持自己的理想,也許會失敗,但人生也因為追求而精彩
    一、堅持自己的理想吧,也許會失敗,但也不枉這輩子有過一次這麼堅持自我。二、只有當你變得更加強大,你才有更多的勇氣和力量去愛你所愛的人,賦予他們更多正面的能量。三、努力應該是發自內心的渴求,而不應該來自與別人比較而產生的心理落差,只要真的努力過了,那就足夠。
  • 《美麗人生》:在家庭「設定」的理想國成長,到底是對還是錯?
    不管是現代家庭還是舊社會很多家長在家庭教育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存在有「欺騙」,一旦處於非常態化的情景之下,很多家長的第1個策略則是「欺騙」。通過善意的謊言來減輕環境對孩子的衝擊。《美麗人生》的核心就是父親對孩子的一個美麗謊言,即便到了結束,這個謊言還在繼續。
  • 她的理想和追求是我們人生的榜樣
    居裡夫人說:「如果能追隨理想而生活,本著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誠實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則定能臻於至善至美的境地。」她的理想是自己實現的,因此她是我們的生活榜樣。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能夠堅守初衷、不忘初衷、一直為理想和追求而奮鬥的人卻很少。
  • 人生應追求什麼?(深度美文)
    有的人追求現實,有的人追求理想;有的人追求物質,有的人追求精神;有的人追求真實,有的人追求虛無;有的人追求真理,有的人卻迷信謬誤……
  • 豆瓣9.0《月亮與六便士》:理想的追求,是精神和意志的高度支撐
    對於《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中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而言,他的人生追求就是【畫畫兒】,他的人生信條就是對藝術的執著。追求【理想】的價值要高於【家庭】,即使貧窮、疾病乃至生命,他也要用盡全力,完成對畫畫、對藝術的成就。乍一看,【家庭】和【理想】兩者之間本身沒有矛盾。
  • 讓自己過得更安穩,追求更好的印象,也懂得自我反省,5星座痴戀舊愛
    第一位,射手座,對工作有上進心,射手座也沒有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自卑一面,給人的感覺永遠是活潑的,射手座也讓自己過得更安穩,追求更好的印象,射手座也絕對不會辜負別人,愛情也會把握好
  • 心理學:愛一個人是為了自我實現,還是在自我實現後才能去愛?
    本期《心理學簡報》將引述兩位心理學泰鬥弗洛伊德和馬斯洛的經典理論來討論我們為什麼會愛上一個人,到底是為了自我實現還是在自我實現後才能去愛?弗洛伊德關於愛的理論圍繞著對「自我理想」的需求,他認為,人之所以會愛上另一個人是因為只有當個體被別人愛慕時才會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形象,所以愛是為了自我實現[1]。
  • 王漫妮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女孩?
    當得知梁振賢根本不會為了她而放棄他一貫的風流秉性時,她很痛苦,企圖用酒精麻痺自己的神經。但這種買醉也只是暫時性的,當她清醒過來,她毅然割捨將自己從這段付出真心,存有諸多期待的愛情裡抽離。沒有猶豫,轉圜,徘徊和觀望…。她確實不是撈女。這場愛情對她是一種考驗,也是將她歷練得越來越成熟的外部動力。種種選擇的背後,是她逐漸形成的越來越堅固的價值觀。王漫妮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女孩?
  • 《七月與安生》丨我們想要安穩,又渴望自由
    七月有溫暖的家庭,16歲開始的初戀男友,銀行安穩的工作,是「別人家的孩子」的理想模型。可是這一切的安全感都是那樣虛幻,她甚至明白有多麼不堪一擊,然而她沒有勇氣去打破,因此在結婚的前夜,告訴家明逃婚,然後她可以順理成章的出走,去活她渴望的另一場人生。另一場人生是安生經歷過的,也是她羨慕安生,愛安生的緣由——她活出了生命的活力和自由。
  • 看到李鶴東生活逐漸安穩,李雲傑也開始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了
    以前不算,但是現在可以算了,因為德雲社的秦霄賢和張九齡在空閒的時候還是很喜歡蹦躂蹦躂的,不過這個愛好沒被師父郭德綱提倡。要說這德雲社書法最好的,莫過於郭德綱老師,畢竟是德雲社的掌門人,沒事吧師父比下去有什麼好處呢?不過郭德綱老師還是可以的,網上很多人評價郭德綱老師的字體劍走偏鋒,很有喜感,有些像甲骨文,但是總體給人的感覺還是很好的,自如其人,怎麼圓滑怎麼來。
  • 有理想和追求的人 才有可能享受人生的幸福和快樂
    人生之旅,儘管是一個人,可我並不覺得孤單,前行的路上,雖然充滿了荊棘和艱難,可我的心中,一直有陽光,而且是陽光燦爛。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不靠天,不靠地,就靠自己。這是我的理想,這是我的追求,也是我的信條。經常用精神的力量,支撐自己;經常用奮鬥的成果,激勵自己。就這樣,一路走來,思想上,行動上,各種收穫,不斷出現。
  • 有的人追求金錢,有的人追求理想
    在當猶豫之際,朋友發問「如果豐厚的薪資與理想擺在面前,你選哪一個?」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豐厚的薪資,可坐在車裡,他遠大的理想與規劃我並沒有聽進去,而是陷入了沉思,上一份工作就是我的理想,一年之餘的966碼字生活換來不到三千元的報酬,沒有社保沒有福利,甚至去年2月只發了1300塊錢的工資,可我依舊幹得很開心,是否自己在為「豬欄式的夢想」而活。
  • 理想和追求 是人生的動力 也是生命的色彩
    人生,不能沒有理想;生活,不能沒有目標。有理想,有目標,生命才有意義,生活才有味道。拋開了憂鬱,遠離了紅塵,我在理想中前行,我在目標中煎熬。沒有陪伴,沒有助力,只有一個人,不停地奔跑。人生的舞臺上,我用我的作品,演繹浪漫的愛情;我用我的自信,放飛愉快的笑聲。
  • 自我堅持,是一種生命的價值內涵
    同屆的同學在積極向外求索中都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相對於其它同學我是失敗的,畢竟在迫近而立的年齡我缺少必要的工作經歷。我的師長、同學也會時常提醒趕快找到一個工作……屬人的自我我到底在堅持什麼?是一個深刻的自省話題。「我」的價值屬性—我是屬人的自我。
  • 經典語錄:小小的理想,只要堅持不懈地追求,就能閃耀生命的光輝
    傳播理想,您擁有光明的未來,挑戰自我,成就智慧風採!夢想引導我們飛翔的翅膀,夢想插上翅膀才能飛翔。不管前方有多泥,多難,我們都要勇敢地走下去,追尋最初的希望,追逐明天升起的太陽,追逐希望飛向天空。每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理想,勇於追求夢想!小小的心,偉大的理想,它會給你的人生道路更豐富更快樂!
  • 品讀《陋室銘》,落魄之人「阿Q」式的自我精神麻痺
    反正,我這個俗人,還是更喜歡金錢,財富,名望,權力,社會地位這些東西,至於什麼高尚的道德情操,端正的言行品行所帶來的精神上的滿足,對我的吸引力,可能真的不大。所謂的追求精神上的高潔,道德情操上的高尚,或許,都是因為事業的不順,物質財富方面,滿足不了自己的需求,自己只能把自己享受方式,從物質轉換到精神上去。
  • 瞳孔不等大,是動眼神經麻痺還是Horner症候群?
    到底哪一側瞳孔是異常的,瞳孔小的還是瞳孔大的?另外,Horner症候群中的眼裂變小與動眼神經麻痺的眼瞼下垂到底有什麼區別?本文主要說說這兩個問題。首先讓我們先來看看瞳孔擴大/收縮的神經肌肉支配。圖1  支配瞳孔的神經與肌肉引自The Pupils. Kardon, Randy H.
  • 道家人生最高境界什麼樣?老子想成嬰兒,莊子追求大逍遙
    中國文化是追求人生道德境界的哲學。儒家希望達到堯舜禹那樣的人生境界;道家的老子很天真,他人生最高境界是成為嬰兒;莊子是個追求精神絕對逍遙自由的哲學家,他想成為至人、神人和聖人,因為只有他們才達到了逍遙境界;佛家則是希望能夠成為實現涅槃的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