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場》、《慢鏡頭》等意媒,聚焦於萬裡之外的中國社交網站,媒體指出:在中國社交網站的「2019團隊勢力榜」上,國際米蘭力壓巴塞隆納、洛杉磯湖人等隊高居第一,再次證明了在東方大國,藍黑軍的超強影響力。
意媒於是又吹了一波:國米在中國有多少多少億的球迷,藍黑軍就是在在中國熱度第一的超級球隊,這些球迷的忠貞程度可比梅阿查北看臺。
意媒所說屬實嗎?顯而易見,誇張了,吹大了。實際情況如何?不妨予以評估。
基於一些原因,中國民眾不習慣於使用西方社交網站,中國和西方的社交網站各成體系。
在西方三大社交網站上,所有體育運動隊中,國米的熱度和流量,都是排名很差的。
據2019年12月的報告,推特、臉書、INS三大網站的粉絲數量之和,國際米蘭排名區區第17位,不要說去比皇馬巴薩曼聯,甚至比起AC米蘭、阿森納這些熱度第二集團,都有極大差距。
權威評估認為,幾年內,國米的粉絲數量不要說衝到第一集團,想要追上AC米蘭都是很難的。
造成現狀的原因很多,大體上可以歸為三點。
首先是成績,國米無冠傍身的時間已近10年,這十年低谷期,大半的時間藍黑軍都沒有歐冠可打,所以,自然跟那些歐冠連冠或雄霸一國的當紅球隊截然不同。
再者是明星,很多學術機構調查過,足球迷8成是搞個人崇拜的「人迷」,而非「隊迷」。所以一支球隊的擁躉數量,往往與明星的影響力息息相關——比如尤文籤C羅,粉絲數量巨幅提升。
這些年來,國米沒有梅西C羅這般的超巨,也不多見卡卡因扎吉這般魅力近妖的招牌,所以「人迷」偏少,影響了擁躉總數。
當然也是因為輕視,過去幾年被視作是社交網站發展的黃金時期,但偏偏當時是託希爾執政,錯過了寶貴機會。
那時國米對此不夠重視。藍黑軍在西方幾大社交網站的帳號有很多壞習慣:更新又少又慢。比如說轉會官宣。談妥了沒聲,體檢時沒聲,籤約時沒聲,非得等到球員合同送交足協完成所有註冊手續後再發幾個單詞敷衍了事。關注官方帳號的球迷獲悉消息反而比其他途徑更慢——而且是慢得多——且體驗非常糟糕,自然就不上心。
這幾年國米改變了很多,國米成立新的媒體部門非常注重社交網站的管理經營,所以,雖然球隊仍然無冠,但每年社交網站的擁躉數量提升率都高居體壇前列。
比如2019年,國米主流社交網站擁躉數量提升率高達63.7%,超越熱刺(44.1%)、利物浦(31.7%)成為足壇第一,這可以視作是「亡羊補牢」。
但坑太大,填坑需要漫長的時間。
如前所述,中外社交網站自成體系。
在中國社交網站上,國米的狀況有所不同。
平心而論,在時下這個時代,即便在中國,國米也不是最熱門的球隊。
多年來,根據電視臺、視頻網站提供的數據來評估,國米目前比賽在中國的收視率都是難以與頂級豪門比肩的,比不了皇馬巴薩,也比不了英超列閥,比不了擁有C羅的尤文,甚至,比不了武磊所在的西班牙人。
但是在華語地區,國米各大社交網站的官方帳號的瀏覽熱度,卻不遜於任何頂級豪門。
往往,當中國社交網站啟動類似「勢力榜」這樣的活動時,國米總能排名前列。
這當然會給萬裡之外的意媒造成一種錯覺:似乎國米在中國就是最受到熱捧的球隊。
這些年,很多拍腦袋想當然的義大利所謂權威記者,總是不厭其煩的強調:什麼國米在中國有幾億的國米球迷,什麼南京城800多萬民眾無論男女老少一半都是國米鐵桿……
當然,這些都不靠譜。
在中國,國米比賽的收視率不高,可社交網站上國米各帳號熱度驚人,是有客觀原因的。
主要原因是兩個:國米的中外媒體環境不好,在中國,無論是同聲傳譯外媒的翻譯,或是自詡專家的大佬們,對國米天然會選擇批判性的報導基調。這使得國米球迷越來越不願意通過報紙、專家來了解資訊,所以關注官方帳號的必要性就顯現出來。
此外,時下還追捧國米的球迷,多數是有一定球齡的老球迷,或是三冠王時期留下,或是莫拉蒂大羅時期留下。
一方面,這些擁躉是歲月沉澱下來,非常忠貞,不會輕易動搖,不會因為某個巨星離開就跟著「轉會」。戰績不好時,球迷選擇蟄伏,當戰績出色時,蟄伏者們紛紛出現,熱度爆發,不可小覷。
另一方面,這些擁躉因為年齡、身體、家庭、工作原因,已很難保證經常性的熬夜看球,所以,大多數都通過社交網站來了解資訊。
這樣的事實,也給國米的發展方向指路。
一方面,國米未來引援,實力派固然是重中之重,但也需要考慮引進、或者扶植具有吸粉效應的偶像明星,吸引更多年輕球迷加入,才有助於國米持續提升。
另一方面,國米必須意識到,無論在中國還是在西方,社交網站方面國米都大有潛力可挖,只要藍黑軍予以重視,多加投入,那麼自然能聚攏大批的鐵桿擁躉,也不至於再被那些別有用心的意媒評論員動輒帶偏風向,製造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