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懷孕到生養孩子,婆婆一分錢都沒出:爺爺奶奶有義務養孫子嗎

2020-12-13 生活短長

01

最近刷到很多類似的短視頻:

請問你們,生孩子,養孩子,孩子上興趣班,還有平時一年四季添衣服,是自己出錢還是公婆出錢?

也有網友直接吐槽:懷孕生孩子,公婆既不出錢也不出力。

還有的因為剖腹產,公婆沒出錢,就大吵了一架。

有人更是懷孕後,就找好了月子中心,讓公婆出這筆錢,直言:

我姐生孩子,我嫂子生孩子,我朋友生孩子,我同事生孩子...都是公婆出錢,哪有自己出錢的道理公婆什麼都不想付出,就白得一個大孫子

邏輯很清晰:孩子叫爺爺奶奶,你們就有義務出錢,並且孩子跟爺爺姓(是跟爸爸姓,其實也可以跟媽媽姓的)。

二胎政策放開後,對於要不要二胎,有專家曾建議,要考慮幾點,其中一條是要有好的公婆,要麼能出錢,要麼能出力。

的確對於年輕夫妻養孩子而言,不管是一個還是兩個,有老人幫忙,的確能少很多困難。

能出錢,養孩子經濟就寬裕些,能出力,就意味著兩口子都能接著上班,在精力和金錢上少很多壓力,如果既能出錢又能出力,好處更不言而喻了。

但這是否意味著爺爺奶奶有義務養育孫子/女,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誰的孩子誰養,這是法律規定,也是情理。

02

生兒育女是夫妻二人的責任,爺爺奶奶固然對養育孫子女沒有義務,但是否真的能置身事外?

理是一方面,情又是另一方面。

畢竟年輕男女剛成家立業,在精力和經濟上肯定有困難,如果公婆/父母有能力幫一把,這個家庭以後的路會好走一些,反之則艱難異常。

知乎網友 安琪拉的大招講訴了自己的故事:我們結婚時,公婆有錢不出。我們生孩子後,公婆能幫不幫。

不滿大兒子遠離家鄉工作生活,覺得這個兒子指不上了,所以全力扶持留在家門的小兒子。

沒有老人的助力,單憑小夫妻自己的努力,小家庭起初建立的時候,的確經歷了很多艱辛。婚前戀愛了四年,省吃儉用存錢。婚後又拼命工作,省吃儉用。我和老公兩個人,整整用了五年,才湊夠了房子的首付款。之後又用了兩年,才有錢裝修房子。結婚第三年才要了小孩。因為老人不會幫助照看小孩,意味著有了孩子後我和老公必須有一個辭職照看小孩,所以生孩子之前必須存錢,存夠兩年甚至三年的家庭花銷。也就是,在沒有老人幫助的情況下,我們整整花費了七年時間,才買得起房子,生的起孩子。

這位網友說,如果說沒有一點埋怨也是不現實的。

雖然說父母有義務養大孩子,沒義務再幫孩子的小家庭,但這只是政治正確,感情上卻是難以接受的,尤其是明明有能力,卻只是冷漠以待,哪怕是在兒子兒媳困難的時候也不願意伸出援手。

在感情上受到傷害的不僅僅是兒媳,還有自己的兒子。

但年輕人的輕鬆不該建立在老人不輕鬆的基礎上。

如果公婆沒有能力,或者自己其實也可以不需要幫助,就更沒必要強求公婆「不白得大孫子了」。

生孩子本來就是自己夫妻的事,老人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如果覺得養孩子、孩子的教育都應該公婆出錢,自己作為父母的義務何在?

03

俗語說:前三十年看婆,後三十年看媳。

兒子兒媳剛成家,需要幫助時,如果能力所能及地幫他們一把,兒媳婦會感恩的,但如果作壁上觀,寒了兒媳婦的心,指望未來她能協助兒子贍養自己,也是很難的。

當然了,很多婆婆可能會覺得反正自己有兒子,根本不需要兒媳贍養,但別忘了,兒子兒媳是夫妻是一體的。

兒子對自己的贍養,根本離不開兒媳的支持,否則辛苦、疲累的只有自己的兒子。

安琪拉的大招說:親情一旦割捨,我們只能算是生理學上的父子母女,只能按照法律法規承擔義務享受權利!

當父母子女沒有建立起感情的紐帶,贍養義務就可能只剩生存的保障

就像有一期《今日說法》裡專家說的那樣:

家庭糾紛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它是靠感情 血緣 親情 愛情自己來進行解決法律只能提供一個最低保障但感情上,法律和法院都是沒有辦法的所以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要靠長期的積累互相的尊重 互相的愛

互相的愛,離不開互相的理解。

兒媳與公婆之間也是如此,只有付出並被看到,才能產生親情,而不只是法律的連接。

但婆媳關係不能強求,畢竟像心理學家武志紅說的那樣,「家庭層次的核心是自己和配偶」。

不管是經營婚姻,還是養育子女,只有夫妻二人才是主要負責人。

相關焦點

  • 「孫子我不帶,但養老是你的義務」,婆婆公私分明,兒媳強勢回擊
    很多女孩在家都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是家裡的掌上明珠。可結了婚、生了孩子,不僅要上班掙錢,還要帶娃、孝順雙方父母。碰到明事理的婆婆還好說,要是遇上的是小雅的婆婆,估計你也會和婆婆「開槓」。
  • 孩子的爺爺奶奶連孫子的生日都記不得,母親詫異,讓人匪夷所思
    爺爺奶奶記不住孩子的生日,我覺得很正常。在這個世界上,疼愛孩子的是父母,有的父母還不如陌生人,那麼有的爺爺奶奶也是如此。曾經,我家的孩子從出生,他的爺爺奶奶就沒有花一分錢在孩子身上,還在外面裝模作樣地表現出很疼孩子的樣子。我們家孩子生日的話,他的爺爺奶奶也是不會打電話過問的。其實,我們家的情況都是一般的家庭,公公婆婆從來都只是關注他們自己的生活,也不會考慮到孩子們的辛苦和辛酸。
  • 獨生子娶了獨生女,男方要求養孫子的錢各出一半,結果後悔了
    兩方父母都有退休金,家庭經濟條件都不錯,用我表妹的話說:「我跟老公都不上班,四位老人也養得起我們一家三口。」說起一家三口,最近表妹也很發愁,因為老公的父母提出養孫子的錢要雙方父母各出一半。原因是,現在男女都一樣,雙方又都是獨生子女。那麼,在養孫子的事上,不能光讓爺爺奶奶出錢出力,姥姥姥爺也應該管。
  • 「我沒義務幫你養女兒,誰生的誰養」,十年後,我把這句話還給了婆婆
    在跟她老公阿貴結婚之前,她吃過很多虧,但因為都在她的承受範圍內,所以她覺得無所謂,覺得自己這樣做沒有跟誰鬧出過矛盾,說明沒有錯。她本以為結婚後可以繼續如魚得水,結果卻因為婆婆的算計認識到自己應該改變,不然就會一直吃虧,一直被婆婆算計:「以前我單身時,吃虧覺得無所謂,但是結婚後需要花錢的地方有很多,如果錢都被婆婆算計走了,我的日子就沒法過了。」
  • 奶奶把孫子當兒子養,還到處說自己是全職寶媽?這是什麼心理
    群友小美在群裡特鬱悶地吐槽說,自家孩子奶奶也不知道咋回事,是人老心不老還是咋地,總是抱著自己兒子,好像她自己兒子一樣,而且有一次她樓下的另一位寶媽笑著告訴她說,孩子奶奶在外人面前還說自己是全職寶媽,說孫子是她的小兒子,這讓她心理上特別不舒服,一方面感覺自己孩子被搶了母愛一般,另一方面想,這奶奶到底啥心理,把自己孫子說成是自己兒子?
  • 養了3年半的孫子不是親的 孩子被送走後爺爺滿心後悔
    後來,文某懷孕,於2017年2月1日在廣東惠州某醫院生下兒子小熊。該醫院出具的出生醫學證明登記顯示,小熊的母親文某,父親為王某。後來,文某和王某分手,小熊則一直由老王夫婦撫養著。而根據相關戶籍管理規定,由於是非婚生子女,如果小熊的戶口要登記在父親名下,需要跟老王的兒子王某做一份親子鑑定。不料,親子鑑定結果顯示他們沒有血緣關係。
  • 8個月大的孫子被養到30斤,媽媽著急了,奶奶:胖嘟嘟的多可愛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給新婚佳偶送祝福時人們常常會說:早日生個大胖小子,似乎孩子白白胖胖的才是最好的。不少老人也這麼認為,一有機會他們就各種投餵家裡的孩子,硬要把孩子養得胖胖的才覺得好。
  • 寶媽二胎生下女兒,爺爺奶奶的表現火了,孫子:說好最疼我呢?
    隨著二胎政策的施行,我們身邊的許多家庭都紛紛加入了「生二胎」的行列,不少孩子也升級成為了哥哥姐姐。若要問到為什麼這麼多父母想要生二胎,想必許多父母的回答都是希望湊成一個「好」字吧。01兒媳二胎生下孫女,爺爺奶奶笑得合不攏嘴,孫子:是我夠不可愛嗎在網絡上有過這樣一個為人津津樂道的視頻,那就是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都在產房外面等著媽媽生下孩子
  • 大姑姐生二胎,婆婆讓我出錢撫養:兒媳,我這是為你好
    02  或許有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生活條件不錯,平時可以貼補一些,但是撫養子女是每個做父母的義務,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憑什麼將自身壓力強行轉嫁給別人?  03  婚後沒多久,杜娟娟懷孕了,公婆滿心歡喜迎接孫子的到來。可是十月懷胎,杜娟娟生下一個女孩,公婆頓時失望,不過很快又想開了,反正現在有二胎政策,大不了以後再生一個。
  • 「媽,給奶奶養老是你跟爸的義務,哪怕我是長女,也輪不到我」
    偏偏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那麼明事理的,就有這麼一群父母,他們生女兒,就是為了養兒子的,只不過是為了讓家裡的男丁過上更好的生活。雨晴的父母就是這樣的。他們最喜歡的是雨晴的弟弟,冬雷,覺得家裡所有的好處,都應該是給冬雷的,只是把雨晴當作了他們家裡的丫鬟而已。
  • 我媽出的3W生娃費用,坐月子不該讓婆家出錢嗎?
    但我現在沒工作靠老公一個人工資,卡裡的錢買房子,裝修房子都用完了,現在卡裡只剩幾千,他們家裡人也很奇怪的,知道兒子沒錢,也沒任何表示……生娃的住院費產檢之類都是我媽付的。也打算在我媽家坐月子,算了下生孩子差不多花了三萬,坐月子怎麼算至少也要花一萬…想問下大家月子錢都是誰出的?婆婆這樣不出錢真的好嗎?
  • 蜂蜜,爺爺奶奶給孫子孫女的愛!
    大多數做了爺爺奶奶的,買蜂蜜首先想到的為自己孫子孫女買。其次才是為自己買。甚至在親戚家做客,看到親戚家桌上放著不知哪裡弄來了結晶狀態真正好蜂蜜時,感覺如獲至寶激動無比,還要解釋說請允許我挖幾勺(一坨一坨)裝回去給我的孫子孫女吃。天乾物燥,小孩容易發生咳嗽或上火引起咽頰炎和扁桃體炎症引起發燒。還有的是沒吃母乳而一直吃著奶粉。
  • 婆婆能對兒媳不滿到什麼程度?「看到孩子長得像她,就無法喜歡」
    我們有一個詞叫「隔輩親」,指的是爺爺奶奶對自己的孫子孫女會比對自己的兒子女兒更加疼愛和親切,而且這一現象,幾乎具有普遍性。但任何事情也都會有例外。我在讀中學的時候,一個比較要好的同學曾跟我說,她的爺爺奶奶特別不喜歡她,在她很小的時候,她奶奶就總是趁著她媽媽不在家時打她。
  • 獨家|婆婆騙我把孩子生下來後,我五年沒有去她家
    我們還沒房沒車,家裡的老人也不能提供資助,手中也就十萬存款,怎麼敢要孩子?我不想要,老公猶豫。這時聽說此事的婆婆從老家連夜趕來,堅定地說要把孩子生下來。還是說,最開始你就沒打算幫我帶孩子,當時的承諾都是騙我把孩子生下來。生下來你們家有後了,你的目的就達成了。至於我們這個小家要怎麼辦?我要怎麼辦?我十六年書是不是白讀了,通通不在你的考慮範圍之內?
  • 「你不就是生了個孩子嗎?帶娃天經地義」丈夫的話,刺痛了妻子
    現在有一個剛出生五個月的兒子。我婚後2、3年才懷孕的,在婆家眼裡差不多就屬於不孕不育那類。經常各種親戚催生,也給他們解釋過了。包括我也讓我老公跟他父母去解釋,理由是不想那麼早有孩子,結果可想而知,沒用。我們是南方N線的小鎮。婆家信佛,多次去廟裡各種求神拜佛。終於我們受不了這樣的催生,懷孕了。婆家到現在一直說,他們的孫子是送子而來的。
  • 奶奶把8個月的孫子,養到30斤,見到人就誇,媽媽卻氣得想發火
    現在很多年輕人首當媽媽後,喜歡自己來帶娃,不太喜歡讓老人幫忙帶孩子,覺得老人的養孩子方式,和自己的育兒方式很不一樣。老人帶孩子,總是認為將孩子養得白白胖胖的、不生病,就是養得好,就是有功勞,但大多數年輕人都不認同這一觀點。
  • 婆婆沒帶孫子,兒媳3年不叫媽,收到結婚紀念日禮物兒媳知錯
    01生活中,老人幫子女帶孩子的現象十分普遍,甚至出現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爭著帶的局面。其實「一代管一代,誰生的誰帶」,帶孫子並不是老人的義務,也不是他們不懂得享受生活,而是父母對晚輩的愛和體諒。眾所周知,成家有娃後,生活成本驟增,如果家裡只有男人一人掙錢養家,那麼經濟壓力會很大。
  • 「帶孩子又不是我的責任,誰生誰帶」,「你不配當奶奶」
    2生寶寶時,我大出血,公婆無動於衷,還在醫院大鬧,罵醫生罵護士,說亂收錢(況且我生孩子所有費用,都是自己出的),最後醫生都不理我了,月子裡婆婆各種明說暗示要二胎(我生的是女兒),滿月後,公婆聯合起來催要二胎,甚至在我滿月回娘家後,專門給我爸媽打電話要我生二胎。
  • 爺爺「刷鞋式」給孫子洗腳走紅,簡單粗暴,網友:娃都快受不了了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現在有一部分年輕的父母在大城市為生活打拼,自己照顧不來孩子,只好把孩子送回給爺爺奶奶來養。但是畢竟不是同一代的人了,教育觀念上不免就有不同之處。一位爺爺給孫子洗腳的視頻在網上走紅了。看視頻的背景是在鄉下老家中,在鄉下老家有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孩子特別容易弄髒自己。這不這孩子估計也還沒幹什麼就把自己的腳給弄髒了。而對於孫子的腳髒了的爺爺處理的方式就非常硬核了。只見爺爺先把孫子的鞋子脫下來放在大盆裡泡著,然後讓孫子側躺在地上,腳伸向大盆的方向。
  • 「沒幫帶孩子,以後兒媳會給我養老嗎?」來聽聽三位媳婦的心裡話
    一位婆婆發帖傾訴,她說因為身體原因沒能幫兒媳照看孩子,沒人幫帶,兒媳只能辭職自己帶。老人自己有退休金,但不多,除去看病所用剩不了多少,實在拿不出多餘的錢幫襯兒子一家,她說在孫子身上是「既沒出錢又沒出力」,心有餘而力不足讓她很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