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習作的話題是「推薦一本書」,一本好書就像是一位好朋友,向同學推薦一本好書,就好像是向同學介紹好朋友一樣。本次習作要求我們聯繫自己的閱讀實踐或本學期的讀書活動,把自己讀過的、認為值得推薦的書分享給同學,讓同學們通過交流,廣泛閱讀、讀好書、讀整本書。
習作要求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書籍伴隨我們成長的每一-天,我們在書海中自由徜徉,汲取養料,不斷進步。
讀一本好書如同交一個好朋友。把讀過的好書推薦給同學,就像把好朋友介紹給他們一樣。
推薦的時候,要介紹這本書的書名、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重點寫推薦這本書的理由,如,內容新奇有趣,語言優美生動,情節曲折離奇,人物個性鮮明,思想給人啟迪……
寫的時候注意以下幾點:
◆推薦理由可以只寫一點,也可以寫幾點。注意分段寫。
◆把重要的理由寫具體。可以結合書中相關的情節、人物、對話或插圖等來說明你的理由,可以轉述和摘錄書中的精彩片段,還可以引用別人對這本書的評價。
寫好後,把自己的習作讀給同學聽。大家交流下,誰的推薦能夠激發起其他人閱讀的興趣。
從小到大,你肯定讀過許多書。本次習作要求向同學推薦本好書,重點要寫清推薦的理由:或許是新奇有趣的內容,或許是優美生動的語言,或許是曲折離奇的情節,或許是引人深思的道理……只有把理由寫具體了,才能夠激發大家的閱讀興趣,你的推薦才會受到大家的認可。
我來審題
1.在我們的生活中,書籍浩如煙海,你認為怎樣的書才算是好書?
2.同學們看過不少好書,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本?請你介紹這本書的書名、作者、出版社和主要人物(如果是外國文學作品,還要介紹翻譯者)。
3.你要向大家推薦這本書的理由是什麼?請你從主要內容、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蘊含道理等方面中選擇一個談談你的理由。
讀書是人生中很美妙的一件事,很多同學養成了每天閱讀的好習慣,但要提筆寫「推薦一本書」,並且要寫成一篇文章,大家似乎不知從何處下筆。這篇習作的關鍵是把推薦的理由寫具體。我們來看看寫好這篇文章的小竅門。
1.提煉挖掘,把書讀「薄」
一本書洋洋灑灑數十萬字,能夠讓我們產生感悟和啟示的地方不難尋找,如果面面俱到,什麼都談,必然是蜻蜓點水,一掠而過。要使自己寫的推薦能夠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關鍵是要找出最能夠吸引人、打動人的「推薦點」。這個「點」可以是書中的一個人物形象分析,可以是有關這個人物的一個生動具體的情節,甚至可以是這個人物說過的-句耐人尋味的話語。總之,推薦點越小、越新穎,文章就越能夠寫精彩。
2.縱橫拓展,把書讀「厚」
在寫推薦理由的時候,可以轉述和摘錄書中的精彩片段,聯繫書中情節,寫寫你對這段話的理解和感悟;可以引用別人對這本書的評價,來進-步加深對這本書內涵的拓展;可以結合實際展開聯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繫到自己的經歷,擺事實,講道理,把這個推薦點生發開去。與書中相近或者相反的事例、現象,都可以拿來作比較、談感受,從而發表自己的感受、觀點。
讀中學寫
在我們的課文中,就有幾篇是與「推薦一本好書」相關的。作者是怎樣把推薦的理由寫具體的呢?讓我們選擇一個片段,再來讀一讀、賞一賞,感興趣的同學,不妨再學著練一練。
《憶讀書》精彩語段
一談到讀書,我的話就多了!
我會認字後不到幾年,就開始讀書。倒不是四歲時讀母親教給我的國文教科書,而是七歲時開始自己讀「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國演義》。
那時,我的舅父楊子敬先生每天晚飯後,必給我們幾個表兄妹講一段《三國演義》,我聽得津津有味,什麼「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聽極了。但是他講了半個鐘頭,就停下去幹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帶著對故事下文的無限期待,在母親的催促下含淚上床。
此後,我決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國演義》,自己一知半解地讀了起來,居然越看越明白。雖然字音都讀得不對,比如說把「凱」念作「豈」,把「諸」念作「者」之類,因為只學過那個字的一半。
我第一次讀《三國演義》,讀到關羽死了,哭了一場,便把書丟下了。第二次再讀時,到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場,又把書丟下了。後來忘了是什麼時候才把全書讀到「分久必合」的結局。
因為看《三國演義》引起了我對章回小說的興趣,對於那部述說「官迫民反」的《水滸傳》尤其欣賞。那部書裡著力描寫的人物,如林衝、武松、魯智深,都有其.極生動的性格,雖然因為作者要湊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強強地湊滿了一百零八人的數目,但我覺得比沒有人物個性的《蕩寇志》要強多了。
賞一賞
古人云:「三日不讀書則言語無味,面目可憎。」迪金森說:「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航行的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本跳動的詩。」書籍成為生活中的指路明燈。冰心老人的《憶讀書》給了我們啟示。冰心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與同學們談話,娓娓道來之語,如心底之泉水,緩緩流進了大家的心中,讓人難忘。
冰心奶奶對《三國演義》的介紹是層層深入的。「我只好帶著對於故事下文的無限期待,在母親的催促下含淚上床。」通過動作、神態描寫表現出「我」對《三國演義》這本書的戀戀不捨,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情。「我第一次讀《三國演義》,讀到關羽死了,哭了一場,把書丟下了。第二次再讀時,到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場,又把書丟下了。」寫出因自己所崇拜的英雄人物之死而悲傷,表現「我」對閱讀英雄人物書籍的極大熱情。後面對水滸人物形象的介紹也頗具特點。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對一本書的推薦可以是循序漸進式的,根據自己的閱讀經歷來介紹,文章會更加生動有趣。
練一練
你心目中最喜歡的書是哪一本?這本書中你最想向大家介紹的人物是誰?請你用比較具體的語言來描述一下人物鮮明的個性形象。
同伴佳作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身邊的同伴佳作吧。
「硬漢」不會被打敗
——好書推薦《老人與海》
施茹韻
這個寒假,我仔細閱讀了美國作家海明威的經典著作《老人與海》。老人桑地亞哥不屈不撓、敢於抗爭的「硬漢形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說一波三折的情節深深吸引了我,我忍不住要和大家分享閱讀感受。這部小說主要敘述了一位名叫桑地亞哥的老人接連下海八十四天,一無所獲。但是他毫不屈服,照樣天天去捕魚。第八十五天一大早,老人獨自駛向遠方。在小漁船上,他一刻不停,把每件事都做得分毫不差。老人清早放下的魚餌直到中午都沒有把魚吸引來。而此刻,老人早已是汗流浹背、頭昏眼花了,他多想躺下休息一會兒,可是一個堅定的信念讓他始終沒有這麼做。下午,好運終於降臨了:一條大馬林魚咬鉤了,老人開心得手舞足蹈,可是,魚太大了,他無法拉上船。於是,老人連同他的船被大馬林魚拖著在海上漂流了兩天兩夜。老人繼續孤身奮戰,將大馬林魚打敗了。在歸途中,大馬林魚遭到鯊魚的啃食,老人拼盡全力,將所有鯊魚都殺死了,自己則拖著疲憊的身子和大魚的殘骨回家了。
故事似乎不長,但是卻耐人尋味,尤其是第八十五天老人捕獲大馬林魚的經過寫得非常生動具體,使人仿佛身臨其境:在茫茫的大海上,老人目光深邃,身體強健,靠著堅定的信念和無盡的勇氣獨自捕獲大馬林魚。我十分佩服老人的勇氣,那麼大年紀還獨自去深海捕魚,捕到一條比漁船還長的大魚後,奮力與大魚周旋了兩天兩夜,左手嚴重受傷,小船差點被大魚折騰得淹沒,但是老人始終都不放棄,最終戰勝了大魚。
我更佩服老人身上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老人出海八十四天,一無所獲,但是老人並不屈服,依然心存希望,覺得自己肯定能夠捕獲大魚。第八十五天,老人捕獲到大馬林魚,與大馬林魚決鬥時,耗費了許多精力和時間,差點被大魚拖下海,葬身大海,但是他毫不畏懼、鎮定自若、堅持不懈,真正成為海上的強者和決鬥的成功者。
老人桑地亞哥是一個不向命運屈服的「硬漢」,一個永不言敗的強者。老人的高大形象不禁讓我想起了作者海明威,海明威一生歷經坎坷,但是面對任何磨難,都是勇往直前。正如書中所寫:「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這是老人桑地亞哥的生活信念,也是作者海明威的人生理念。
海明威的作品中塑造了許多「硬漢」形象:他們在遭受外界巨大的壓力和厄運打擊時,仍然堅強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視死如歸,他們儘管失敗了,卻彰顯了人的尊嚴和勇氣,有著勝利者的風度。我想,這就是《老人與海》給予我們的精神力量,激勵著我們面對困難不低頭,不放棄,迎難而上。
點評
這篇文章的題目擬得很好,抓住了《老人與海》的中心思想,也照應了著作中的那句名言「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被打敗的只能是懦夫,而硬漢是不會被打敗的。小作者緊扣中心,深入淺出地向我們介紹了海明威筆下的硬漢桑地業哥的人物形象,並且詮釋了對勇者的理解:一個具有堅強不屈、勇往直前、堅持不懈精神的人,才能夠真正成為海上的強者和決鬥的成功者。在小作者充滿激情的推薦下,相信大家閱讀的興趣-一定會被充分激發。
拓展延伸
讀一讀
書店、網際網路上經常會有一些「經典好書推薦及理由」的文章,請你找來讀一讀。看看這些文章有什麼高明之處值得你學習。
做一做
不同類型的書籍有不同的讀書方法,不同的人也有適合自己的不同的讀書方法。約上幾個好朋友,成立讀書俱樂部,一起讀同一本名著,再交流各自的讀書方法和讀後感受。最後選擇不同的方式來匯報你們的讀書成果,可以是讀書小報展示,可以是讀書辯論會,可以是人物形象分析等。
想一想
古今中外,那些名著為何代代相傳,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閃爍著熠熠光輝,除了大家在好書推薦中提到的內容新奇、語言生動、情節曲折、人物鮮明等原因外,還有其他原因嗎?
舉一反三
《推薦一本書》會寫了,你能嘗試著寫寫《推薦一首歌》《推薦一部電影》《推薦一個電視欄目》等其他內容嗎?要記得寫清楚你對它的感受和你推薦的理由,看看誰的推薦最能夠激發大家去聽、去看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