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鞠。最近和朋友補完了岡田麿裡(即岡媽)編劇的動畫電影,《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小鞠和朋友的一致觀感都是:前面的部分很甜,也很喜歡。但是後半部分則顯得冗長乏味,可以說終究歸於情節的老套。看完之後,打開豆瓣一看,也只有6.5分,中規中矩的分數。這部宮崎駿式的奇幻愛情電影,卻終歸於庸俗。
帶有宮崎駿的風格
這部動畫電影帶有明顯的宮崎駿的風格,帶有奇幻色彩,故事本身很溫暖,畫風清新細膩。岡媽顯然深得這種萌系清甜愛情故事的精髓,但是觀眾看多了之後卻不都買帳了。問題是岡媽只得宮崎駿的表面功夫,卻沒有深入探索其內核,至少在這部電影中沒有。情節和製作是動畫最重要的兩個部分,特別是對於需要劇情支撐的動畫電影來說。這部電影的風評普遍存在爭議,直接原因是情節老套且乏味。
具體來說,情節有兩大缺點
先不提人物形象塑造的問題,單就情節來看,這部電影有兩大缺點。第一、情節老套。前面的日常情節尚且可以理解,畢竟觀眾專注的是男女主的愛情故事。但是後面真正要講故事的時候,情節基本上都可以猜到。比如黃豆粉不再執著於變成美代,只想在剩餘的時間陪著薰;比如在貓之島的冒險,在倉促中就結束了,總之便是看賢人救出美代。
第二,便是情節編排的不合理。如果這是清甜萌系的動畫電影,那麼糖和刀的部分,岡媽顯然沒有能夠把握好。一方面,當美代發現自己變不回人的時候,這就是電影的轉折點,但是後面的情節和前面的情節割裂感還是非常嚴重的。另一方面,最後發的糖也是沒有什麼深度。比如美代和賢人各自青春的煩惱,沒有深入挖掘,這也讓電影本身的深度不足,顯得庸俗老套。
優點尚存
談完了這部電影的缺點,也不能忽視其優點。首先,畫風精緻,很有新海誠的味道。特別是美代化作太郎的時候,小鞠和朋友真的是萌化了,一臉陶醉地「雲吸貓」。其次,美代這個角色塑造的還是很好的,是小鞠非常看好的女主。她不矯揉造作,卻又有著青春期女孩獨特的傷痕。前面部分,戴上面具的她幻化成貓咪,也讓人感受到了溫暖。只不過,還可以更好地講述她的故事。
還有一個優點不容忽視,那就是非常贊的音樂。夜鹿的歌還是一如既往的贊,《花上的亡靈》、《夜行》和《噓月》,小鞠把它們視作寶藏收藏在歌單裡面。除了主題曲目,音響方面也是非常優秀的。令小鞠印象最深的是,太郎呆呆地注視賢人的情景,那一段的BGM很觸動人心。甚至可以說,《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這部電影最像宮崎駿的地方,反而是它的音樂。
看到過這樣一條對這部電影的評價:現在的霓虹動畫電影太多宮崎駿老爺子的奇幻故事及人物設定+新海誠的唯美畫風。細細想來,也有幾分道理。就《知曉天空之藍的人啊》和《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這兩部動畫電影而言,岡媽還是沒有突破自己既有的風格,反而在自己的舒適圈駐留。畢竟,都並不算爛片,只不過中規中矩罷了。總的來說,這部電影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當作萌系純愛電影來看,也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