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艾者壽,愛灸者康
▲點擊上方【艾可醫健康】關注後星標
俗話說「秋天到,鼻炎鬧」,秋季是過敏性鼻炎的高發季節。
尤其秋分之後,秋風浩蕩,花粉、粉塵都散播在空氣中,稍不注意就會引起過敏。另外,秋季涼爽,且溼度適宜,很適合蟎蟲繁殖,從而引起過敏。
過敏性鼻炎,也叫做鼻敏感,是一種常見的鼻部疾病。一般在天氣變化,或者晨起時候表現特別明顯,主要症狀是打噴嚏,流鼻涕,鼻子幹癢。
過敏性鼻炎患者常在晨起時噴嚏不止,少則三五個多則一連十幾個,噴嚏過後流清水樣鼻涕,急性期鼻塞,甚則頭昏頭痛。
因為這些表現,過敏性鼻炎常常被誤認為是感冒。那麼,如何判斷是感冒還是患了鼻炎呢?
過敏性鼻炎本身沒有致命危害,但會給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如整天流鼻涕、鼻子不通氣、人不舒服等。
鼻炎一犯,一些久違的毛病也會跟風而至,比如咳嗽、咽痛、頭痛,甚至是中耳炎、結膜炎……
目前我國成年人過敏性鼻炎的患病率大約為10%,以此估算過敏性鼻炎患者超過一億。過敏性鼻炎不僅會影響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還容易引起哮喘、支氣管炎、鼻竇炎、中耳炎等併發症。
西醫上對過敏性鼻炎沒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但是我們老祖宗留下的中醫艾灸,卻提供了對付過敏性鼻炎的好方法。
艾灸,簡單來說,就是用艾條燻灸的方式來治療疾病。我們用艾灸治療,無非就是扶持身體內的正氣,用艾灸來進行扶正劫邪,平衡陰陽,防治疾病,康復保健。
肺腧(雙穴),灸50分鐘;
上星,灸40-50分鐘;
合谷(雙穴),灸40分鐘;
神闕,灸50-70分鐘。
腎腧(雙穴)
關元
湧泉(雙穴)
註:以上穴位循環灸
【鼻炎的艾灸穴位】
且多數慢性病往往不拘泥於一個臟腑的問題,而是整體影響,所以,治療鼻炎當然也不能拘泥於肺臟。
艾灸穴位:上星穴、肺俞穴、合谷穴、關元穴、足三裡、飛揚穴等,印堂穴和迎香穴也是效果明顯的穴位,但因為在面部,非專業人士最好不要選用,以免產生意外。
上星穴
屬督脈經穴,該穴位於人體的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1寸,是治療鼻病的要穴。
作用功效:熄風清熱、寧神通鼻、降濁升清。主治疾病:頭痛,眩暈,目赤腫痛,迎風流淚,面赤腫,鼻淵,鼻出血,鼻痔,鼻癰,癲狂,癇證,小兒驚風,瘧疾,熱病。
肺俞穴
屬於足太陽膀胱經,是肺臟的背腧穴
主治疾病有:咳嗽,氣喘,吐血,骨蒸,潮熱,盜汗,鼻塞。
合谷穴
別名虎口,屬手陽明大腸經。
主治發熱,頭痛,目赤腫痛,鼻衄,血淵,咽喉腫痛,齒痛,耳聾,面腫,口眼斜,中風口噤,熱病無汗,多汗,消渴,黃疸,痛經,經閉,滯產等。
關元穴
關元穴屬任脈。其位於臍下三寸處,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關元穴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
關元穴是小腸的募穴,小腸之氣結聚此穴並經此穴輸轉至皮部。它為先天之氣海,是養生吐納吸氣凝神的地方。
足三裡
屬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外側,有燥化脾溼,強壯保健,生發胃氣的作用。
足三裡是一切胃腸、腹部不適之主穴,主治疾病有主治胃腸病證,下肢痿痺,神志病,外科疾患,虛勞諸證。
飛揚穴
屬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陽之絡穴。
主治頭痛,目眩,鼻衄,頸項痛,腰膝酸痛,癲癇,痔疾,腳氣等。
印堂穴
印堂穴是人體腧穴之一,出自《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屬於經外奇穴。
有明目通鼻、寧心安神的作用,臨床上主要用於配合治療失眠、頭痛、鼻淵等病症。
迎香穴
屬於手陽明大腸經。此腧穴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
有疏散風熱、通利鼻竅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鼻塞、鼽衄、口歪,膽道蛔蟲等病症。
摩法的關鍵有兩點:
1、必需先將雙掌搓熱,開始按摩可能效果不佳,要長期堅持。
2、在按摩鼻梁和鼻準時,必需要使鼻腔內有燥熱感才有佳效。
一是,在日常飲食上要多吃一些散寒的食物,如大蔥、大蒜、洋蔥、生薑、紫蘇等。避免食用蝦蟹等寒涼食物,更不要喝冰激凌、冷飲和冰鎮飲料。如果食用螃蟹引發過敏,可通過吃紫蘇來化解。飲花茶能促進陽氣生發,散發體內寒氣。如:茉莉花茶能「去寒邪、助理鬱」,是春季飲茶之上品。健脾安神,提神醒腦。
二是,在起居上要注意保暖,不給寒氣偷襲人體的機會,儘量減少外出,如出外踏青時最好戴上一個乾淨的口罩,以防花粉、化學粉塵等刺激物進入口鼻。同時,家中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