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59天,劇場版動畫《#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的票房已經超過300億元,目前票房累計為302億8930萬7700日元。
#千與千尋#的累計票房為308億,也就意味著《無限列車》距離日本電影票房榜首近一步之遙,入帳7億就能打敗宮崎駿長久以來的冠軍之位。漫漫承認,低估了《鬼滅之刃 無限列車》的商業價值。
這是一場商業片的勝利,也是日漫發展史上的一個裡程碑,它必將載入史冊。即便它未能打敗宮崎駿,雖敗雖榮。
早在《鬼滅之刃》票房剛嶄露頭角的時候,就有無良娛記堵在宮崎駿大師的住宅附近「逼迫」他接受採訪——發表對《鬼滅之刃》的看法,以及對票房的預測。
字裡行間都在搞事情,還耽誤宮崎駿大師撿垃圾。這邊行不通,那便換個人。票房剛超過《你的名字》,又去找新海誠。誠哥是個明白人,表示今後會好好做作品。
然後粉絲邊在《鬼滅之刃》壓倒性勝利的基礎上開始狂歡,覺得趕超《千與千尋》只是時間問題。這不,又開始狂歡了。
食物雖然好吃,但吃多了,是會變成豬,被吃掉的。就像如今的日本動漫,雖然看似繁榮,實則已經漸漸偏離了初衷。
從世界動漫發展大趨勢來看,成人向動漫要發展,兒童動畫也不能丟。市場可以爭,但是該有的文藝作品的範不能掉,要不然各大動畫電影節,為啥獲獎的都是些世界觀宏大,反映人性折射社會的作品。
正如我們常說的,商業片與文藝片,一個賣座,一個叫好,但都不能丟。
兒童動畫的未來堪憂
日漫還有兒童動畫嗎?
像中國把兒童動畫保護得這麼好的恐怕是不多見了。在日本,兒童動畫正一步步地被深夜動畫所侵蝕。就連《哆啦A夢》都被家長呼籲,要求刪除大雄進靜香浴室的畫面。可能在國內觀眾看來,《哆啦A夢》就是一部子供向的動畫,但是在日本不是,甚至就連《蠟筆小新》都不是。
早期的日本動畫主要是和玩具公司合作出作品,然後圍繞賣玩具這個宗旨輸出兒童動畫片,白天供小孩子觀看。但是後面興起了委員會製作制度,玩具公司變成了出版社、音響店等些企業合集,就開始深夜動畫的製作,當然就不太適合小孩子看。
這個盈利模式不如早期的鏈條簡單,更多的是要把作品傳播出去,然後進行漫畫刺激消費,藍光DVD的銷售…所以市場受歡迎程度就成了深夜動畫的主要評判標準。
越來越多生產子供向動畫的製作公司,也紛紛投入深夜動畫的懷抱。這個改變過程在國內也有發生,早期的製作公司是與電視臺合作,後來獨立出來創作網絡動漫。
所以,從兒童動畫這一條線索來看,日本動漫整體都是以市場為主,利益至上。這也是為什麼日漫會有越來越多的商業動畫電影,缺乏像法國、波蘭等國擅長的短篇動畫。(這類作品就像是文藝片,內涵豐富,極力反映社會的時代縮影。)
其次,兒童動畫盈利難,受眾有限,且製作成本也隨著觀眾的審美提高而不斷提高。同樣的成本,一個是深夜動畫,一個是兒童動畫,利益的鴻溝清晰可見。
動畫電影成為日漫大額收入來源第二
tv動畫如果說依靠版權出售海外,帶動漫畫和周邊銷售的增加,那麼動畫電影則是日漫收割國外市場的又一大利器,且為日漫產業帶來了不可小覷的票房收入。
我們都知道,日本電影票房記錄前十,僅動畫電影就有5部,《千與千尋》、《鬼滅之刃無限列車》、《幽靈公主》、《你的名字》、《哈爾的移動城堡》。日本本土的電影僅有一部入前10榜單,其餘均為海外電影。由此可見,動畫電影在整個日本經濟收入來源中所佔的比例很大。
雖然依舊比不上tv動畫海外版權的收入,但是近幾年啃老本的行為,也在國內國外圈了不少錢。以至於2020年的動畫電影收入比2019年增長了162.4%。
貢獻票房的有《鬼滅之刃》的300億+,還有《寶可夢》、《數碼寶貝》等。而且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幾年國內引進日本動畫電影作品的數量也越來越多。
在這些作品當中也有一些區別於《鬼滅之刃》這類商業片的動畫電影,比如《未來的未來》、《龍貓》、《千與千尋》、《海獸之子》,但是歸根結底依舊是商業性質,只不過前者更商業化些。
所以,從動畫電影這個角度來說,日本動漫產業不僅完不了,反而在逐年增長,每年的動漫收入都在創新高,實現了10年連續增長。即便國際上獲獎作品越來越少,但是日本動漫的世界滲透力與影響不可忽視地在提升,甚至再過幾年,海外的日漫和動畫電影版權引進收入都快趕超日本本土了。這個就更讓國漫望塵莫及了。
日漫海外與本土的市場產值差距縮小
這一點,也是讓漫漫覺得有些難以置信。
不過考慮到中國國內各平臺對日漫無差別的引進,也能明白這個差距縮小的主要原因。對日漫的態度,國內觀眾太寬容了。
對日漫要完的誤解,大概也是從這些引進作品裡慢慢體會來的。動畫電影的引進多新海誠、宮崎駿、細田守和部分tv動畫的劇場版,除了特別好的,剩下的就是童年回憶殺情懷作品、少女少男情懷作品。
劇情製作參差不齊,就讓人誤以為日本動畫沒了宮崎駿就難出好作品了。但實際上,很多優秀的動畫作品並未走進電影院,網絡平臺播映,又限制了圈層之間的的傳播,傳播範圍與受眾有限。
tv動畫更是引進作品失誤的重災區。
引進的作品多,但是出彩的不多,受到國內觀眾追捧的不多,甚至還會出現製作崩壞、劇情狗血又無趣的作品。引進的題材與類型也基本固定,長期下來,會讓觀眾覺得日本動漫行業江郎才盡,難出經典。
可《進擊的巨人》、《鬼滅之刃》、《咒術回戰》、《異度侵入》、《工作細胞》等,都是能超越經典的好作品。
他們也在進步,而且不僅是劇情上的進步,題材革新和腦洞上的進步,還有技術上的進步。他們的3D作品很少,但2D已經玩的神乎其技,這一點值得國漫學習。
《鬼滅之刃》的勝利,只會說明一個問題,日本動漫的市場產值很有潛力,尤其是海外市場,他們已經開闢了新的戰場,並一步步地侵佔穩定市場。商業氣息濃厚如何,有一個好故事不就行了。
國漫崛起,日漫要完,就只是嘴上過癮。
#鬼滅之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