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王愷雯】美國選舉戲碼一出接一出,兩黨相互攻訐還嫌不夠,更企圖把「幹預選舉」的髒水潑到中國身上。
多家美媒12月17日援引消息稱,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約翰·拉特克利夫(John Ratcliffe)推遲向國會提交一份所謂「外國勢力」影響美國大選的報告,原因是他們對是否應突出中國「試圖影響」美國選民存在爭議。
彭博社稱,這份報告本應該在大選後45天、即當地時間周五(12月18日)提交給國會,但知情人士透露,拉特克利夫15日考慮拒絕批准這份報告,除非該報告能「更充分地反映中國的努力對國家安全所構成的威脅」。
到了16日晚,拉特克利夫辦公室發出聲明,表示報告無法在最後期限前提交,因為情報官員們雖然在大選後收到了有關信息,但部門間對這些內容尚未協調一致。
10月21日,拉特克利夫曾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攻擊俄羅斯和伊朗幹預美國大選
一名知情人士告訴彭博社,這些所謂中國「幹預」美國大選的信息,是在總統選舉前後幾周收集的,目前仍在評估中。按照上述人士的說法,「幹預」的手段包括在社交媒體進行宣傳,放大川普是白人至上主義者等。
另據福克斯新聞17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一些高級情報分析人士堅稱中國「試圖影響」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有人對此持反對意見,指出所謂的中國「幹預」是「微不足道的」。
當被問及拉特克利夫本人的立場時,這名知情人士稱,「拉特克利夫想要的是,有關中國和其他一切的情報都能被準確、誠實地反映出來。」
共和黨籍的拉特克利夫今年5月接任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在此之前,他是德克薩斯州眾議員,也是去年總統彈劾案中川普最有力的捍衛者之一。
指責「外國勢力」幹預選舉已經成了美國選戰的傳統項目。2019年3月,歷時22個月、耗資2700萬美元的「通俄門」調查落幕,但並沒有找到川普團隊在2016年大選中「通俄」的實錘。2020年美國大選前,新一輪「幹預」指控又接踵而至,且這次,川普政府把目標對準了中國。
早在今年9月初,美國司法部長巴爾就宣稱,「在外國勢力幹預美國大選方面,中國構成的威脅比俄羅斯和伊朗更大。」
9月9日,美國前國土安全部情報部門官員布萊恩·墨菲(Brian Murphy)的舉報信曝光,他在信中稱,國土安全部代理部長查德·沃夫(Chad Wolf)今年春天下令他停止對俄羅斯「幹預」美國大選的評估,轉而關注伊朗和中國。
此後,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多福·雷(Christopher Wray)在眾議院一次會議上點名俄羅斯,稱其試圖通過社交媒體影響拜登的競選。結果川普直接在推特對雷喊話,稱後者「沒看到中國的行動」、中國是「比俄羅斯更大的威脅」。
對於美國政客官員抹黑中國「幹預選舉」,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早已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美國「撒謊外交」的又一例證。
華春瑩表示,我們不希望美方以己度人。與美國不同,中國沒有幹涉別國內政的基因,也沒有任何興趣和意願去幹涉別國內政。我想說的是,美國國內圍繞大選上演著一出「大戲」,我們看著就已經眼花繚亂了。這些遊戲他們自己玩就好了,中國不想被扯進。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