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尖上的「詩畫印象」,馬運來談鋼筆畫藝術創作
十餘年前,在青島市圖書館,首次見到了馬運來先生和他的藝術作品,當時他還是青島市知名的金泰來廣告創始人與藝術總監;如今,十餘年過去了,再次見到馬先生,他已走出商圈,回歸到追求自然的生活中,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更多時間去追尋他想得到的代表著他個人獨特感受內容和方式的鋼筆畫創作,這种放松的狀態,使馬先生與大自然之間形成了一種交流,領悟到一些藝術的獨到內涵。
2020年9月上旬,筆者(以下簡稱「記者」)在青島市美術館參觀油畫名家鄭老師畫展時,與馬運來先生不期而遇,於是有了這次毫無準備的「即興訪談」。
記者:您早先研習水彩畫與速寫,現在為何鍾情於鋼筆畫中的線條藝術世界?
馬:鋼筆畫在繪畫種類裡是一門看似普通卻又非凡的藝術表達形式,屬於獨立的畫種,是一種具有獨特線條美感、有構成感的繪畫形式,這與我接觸了二十餘年的廣告藝術有關聯性;通過對景與物精細入微的刻畫和高度的概括,讓人看出諸多感想;畫面細密緊湊,黑白分明,有種「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愜意,極具生活氣息。
記者:欣賞您的鋼筆畫作品,我覺得您是不是特別喜歡刻畫細節?
馬:並不是喜歡刻畫局部而摳局部的,我一直都對景與物所傳達出來的「情緒」非常感興趣,我嘗試著將那些背景因素都去除掉,將所要表達的主體的屬性強化,通過不同的質感、造型以及整個畫面的構成來塑造情緒性與故事性。
記者:您的鋼筆畫作品中大多源於寫生,很有生活氣息,為何會以此為出發點?
馬:通過線條的運用,把眼中之景轉化為胸中之意,這種適合於自身的藝術語言和物象之間微妙的觀察與被觀察關係,實際上也是我所選擇的一種精神回歸。通過對景與物的觀察思考,從而生成內心的影像,必然有著巨大的藝術空間和探索樂趣。
記者:黑白的色調是相對單一的,您從早先水彩畫轉化為鋼筆畫,是如何構建這種「取捨」關係的?
馬:嶗山的山澗一角、青島豐富的外國特色建築、亦或是「油鹽醬醋」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一切,通過細節的處理,搭建出一種豐富的藝術感,這正是畫中「真」氣流露。藝術是欣賞,在多彩生活中抓住新鮮有趣的一面而難忘;藝術是創造,依據而又超出現實,刻畫出許多未被發現的世界!這種自然的狀態,用一支鋼筆可以展現得更淋漓精緻,也更純粹,令人神往!
記者:您鋼筆畫中對身邊這些「微」景色與物品的藝術探索,是想傳達什麼樣的情感?
馬:對線的運用和形體的準確把握塑造,可顯示出很好的設計思維。作為一名從業數十年的廣告人,我二十年前曾去歐洲進行過深入的藝術考察學習,因此我嘗試進行探索,讓每一幅作品裡其實都蘊含著一個故事、一段感情;在細節的刻畫中,蘊含著微妙的深度;像歲月一樣,像時光一樣的有著無數的美妙。
記者:可以看出您從創作過程中悟出了很多,希望您的藝術作品更加精彩,感謝您的分享!
馬:謝謝,藝術的探索永無止境,只有將己之「悟」與生活之「機」結合,作品才能自然而然喚起人們心靈的溝通和情感的共鳴,這將是我持續努力的方向。
作者:田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