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海綿擦、神奇魔力擦、擦擦克林、去汙海綿、魔術海綿、魔術擦……這些都能做洗碗布,雖然它們時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可是為了大家的身體健康,有些知識還是需要大家儲備一下!
由於具有高硬度和脆性,所以三聚氰胺甲醛樹脂泡沫易碎,通過摩擦就會從泡沫表面分離並分散成細微顆粒。擦拭汙漬時,這些從泡沫表面脫落的細微顆粒與頑固汙漬形成有效地摩擦,將汙漬擦下並有效地吸附進泡沫孔隙中。因此,這種樹脂泡沫乾擦也有很好的清潔能力。不過最近,這類海綿擦被檢測出含有致癌物質。不僅本身能夠檢測出甲醛,由於甲醛容易揮發,若洗完後將海綿擦順手扔在鍋裡,只要十分鐘,儀器檢測出甲醛含量為5.24毫克每立方米,超標52倍。
三聚氰胺樹脂由三聚氰胺和37%的甲醛水溶液合成,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可用於食品方面,也可以用於工業方面。在食品方面,國家要求必須用食品級原料,我們平時使用的密胺餐具(也稱仿瓷餐具),其原料就是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如果使用工業原料,則可能釋放出大量甲醛,對人體產生危害。是時候讓
絲瓜瓤登場了!絲瓜瓤,又名絲瓜網、絲瓜殼、瓜絡、絮瓜瓤、天羅線、絲瓜筋、絲瓜絡、千層樓,為葫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絲瓜的成熟果實中的維管束或者說絲瓜的枯老果實。絲瓜瓤具有親油性,且絲瓜瓤中絲與絲之間有許多小孔或者說小室,形成毛細現象吸油。當用水衝洗時即可把小室中油衝出,從而達到去油效果。絲瓜老者,筋絡貫串,房隔聯屬,故能通入脈絡臟腑,而去見毒,消腫化痰,祛痛殺蟲及治諸血病也。——李時珍中醫認為,絲瓜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通經絡、行血脈、美容、抗癌等功效,並可治療諸如痰喘咳嗽、乳汁不通、熱病煩渴、筋骨酸痛、便血等病症,清熱化痰;涼血解毒。主熱病身熱煩渴;痰喘咳嗽;腸風下血,痔瘡出血;血淋;崩漏;癰疽瘡瘍;無名腫毒;水腫。絲瓜翠綠鮮嫩,清香脆甜,是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一道佳菜。絲瓜起源於熱帶亞洲,據說在2000年前印度就有栽培。傳於我國的時間古籍上很難找到。歷史上最早記載絲瓜的應該是南宋中期的陸遊著的《老學庵筆記》:「絲瓜滌硯磨洗,餘漬皆盡,而不損硯。」以及杜北山的《詠絲瓜》,這說明最遲應該在北宋或者五代時期引進。明朝李時珍在其《本草綱目》中有詳盡的描述:「絲瓜,二月下種,生苗引蔓,延樹竹,或作棚架。其葉大於蜀葵而多丫尖,有細毛刺,取汁可染綠。其莖有稜,六七月開黃花五出,微似胡瓜花,蕊瓣俱黃。其瓜大尺許,長一二尺,甚至三四尺。深綠色,有皺點,瓜頭如鱉首,嫩時去皮,可烹可曝,點茶充蔬。老則大如杵,筋絡纏扭如織成,經霜乃枯,惟可藉靴履,滌釜器,故村人呼為洗鍋羅瓜。內有隔,子在隔中,狀如括樓子,黑色而扁。唐宋以前無聞,始自南方來,故曰蠻瓜,今南北皆有之。其花苞及嫩葉、卷鬚皆可食也,以為常蔬。」到了明代已廣泛分布我國,各類醫學書籍都普遍記載了。俗話說:東家牆根種絲瓜,西家院裡開黃花。絲瓜上開的花,有的結果,有的不結果,不結果的花被人們稱為「謊花」。「不實之花」說的就是絲瓜花。
不實之花,做蔬更佳!大黃花少以鹽漬可點茶。其花苞及嫩葉、卷鬚皆可食也。這些在都在《本草綱目》及《群芳譜》中提到的。
(已經被吃了一半的炸絲瓜花)
提問:絲瓜瓤和搓澡巾到底哪個更好用?
回答:大學寢室有一北方姑娘,洗澡都是用的搓澡巾,本人南方人,最後實在是忍不住了買了一個搓澡巾試用下,怎麼說呢,有一種拿起鋼絲球刷碗的感覺(南方天氣太潮溼了可能不適合用這吧)。只見過奶奶用絲瓜瓤刷過碗,北方人的話可以一試,記住一定要挑選手感軟一點的。
補充:每周用兩次絲瓜絡,能有效去死皮,讓皮膚恢復光滑滋潤,還能加強血液循環,促進皮膚的排毒功能。要注意的是,拋舊換新很重要,如果絲瓜瓤出現變色或產生異味,需要立即換一個新的使用。
食安山東·誠信守望
——只追尋有良心的食品人!
發現誠信典型,宣講誠信故事,見證誠信品質。
新聞線索、內容推廣合作:電話0531—85193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