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利用電流控制胰島素釋放,從而實時控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

2020-12-13 生物谷

2020年6月4日訊/

生物谷

BIOON/---在

糖尿病

患者的體內植入一種含有胰島素產生細胞(即產生胰島素的細胞)和電子控制單元的裝置。一旦患者吃了東西,血糖就會升高,他們就可以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的應用程式觸發電信號,或者他們可以預先配置應用程式,如果提前吃了食物,那麼這種應用成就會自動觸發電信號。過了一會兒,這些細胞就會釋放出必要數量的胰島素來調節患者的血糖水平。

這可能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但很快就可能成為現實。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巴塞爾大學、中國華東師範大學和西湖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介紹了他們開發的這種植入物的原型。他們的研究是首次研究如何利用電信號直接激活和調節基因表達的。當在小鼠身上測試他們的方法時,他們證實它非常有效。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5月29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Electrogenetic cellular insulin release for real-time glycemic control in type 1 diabetic mice」。論文通信作者為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生物系統科學與工程系生物技術和生物工程教授Martin Fussenegger博士。

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au7187。

這些研究人員在開發對血脂水平過高或血糖水平過低等特定的身體生理狀態作出反應的基因網絡和植入物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雖然此類基因網絡會對生化刺激做出反應,但是它們也可以通過替代性的、外來的因素(比如光線)來加以控制。Fussenegger說,「我們想用電直接控制基因表達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如今我們終於成功了。」

電路板和細胞容器是關鍵

這些研究人員設計出的植入物由幾個部分組成。它的一側有一塊印刷電路板(PCB),可容納接收器和電子控制單元;另一側是一個裝有人細胞的膠囊。將PCB與這種細胞容器連接在一起的是一根細小的電纜。

來自體外的無線電信號會激活這種植入物中的電子控制單元,然後將電信號直接傳輸給這種植入物中的人細胞。這些電信號刺激鈣和鉀通道的特殊組合;反過來,這又會觸發細胞內控制胰島素基因的信號級聯反應。隨後,所產生的胰島素被裝入到囊泡中,這些電信號導致這些囊泡與細胞膜融合,從而在幾分鐘內將胰島素釋放到細胞外。

身體網際網路(Internet of the Body)即將到來

Fussenegger看到了這一最新進展的幾個優勢。他解釋道,「我們開發出的植入物可能能夠連接到網絡世界。」醫生或患者可能使用一款應用程式直接幹預並觸發胰島素分泌,一旦植入物傳輸了必要的生理數據,他們也可能通過網際網路進行遠程操作。Fussenegger說,「這類設備將使得人們完全融入數字世界,成為物聯網甚至是身體網際網路的一部分。」

當談及黑客攻擊的潛在風險時,他採取了一個冷靜的觀點:「人們已經佩戴理論上很容易受到網絡攻擊的起搏器,但這些設備有足夠的保護措施。這也是我們必須在植入物中加入的東西。」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他認為最大的挑戰是在基因方面。為了確保不對細胞和基因造成損害,他和他的研究團隊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可以使用的最大電流。他們還必須優化電子控制元件和這些細胞之間的連接。

最後一個需要克服的障礙是找到一種新的、更容易、更方便的方法來更換植入物中所使用的細胞,而這一工作大約每隔三周就必須進行一次。為了進行實驗,Fussenegger和他的研究團隊將兩個加注頸口(filler neck)連接到他們的原型上,以便更換細胞;他們希望找到一個更實用的解決方案。

不過,在他們的系統可以在人類身上使用之前,還必須開展一系列的臨床測試。(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Krzysztof Krawczyk et al. Electrogenetic cellular insulin release for real-time glycemic control in type 1 diabetic mice.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au7187.

2.Matthew I. Brier et al. Remote activation of cellular signaling.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b9122.

3.Using electrical stimulus to regulate genes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5-electrical-stimulus-genes.html

相關焦點

  • 「人體網際網路」登上 Science!電刺激控制基因表達,APP 一鍵釋放...
    由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ürich)生物系統科學與工程系教授 Martin Fussenegger 帶領的科研團隊利用電流直接控制基因表達,成功地在患有 1 型糖尿病的小鼠身上進行了實驗,這一腦洞也為使用體外電子設備調控醫用植入物提供了基礎。
  • 海南西部中心醫院引進胰島素泵,成功幫助糖尿病患者實現血糖控制
    為解決廣大糖尿病患者自我控制血糖不理想的問題,近日,海南西部中心醫院在內分泌科主任張翠蘭的推薦引導和醫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引進胰島素泵作為該院治療糖尿病的新手段,成功幫助多名糖尿病患者實現血糖控制
  • 長期注射胰島素,為什麼肚子越來越大,血糖控制得越來越差?
    老王是一位患病20多年的糖尿病患者,開始時吃了十多年的口服藥控制血糖。後來的七、八年隨著病情的進展改為注射胰島素,血糖控制得一直不錯,沒有發生併發症。但是最近一段時期,老王發現自己的肚子越來越大,血糖控制得也越來越差,這是為什麼呢?
  • 糖尿病禁忌的食物有哪些?如何控制血糖?醫生告訴您
    目前在我們國家,糖尿病的患者是越來越多,據了解,目前起碼有大約1億人患有糖尿病,也就是說,大概在10個成年的中國人裡面,就大概有一個是糖尿病患者,這個發病率是非常高的。而且,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注意控制,是很容易誘發很多併發症的,所以對於糖尿病患者,積極控制非常關鍵。
  • 硒助力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和控制併發症
    胰島中的 β 細胞分泌的胰島素,直接進入血液,調節人體的糖代謝(陳元明, 2014)。 由於胰腺分泌胰島素不足(Ⅰ型糖尿病,也稱胰島素依賴型)或者人體對胰島素的作用不能給予正常反應(Ⅱ型糖尿病,也稱非胰島素依賴型),引起糖、蛋白質和脂肪代謝 紊亂,導致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轉化成能量被身體利用,進而使血中葡萄糖水平升高,過 多糖分隨尿液、汗液排出體外。
  • 血糖控制多少是理想血糖?減少血糖波動如何打胰島素?醫生告訴你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控制血糖,一般空腹理想血糖是在3.9-6.1mmol/L,餐後兩小時理想血糖在4.4-8.8mmol/L,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不少糖友通過各種方法往往能夠做到,而且每天監測的血糖值也相對穩定,不過即使如此,還是有人出現了併發症。
  • 糖尿病血糖控制是難題,常吃這3菜,或能穩定血糖,把血糖降下來
    導語:糖尿病是當代眾多家庭的煩惱,而糖尿病的誘發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體內的血糖含量過高,如若糖尿病患者不控制血糖,那麼一系列的併發症便會接踵而至,將身體的健康徹底奪走。但是糖尿病血糖的控制卻一直是一個難題,糖尿病患者總是難以找到一個有效的方法控制它。
  • 糖尿病餐後血糖老是高怎麼回事?醫生:4個方法控制好餐後血糖
    對於有糖尿病的患者來說,長期控制血糖平穩是他們的日常重要工作,大部分的患者也都能將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之內,但是也有部分人經常出現餐後血糖太高的情況。長期的餐後血糖控制不好,會更容易引發很多併發症,對微血管、大血管以及腎臟的危害都很大,所以,要重視餐後血糖的波動情況。
  • 健康科普:糖尿病患者該如何通過運動有效控制血糖?
    科學的運動可以幫助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後高血糖,以及預防併發症。但是許多糖尿病患者對運動會存在以下幾個疑惑。01為什麼要規律運動我們都知道,糖尿病對人體健康的威脅主要是各種併發症,而患者一般都會出現一種或多種併發症,而最為致命的就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出現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2-4倍。血糖如果長期控制不好,會導致患者血清中糖化血紅蛋白較高,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 糖尿病如何運動才能控制血糖?快走好還是慢跑好?醫生詳細告訴您
    進行有氧運動對血糖的影響進行有氧運動時,身體會增加對葡萄糖的利用程度,進而改善胰島素抵抗,讓血糖下降。進行肌力運動對血糖的影響身體的肌肉有助於穩定血糖,一般而言,胰島素會將身體攝取到的葡萄糖提供給細胞當作能量,而多餘的葡萄糖則會儲存在肌肉細胞中,當身體有需要時才會釋放到血液中。所以當肌肉量不足時血糖容易波動。
  • 這種「其貌不揚」的豌豆,可以成為控制血糖的「超級食物」
    近日,發表在《Nature Food》上的一項研究中,由英國帝國理工學院領導的研究團隊表明,直接食用這種自然產生褶皺的豌豆或以麵粉形式加入到食物中,有助於控制血糖水平,從而降低患病風險。這種所謂的「超級豌豆」將有助於應對全球2型糖尿病的流行。
  • 有糖尿病的人,為啥餐後2小時血糖總是高,下一餐前卻又低血糖?
    【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張先生糖尿病多年,在飲食控制上沒少下功夫,尤其是主食不敢多吃。可餐後2小時血糖總是居高不下,很難控制到所要求的範圍內。其次,人體的血糖之所以能維持在正常水平,是在胰島細胞分泌出的足量胰島素的作用下實現的。胰島素一方面將血糖運送進細胞中被利用消耗,一方面又可將多餘的血糖轉化為脂肪貯存起來,從而確保血糖始終處於正常水平上,也就是說血糖越高,胰島素分泌的胰島素越多,血糖的高低和胰島素分泌量多少兩者變化曲線是一致的。了解了這些基本知識 ,再來看張先生遇到的問題。
  • 控制血糖最有效方法,做好這些血糖穩穩的!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前兆,所以高血糖甚至糖尿病患者要學會平穩血糖才能有利於健康。 那麼如何控制血糖最有效呢?國醫大師健康告訴您控制血糖最有效的18個方法,堅持這些細節就能讓血糖恢復到正常水平!
  • 不想糖尿病惡化,注意餐後血糖,控制餐後血糖的口服藥物有哪些?
    隨著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遞增,大家對如何正確控制血糖的問題也越來越關注。而餐後血糖是早期診斷糖尿病的重要指標,也對預防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併發症的發生有重要作用,如果餐後血糖控制不好,超過11.1mmol/L的時候,容易引起多種併發症,如腎臟病變、心腦血管病變、四肢麻木等。
  • 醫生告訴您:做好這3點,有效控制血糖!
    那麼糖尿病患者,如何才能更好的控制血糖呢?一、健康生活是控制血糖的必要得了糖尿病得吃降糖藥,或打胰島素,說的沒錯。但對於糖尿病得患者,並不是只有藥物才能控制血糖,健康生活是控制血糖的必要。尤其是健康飲食和適當的運動,對於控制血糖格外重要。
  • 專家:按摩配一物,堅持一月,或能控制血糖,值得一試
    2、抽菸現在的人們不良習慣越來越多,抽菸就是最嚴重的一個不良習慣了,香菸中的尼古丁以及菸鹼會對我們的肝臟以及內分泌系統造成損傷,會影響肝臟中肝糖元的運行從而影響到我們體內的血糖水平,因此不建議糖尿病患者多抽菸。
  • 胰島素釋放試驗
    胰島素釋放試驗往往與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一同進行,用於了解胰島β細胞的儲備功能,同時有助於糖尿病的分型及後續治療方案的選擇。試驗方式:測量空腹及餐後(或服用葡萄糖後)0.5小時、1小時、1.5小時、2小時、3小時的血漿胰島素水平,通過胰島素水平的變化趨勢來對糖尿病的類型做出分析。
  • 糖尿病藥物有6種,藥效區別很大,日常的飲食控制才是最好的藥
    這種藥物主要是通過刺激胰島素相關細胞分泌大量的胰島素來提升體內的胰島素水平進而導致控制血糖的效果的在服用藥物之前需要保證體內胰島素,釋放細胞並沒有受到損害,並且體內存在一定的胰島素。2、二甲雙胍二甲雙胍是國內外首選的治療二類糖尿病的藥物,在國際上有著神藥的美贊。主要是通過改善機體和血管當中對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水平來提高血糖利用度進而防止糖尿病的產生的。
  • 糖尿病下肢消瘦如何改善?除了控制好血糖,這兩點值得重點關注
    新發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狀,體重減輕的主要原因,是人體對於血糖的代謝利用出現了問題,無法有效的利用血糖為身體功能,為了保證身體的能量供應,體內的脂肪和蛋白質等物質會進一步分解為身體提供能量,這樣的情況下,身體就會出現較為明顯的消瘦症狀。
  • 1型糖尿病該如何來控制?除了使用胰島素,這幾個習慣也要堅持
    1型糖尿病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糖尿病類型,在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主要是由於遺傳因素引發。1型糖尿病的患者在胰島分泌的功能上就有很大程度的缺失,所以一般不能夠通過降糖藥來穩定控制血糖,因此在治療的選擇上就需要嚴格的進行調整。1型糖尿病要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