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芳朗誦:《再別康橋》

2021-02-08 聲音的行者
全詩以「輕輕的」「走」「來」「招手」「作別雲彩」起筆,接著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緻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鬱、雋永。

詩中那柔軟而細膩的情感,人生要有一些經歷、感悟和沉澱後,才能夠更深的體會理解!

不帶走一片雲彩。

作者: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詩人。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留學學習經濟,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

關於《再別康橋》的創作背景也有幾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1920年徐志摩遠渡重洋,從美國到英國研究文學。在倫敦劍橋大學,他以一個特別生的資格,隨意選科聽課,度過了一年多真正悠閒自在的日子。

據他後來回憶,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風景秀麗的康河兩岸,他仰臥在有星星黃花點綴的蔥綠草坪上,或看書,或看天上的行雲。有時到碧波蕩漾的康河裡划船。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懷抱裡。

臨到他要離開倫敦的前夕,在一個美麗的黃昏,他在康橋上漫步,流連忘返,寫下了這首詩。

另一種說法是,此詩作於徐志摩第三次歐遊的歸國途中。時間是1928年11月6日。

7月底的一個夏天,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後,事先誰也沒有通知,一個人悄悄來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遺憾的是他的英國朋友一個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橋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過去的生活圖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現……

由於他當時比較緊急,又趕著要去會見另一個英國朋友,故未把這次感情活動記錄下來。直到他乘船離開馬賽的歸國途中,面對洶湧的大海了遼闊的天空,才展紙執筆,記下了這次重返康橋的切身感受。 

點擊聆聽齊芳往期作品

兩顆相愛的紐扣

齊芳朗誦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如果老了

等我老了

聽精品|一棵深秋的銀杏樹

此生與誰同船||齊芳

策劃/製作/出品:聲音的行者 

我們要熱愛心中的藝術,而不是熱愛藝術中的我。

藝術顧問:於麗紅

藝術總監:劉偉 若丹 西芮

策劃製作:小豬

最好的尚且在遠方 所以我們依然在路上

相關焦點

  • 課文朗誦:《再別康橋》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再別康橋》是現代詩人徐志摩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品。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 《再別康橋》--美醉了!!
    點擊題目下方漫漫說,免費關注頂尖好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編輯:每日音樂(loveyou3650)《再別康橋》提琴曲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遊學於此。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再別康橋》演唱 張清芳「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 重溫經典詩歌|徐志摩:再別康橋
    今天分享一首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詩人通過描寫和康橋的告別來表達對自己心中理想的告別。1928年的秋天,徐志摩最後一次重訪英國劍橋(舊譯康橋),乘船返回中國,途經中國南海時,把劍橋的景色和緬懷之情融入詩中,表達告別劍橋的淡淡哀愁。
  • 瀟灑播誦 |徐志摩《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徐志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雲彩」有象徵意味,代表彩虹似的夢,它倒映在水中,但並不帶走,因此再別康橋不是和他母校告別,而是和給他一生帶來最大變化的康橋文化的告別,是再別康橋理想。    《再別康橋》這首詩充分體現了新月詩派的「三美」,即繪畫美、建築美、音樂美。
  • 徐志摩《再別康橋》原文欣賞
    那樹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 羅鈴:再別康橋 ​---一行詩的芻議
    四川南充 羅鈴《再別康橋》是現代大詩人徐志摩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品。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語言輕盈柔和,形式精巧圓熟,詩人用虛實相間的手法,細緻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鬱、雋永,是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再別康橋》一詩令無數的詩友陶醉於詩的音樂美,意境美,詩語美,繪畫美……筆者就是喜歡《再別康橋》一詩的膜拜者。
  • 聽情 | 徐志摩:再別康橋
    可有時候真的就是和一些人和事別後再也不見,任一份固執的情感留在最初誕生的地方,成為苦澀成為想念成為拿不起更放不下的執著成為一天又一天絕望的時間。有時候,我無法去揣度詩人在詩中真實的情感,就像我無法讓自己在這些如火的字句前冷靜,因此我只能在詩裡詩外任由自己的情感被這場離別的波濤拍打,沉浮間極盡所能在與詩人進行著角色和場景的互換。
  • 《再別康橋》唯美原文和英文翻譯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膾炙人口的詩篇,細緻入微地描寫了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和對往昔生活的憧憬。
  • 徐志摩:再別康橋丨陳爍· 讀詩
    再別康橋文 / 徐志摩     主播 / 陳爍再別康橋
  • 徐志摩│再別康橋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1928年3月,創辦《新月》月刊,同年11月6日,作《再別康橋》。誦讀:連續,著名朗誦表演藝術家、演員、主持人、歌手。代表作:張藝謀作品·大型詩詞文化實景巨製《歸來三峽》,中國·杜甫故裡詩詞大會《短歌行》等。
  • 由《再別康橋》說起徐志摩對英國劍橋的情愫
    1921年徐志摩進入了康橋大學(現劍橋大學)皇家學院。在英國的兩年時間裡,他在劍橋接受貴族教育,與英國名士交往,涉獵了世界上各種名家名作,也接觸了各種思潮流派。劍橋的環境,不僅促成並形成了他的社會觀和人生觀,同時,也觸發了他創作的意念。1922年徐志摩回國,發表詩作期刊、翻譯文學作品、創建文學社、任北大教授。
  • 《再別康橋——中外詩歌散文擷英音樂朗誦會》
    西方文學經典與中國現代文學精華薈粹一堂 「中西合璧」領略中外名篇藝術魅力 讓詩與遠方回歸生活 《再別康橋——中外詩歌散文擷英音樂朗誦會》 《
  • 為你朗讀 |徐志摩《再別康橋》
    【歡迎點擊收聽】 再別康橋(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1928年3月,創辦《新月》月刊,同年作《再別康橋》。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再別康橋》是徐志摩膾炙人口的新詩。1928年秋天,作者最後一次重訪英國劍橋,乘船返回中國,途經中國南海時,把劍橋的景色和緬懷之情融入詩中,表達告別劍橋的淡淡哀愁。詩中一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成為中國傳誦一時的名句。
  • 英文版《再別康橋》「輕輕地我走了~」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再別康橋
  • 《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再別康橋》是現代詩人徐志摩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品。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 小提琴《再別康橋》,當它被譯成英文的時候太美了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再別康橋Very quietly I take my leave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橋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 詩歌:《再別康橋》作者:徐志摩/朗誦:智昊
    再別康橋   作者:徐志摩 朗誦:智昊>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尋夢 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 【為你而聲】第12期|再別康橋
    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作者簡介: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
  • 【名家經典】第4期:徐志摩《再別康橋》賞析
    再別康橋           徐志摩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橋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才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 父子中英文朗誦《再別康橋》 唯美...安恬...寧靜...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再 別 康 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