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新:《品讀詩人毛澤東》導讀

2020-12-23 黨史頻道

【主講人】汪建新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

【講座主題】《品讀詩人毛澤東》導讀

【講座全文】

各位網友:大家好!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1910年秋天,毛澤東離開韶山,前去湖南湘鄉縣城就讀東山高等小學堂。臨行前,他給父親留下了這首《七絕·呈父親》。從此,他走出閉塞的韶山,走向外面廣闊的世界,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上下求索,不懈奮鬥,終於成為改造中國與世界的一代偉人,也成為獨領風騷的偉大詩人。歡迎你和我一起來品讀詩人毛澤東,走進毛澤東的詩詞世界,去感悟他的豐富情感、偉岸人格和光輝思想。

泱泱中華是詩歌的國度,中國人都有濃鬱的詩歌情結。人們的詩詞修養大體上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即能吟誦,能品味,能運用,能創作。當今社會,人們的知識背景和能力結構已發生了重大變化,能達到前兩個層次就很不易,能靈活運用的人越來越少,能寫詩的更屬鳳毛麟角。嚴格意義上說,詩詞不是用來背誦的,是用來品讀回味的。2005年8月,我第一次講授毛澤東詩詞鑑賞課程,十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用心品讀毛澤東詩詞的感情意味、思想蘊含、語言特色和時代價值,可謂其樂無窮,深感常讀常新,常悟常新。我最深刻的體會是,只有讀懂了毛澤東,才能讀懂他的詩詞;而只有讀懂了他的詩詞,才能真正讀懂毛澤東。

毛澤東詩詞意境高遠,思想豐富,充滿雄心、意志和勇氣,既是應對奮鬥人生的心路歷程,又是化解現實危機的韜略智庫。作為詩詞藝術的瑰寶,毛澤東詩詞蘊含著他對於前人詩詞歌賦的深刻理解,更蘊含著豐富而又深邃的中國智慧。比如,《七律·長徵》只有區區五十六個字,字字珠璣,高度濃縮,堪稱典範。它不僅生動表達了毛澤東的浪漫情懷與磅礴氣勢,而且充分體現了長徵的波瀾壯闊與精神價值。《七律·長徵》顯示了中國文字表情達意的神奇曼妙,表現了毛澤東寫詩填詞的深厚功力,更體現出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攻堅克難、絕處逢生的中國智慧。

毛澤東縱橫捭闔,傲視萬物,雄貫古今,善於從時間和空間的宏觀全局中審時度勢,具有謀劃大局、創造大局、駕馭大局的過人膽略。最能反映毛澤東大時空觀的當屬《沁園春·雪》了。毛澤東大筆寫意,他眼中的空間場景總是無垠的宇宙。千裡冰封,萬裡雪飄,大河上下,這是多麼寥廓的世界。而他眼裡的時間流轉則是由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些英雄人物貫穿起來的。這是何等雄奇的歷史。

中國精神是毛澤東詩詞的精髓,如一根紅線貫穿其中。毛澤東有句名言:「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一個國家要有精神,它是國本;一個民族要有精神,它是脊梁。毛澤東詩詞蘊含著深厚的愛國情懷,深沉的憂患意識,執著的革命精神,積極的樂觀心態。毛澤東詩詞字裡行間所洋溢的中國精神,扣人心弦、催人奮進。

毛澤東詩詞形象地寄寓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救亡圖存和勵精圖治的價值取向與使命擔當。毛澤東詩詞具有永恆的魅力,字裡行間洋溢著浩然之氣,既有驚心動魄的震撼力,又有扣人心弦的穿透力;既有催人奮進的感召力,又有樸實無華的親和力。毛澤東詩詞凝結著無窮的中國力量。這種力量包括人民的力量,正義的力量,真理的力量,道路的力量。

毛澤東詩詞是中國革命艱辛歷程的宏偉史詩,也是毛澤東探索救國救民真理心路歷程的真實寫照。用毛澤東的三句詩,便可勾勒出中國革命道路探索的歷史進程,揭示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深層原因。《沁園春·長沙》:「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中國革命的路究竟該怎麼走?中國的命運該由誰來主宰?那時的毛澤東仍在進行苦苦地思考與探索。《菩薩蠻·黃鶴樓》:「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面對大革命失敗的危局,毛澤東毅然發動秋收起義,引兵井岡,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走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人間正道是滄桑。」毛澤東對中國革命進行了既浪漫又貼切的詩化總結。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道路自信,它是推動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磅礴力量。

毛澤東詩詞有傳播中國故事的巨大作用。1936年7月,埃德加·斯諾衝破重重封鎖,在陝北蘇區進行了為期4個月的考察採訪。毛澤東與斯諾多次徹夜長談,破例對他詳細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還把《七律·長徵》抄贈給他。《紅星照耀中國》一問世便風靡全球。毛澤東通過談話和詩作,向世界講述了中國革命故事,讓世界了解了中國共產黨,了解了毛澤東,也見證了他的卓越詩才。艾格尼斯·史沫特萊1937年訪問延安。她在《中國戰歌》一書中寫道:「他的詩具有古代詩家的風格,但詩中流露出他個人探索社會變革的一股清流」1946年8月,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見了毛澤東之後,也由衷讚嘆「毛澤東是一位很有才華的詩人」。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在吟詠唱和之間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展示了一個大國領袖的文化風採。1954年10月,印度總理尼赫魯訪華,這是非社會主義國家政府首腦第一次來華訪問。毛澤東與他進行了三次會談。臨別時,毛澤東吟誦了屈原的一句詩:「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尼赫魯讚賞說:「主席剛才引用的兩句詩,不僅適用於個人,而且適用於國與國之間,第二句詩特別適用。」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首次訪華。在歡迎宴會的致辭中,田中用日語「迷惑」一詞來表述日本侵略中國,其中文含義是輕描淡寫的「添了麻煩」。第二天會談時,周恩來進行了嚴正交涉。9月27日,毛澤東會見田中首相時說:「年輕人堅持說『添了麻煩』這樣的話不夠分量。因為在中國,只有像出現不留意把水濺到婦女的裙子上,表示道歉時才用這個詞。」毛澤東特意把《楚辭集注》贈送給他。因為在《楚辭·九辯》中有「慷慨絕兮不得,中瞀亂兮迷惑」,這是「迷惑」一詞的源頭。後來日方將表述改成:「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國過去由於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毛澤東詩詞反映了特定時期中華民族的理性、情感和價值取向,已經轉化為獨具魅力的文化符號,匯入到中華民族的精神長河。毛澤東詩詞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繼承、批判與創新的產物。據曾經擔任湖北省委副秘書長的梅白回憶,毛澤東說過:「舊體詩詞源遠流長,不僅像我這樣的老年人喜歡,而且像你這樣的中年人也喜歡。我冒叫一聲,舊體詩詞要發展,要改革,一萬年也打不倒。因為這種東西,最能反映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特性和風尚。」毛澤東堅持認為古典詩詞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在詩體建設上積累了豐富的藝術經驗,符合中國老百姓的情感體驗和表達方式,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古典詩詞「一萬年也打不倒」,充分表現出毛澤東高度的文化自信。

毛澤東推崇古詩,只是偏愛古典詩詞的藝術形式,而內容則完全是如火如荼的現代生活,始終是與時俱進的。其實新詩舊詩,也只是一個相對概念。正如郭沫若所說:「主席的詩不能說是舊的,不能從形式上看新舊,而應從內容、思想、感情、語彙上來判斷新舊。」毛澤東詩詞真實反映了毛澤東的革命生涯,是中國革命史的壯麗畫卷,也是解讀革命文化的獨特文本。毛澤東詩詞在創作手法上極具民族個性,又飽含時代精神,堪稱是傳統藝術形式現代化的光輝典範。

毛澤東詩詞實現了創作內容上的革命性突破,又在審美方式上反映了他個人的審美趣味,也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審美追求,弘揚了中華民族的美學精神。

《莊子·知北遊》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在毛澤東詩詞中幾乎找不到「美」字,但它以美鑄詩,氣魄宏大、寓意深刻、意境高遠、陽剛壯美、清新幽雅,極大地豐富了古典詩詞的審美韻味,給人以強烈的審美感受和深邃的思想啟迪,堪稱是一座藝術美的寶庫,蘊含著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和審美價值。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縱觀20世紀中國詩壇,毛澤東詩詞宣傳規模空前、媒介形式多樣、傳播時間久遠,以無與倫比的方式走近大眾,貼近生活,與大眾文化水乳交融,變成了一種蔚為壯觀的大眾文化。這本身就是耐人尋味、值得研究的獨特文化現象。毛澤東詩詞感人肺腑、雅俗共賞的文化魅力,感染並薰陶了幾代中國人成長曆程和精神世界。一提起毛澤東詩詞,很多人就情不自禁地心潮澎湃、熱血沸騰,能脫口吟誦、歌唱不少毛澤東詩詞作品。

從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以來,毛澤東詩詞愛好者和研究者對其進行了持續、深入、廣泛地研究,並且已經取得了非常豐碩的理論成果,但研究的深度與廣度似乎並未窮盡,依然有廣闊的拓展空間。

迄今為止的毛澤東詩詞研究,主要是這樣一些內容:詩詞寫作背景的分析,詩詞含義的解讀,詩詞用典的考證,創作風格的定位,詩詞格律的解析,美學特徵的把握,發表經過的追溯,修改過程的探尋,詩詞版本的梳理,詩詞理論的闡述,詩詞地位的評價等等。歸結起來,毛澤東詩詞的研究角度,側重於詩詞學、社會學、語言學、政治學、美學、歷史學、訓詁學等。

於是,我萌生了一個想法,圍繞「詩人毛澤東的壯麗情懷」這一主題展開研究。這個選題雖然不是毛澤東詩詞研究中的空白領域,但目前研究成果所涉獵的範圍和深度仍顯不足。一些學者探索了毛澤東在各個人生階段的詩詞創作活動,比如,胡為雄的《毛澤東詩賦人生》,龔國基的《詩家毛澤東》,龍劍宇、胡國強的《毛澤東的詩詞人生》,陳晉的《獨領風騷——詩人毛澤東》,王燦楣的《毛澤東詩詞與時代風雲》等等。這些著作是按照毛澤東人生經歷以及詩詞創作的時間順序展開的。

劉勰《文心雕龍·情採》曰:「昔詩人什篇,為情而造文;辭人賦頌,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蓋《風》《雅》之興,志思蓄憤,而吟詠性情,以諷其上,此為情而造文也。」「志思蓄憤」指內心之思想、情感及怨憤之情;「為情而造文」是因為內心積聚感情,因而寫詩抒發。換言之,「情」在「詩」之前,詩不過是為了抒發感情的形式而已,此為「詩緣情」是也。

毛澤東是內心感情極其豐富的一代偉人。毛澤東詩詞無疑是承載和表露毛澤東情感的一個重要載體。毛澤東讀詩、學詩、解詩、論詩、賦詩,箇中必有一個「情」字。他和同學、老師、戀人、戰友、詩友、親友、民主人士、身邊工作人員、國際友人等等的詩詞交往,也必定包含豐富的情感因素。毛澤東作為一代偉人,以天下為己任,他的情感不是一般文人的那種「小我」之情,而是為階級、為民族、為人類不懈奮鬥的「大我」之情。

毛澤東對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所流露的感情不一樣,而同樣的情感因素又可能出現在不同詩詞作品中。我的研究試圖把毛澤東詩詞作為解讀毛澤東心靈和人格的鑰匙,重點把握毛澤東詩詞與毛澤東情感的內在關係,將毛澤東在詩詞作品當中所傾注的豐富情感梳理出來,進行分類、比較和剖析。我沒有遵循以往研究成果從作品的創作時間和歷史事件的先後順序進行闡釋的做法,盡力全面、理性、深刻地理解毛澤東詩詞,走進毛澤東的內心世界,感悟一個思想深刻的毛澤東,一個情感豐富的毛澤東。

呈現給讀者的這本《品讀詩人毛澤東》,是《毛澤東詩傳》一書的新版本。《毛澤東詩傳》於2013年1月由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幾年來,這本書受到讀者的歡迎和好評,多次重印。作為作者,我深感欣慰。但是,對《毛澤東詩傳》一書,我個人並不滿意。首先是內容不全面,對毛澤東詩詞的情感蘊涵的梳理存在明顯的遺漏。其次是書名,容易產生誤解,使人誤以為這是以詩歌形式寫的毛澤東傳記,或者是以傳記形式寫的毛澤東詩詞的創作過程。而事實上,這本書是以毛澤東的情感為線索來對毛澤東詩詞進行歸類和解讀的。

感謝中國工人出版社,使《毛澤東詩傳》得以修訂、增補,並以《品讀詩人毛澤東》為名於2020年9月份重新出版,使原書的一些缺憾得以彌補。《品讀詩人毛澤東》加入了我對毛澤東詩詞一些新的理解與感悟,把《毛澤東詩傳》的十三章擴展為十六章,從十六個層面來剖析毛澤東的壯麗情懷,即故園情,夫妻情,親屬情,戰友情,師生情,同窗情,井岡情,徵戰情,紅旗情,擊水情,樂山情,贊秋情,詠雪情,吟詠情,思古情,天下情。

這一框架結構,把毛澤東的內心情感分門別類進行分析,也把毛澤東詩詞按照詩情綜合解讀。這樣既能使賞析毛澤東詩詞更加有的放矢,也能使解讀毛澤東心路歷程更加清晰具體。《品讀詩人毛澤東》最大的變化,就是增補了樂山情、贊秋情、詠雪情。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三種情感最彰顯毛澤東的詩人氣質和藝術成就,是不可或缺的。

《論語》云:「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劉勰《文心雕龍·物色》曰:「模山範水,詩人常事」自《詩經》到《楚辭》,特別是魏晉南北朝以來,山水詩是中國詩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自欲為江海客」「踏遍青山人未老」,毛澤東既樂水又樂山,既是智者又是仁者。他有多首作品以「山」為題,而與山意象有關的詩句更是不計其數,既是吟詠對象,也是靈感源泉。毛澤東筆下的山總是千姿百態、神採飛揚,蘊涵著壯闊的時代風雲、奇絕的自然風貌和鮮明的社會情態,凝結了他的宏偉志向和博大胸襟,寄寓了他的感悟遐思和閒情雅趣。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睹落葉而悲傷,感秋風而悽愴」,這一主題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嬗變和積澱,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從個體意識到群體意識,最終形成獨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悲秋」文學意識。悲秋情結是古典詩詞吟詠秋景的主基調,讚美秋天的詩人與詩句寥若晨星。毛澤東寫春天的詩句很少,他對秋天卻情有獨鍾。他有多首詩詞寫於秋天,有很多詩句吟詠秋天。「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萬木霜天紅爛漫」「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裡霜」,毛澤東筆下的秋意象充滿生機與活力,絕無哀婉與悲情。他打破肅殺哀婉的文人悲秋傳統,高揚了古典詩詞中微弱孤寂的贊秋情愫,展現了遼闊豪邁的藝術境界,足以使千古文人的悲秋文字黯然失色,彰顯了豁達激越、超凡脫俗的人格魅力。

毛澤東一生鍾情漫天飛雪,對雪愛得陶醉,愛得執著,皚皚白雪成為毛澤東無法割捨的情結。毛澤東詩詞中,有多首詠雪之作,形式不一,情態各異,或言志,或抒情,或渲染,或烘託,都是神來之筆。「雪裡行軍情更迫」「飛起玉龍三百萬」「更喜岷山千裡雪」「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梅花歡喜漫天雪」。尤其是《沁園春·雪》,把壯美河山描繪得出神入化:「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沁園春·雪》是毛澤東的巔峰之作。柳亞子對其推崇備至,稱毛澤東「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評價說:「毛潤之《沁園春》一闕,餘推為千古絕唱。」毛澤東對雪的吟詠,有時正面渲染,有時側面烘託,有時大加讚揚,有時又極力貶抑。在他的詠雪詩詞中,雪飄逸多姿,流動剛毅,總是那麼瀟灑,無所畏懼,儼然是毛澤東的胸襟;雪晶瑩無瑕,單純清雋,象徵著完美人格,這恰恰是毛澤東的追求;雪縱情肆虐,嚴峻冷酷,是險惡環境的表象,又正能激發毛澤東的昂揚鬥志。

《品讀詩人毛澤東》不過是諸多毛澤東詩詞研究著作中的一本。正如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三《精華》中所云:「詩無達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書的很多觀點可能還很膚淺,竭誠希望得到讀者朋友、特別是毛澤東詩詞研究大家們的批評指正。

品讀毛澤東詩詞是我的生活樂趣和精神寄託。毛澤東詩詞的無窮魅力將引領我繼續走下去,努力讓更多的人喜歡毛澤東詩詞,解讀毛澤東詩詞,感悟毛澤東詩詞。我將其視為一種愛好,更視為一種責任。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各位網友,今天我就談這些。謝謝你的關注。再見!

 

相關焦點

  • 汪建新:毛澤東詩詞中的詠雪情懷
    【主講人】汪建新,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 【講座主題】毛澤東詩詞中的詠雪情懷 【主要內容】不過,解放前和解放後,毛澤東筆下雪意象的含義有明顯區別。它從戰爭的自然環境演變成了和平時期的政治環境;它從國內戰爭的風雲變幻擴展成為國內國際政治鬥爭的舞臺;它從詩人要立志徵服、興利除弊的自然對象躍升成為詩人冶人情操、催人奮進的人格追求。
  • 汪建新:毛澤東詩詞中的贊秋情懷
    【主講人】汪建新,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 【講座主題】毛澤東詩詞中的贊秋情懷 【主要內容】很高興和大家一起來欣賞毛澤東詩詞。今天我想解讀一下毛澤東詩詞中的贊秋情懷。 在中國傳統社會,絕大多數古代詩人都將悲情愁緒與草木搖落、萬物凋零的秋景聯繫在一起,讚美秋天的詩人廖若晨星。而毛澤東筆下的秋天,充滿生機與活力,絕無哀婉與悲情。僅《沁園春·長沙》、《採桑子·重陽》兩首作品所體現的偉大情懷,就足以使千古文人的悲秋文字黯然失色。
  • 詩人毛澤東的南昌情愫
    被毛澤東稱為「英俊天才」的初唐詩人王勃在《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中稱「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讚美這裡「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還留下了「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等千古名句。南昌又是重要的革命紀念地,1927年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誕生了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
  • 品讀毛澤東書信 領略偉人風採
    博大情懷 毛澤東書信展現出他的博大胸襟,又情真意切。我們可以看到不少毛澤東關愛同志的信。1961年8月25日,毛澤東給胡喬木的信,就展現出他對同志的關心愛護。他在信中寫道:「你須長期休養,不計時日,以愈為度。曹操詩云:盈縮之期,不獨在天。養怡之福,可以永年。此詩宜讀。
  • 【毛澤東詩詞賞讀】《五律·看山》
    【賞讀】從1954年年底開始,詩人到浙江莫幹山和杭州等處度假。他遊興很高,接連攀登了南高峰、北高峰、五星頂、莫幹山等處。《看山》與《莫幹山》《五雲山》等詩作,均出自此時。登高覽勝的五律詩,極有層次地表達了作者登高賞景的愉悅心情。
  • 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如何讀《共產黨宣言》
    毛澤東:遇到問題,我就翻閱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毛澤東1920年第一次讀《共產黨宣言》。這一年,毛澤東27歲。同一年,他在湖南創建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第二年在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共產黨宣言》是毛澤東常讀、精讀、細讀的一本書。讀了多少遍?無法統計。
  • 各界熱議《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毛澤東》
    從毛澤東人格最深處汲取力量——各界熱議《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毛澤東》光明日報記者 劉彬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雲帆  由北京大學教授韓毓海撰寫、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出版的《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毛澤東
  • 細品毛澤東詩詞中的「霜」與「雪」
    (《紅巖春秋》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中國是詩詞的國度,無數傑出的詩人和詞客寫出了千古名篇。此時的毛澤東對中華民族將走向何方有著深刻的思考,心中孕育著對革命勝利的信心。如果說桔子洲頭「萬山紅遍」,到了1929年,革命形勢迅猛發展,革命根據地不斷拓展,在毛澤東眼中,已是「寥廓江天萬裡霜」。 深秋,蕭殺冷清,在古代詩人的筆下大多令人傷感。詩聖杜甫的「天宇清霜淨,公堂宿霧披」,雖然淡化了悲秋情緒,但使他聯想到「公堂」。
  • 【國家當紅詩人詩選】豪歌||離 情
    毛澤東文學獎真朋友  同品賞購詩集40元包郵聯繫電話(微信)       中國當代詩歌獎由《中國當代詩歌導讀》編輯委員會、國際詩歌翻譯研究中心、混語版《世界詩人》雜誌社聯合主辦,重慶大成教育集團承辦,每兩年舉辦一次。中國當代詩歌獎,邀請著名詩人、詩歌評論家為評委,在中國當代詩壇,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 毛澤東詩詞的字斟句酌
    清代詩人袁枚《遣興》寫道:「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毛澤東對自己的詩作既當真,又較真,總是本著對藝術負責,對自己負責,對讀者負責的態度,一改再改,精益求精。毛澤東詩詞作品的數量並不算多,但仔細比較不難發現,其絕大多數作品都歷經多次修改,從作品標題、個別措辭、整個詩句,到篇章結構,乃至標點符號,他都一再推敲。這才使得毛澤東詩詞用詞精準、對仗工整、韻味十足,意境高遠,成為千古絕唱。
  • 毛澤東詩詞中的本真情趣
    詩人毛澤東把思想家的深邃智慧、政治家的高瞻遠矚、理論家的嚴謹縝密、軍事家的膽識機敏,凝練於一個個構思精妙的意象,濃縮於一句句回味無窮的詩行,使紛繁的歷史詩意盎然,使嚴肅的主題生動可感,既給人思想啟迪,又給人審美愉悅。  以《菩薩蠻·黃鶴樓》為例。毛澤東曾有自註:「心潮: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的前夕,心情蒼涼,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這是那年的春季。
  • 20歲的毛澤東讀《詩經》:從而走上革命道路,立志救民於水火
    那麼,從小熟讀《詩經》的毛澤東,他的思想的形成與《詩經》有什麼關係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毛澤東和《詩經》的那些事兒。一、毛澤東和《詩經》的淵源我們讀《詩經》時經常會聽到毛詩,那麼這毛詩來源於哪裡呢?毛詩,指戰國末年時,魯國毛亨和趙國毛萇所輯和注的古文《詩》,也就是現在流行於世的《詩經》。
  • 「學習黨史」陳晉:毛澤東怎樣讀談拿破崙
    陳晉:毛澤東怎樣讀談拿破崙學習黨史★★★★★西方各國的歷史, 毛澤東最熟悉法國近代史。在法國近代史中, 他最感興趣的是法國大革命和巴黎公社, 最喜歡談論的政治人物是拿破崙。毛澤東明確表示過, 「拿破崙對我們很有影響。
  • 1954年毛澤東走在西湖畔,對周圍說「《紅樓夢》應當歷史讀」
    毛澤東推開窗戶,只見西子湖一片瀟瀟的春雨。此情此景,令平時工作到深夜,難得早起的毛澤東來了興致。他招呼警衛們,說要去登北高峰,把他要看的書特別是《紅樓夢》和相關文件都帶上。杭州西子湖的美景不虧為一絕,令毛澤東心曠神怡。
  • 毛澤東詩詞中的紅旗
    毛澤東在「紅旗情結」中,既感受現實,更關注理想。從這首小詞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毛澤東日後在藝術上提倡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理想主義)相結合趣味的濫觴。這首詞正如毛澤東在同年同月寫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章中描繪的那樣:「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
  • 【毛澤東詩詞賞讀】《沁園春·長沙》
    【賞讀】這是一首舊地重遊的感懷之作。通過寫景與憶舊,反映了毛澤東早期的革命思想和革命活動。這一年是1925年,毛澤東正值32歲,剛過而立之年,就在這一年深秋,他在湘江之畔寫下了這首洋溢著青春、理想和大無畏精神的詩篇。
  • 【好信品讀和分享】讀裡爾克《給青年詩人的信》有感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奧地利詩人萊內·馬利亞·裡爾克寫的《給青年詩人的信》。該書信集創作於1903年至1908年,是詩人裡爾克在他30歲左右時,寫給一位向他請教的青年詩人的回信,主要內容論及藝術、生活、職業、愛等青年最為關注的重點話題。
  • 毛澤東詩詞中的鳥獸魚蟲
    毛澤東詩詞頻繁運用動物形象,有飛禽、走獸、魚鱉、昆蟲,還有神話動物,藉以彰顯鬥志,舒展胸襟,宣洩義憤,抒發意氣。認真解析這些動物意象,有助於品味毛澤東詩詞的意境,領略毛澤東思維的廣博,把握毛澤東心志的高遠。
  • 少年毛澤東以詩明志,對曾幫自己衝破藩籬的表哥,卻屢拒其請求?
    這張還書便條裡的文字非常簡單,但它將所借書的條目、損毀狀況都描述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同時還表達了歉意,可見少年毛澤東心思之縝密。表哥文運昌推薦的《盛世危言》對毛澤東的影響非常大,他曾對外國記者斯諾說過:我讀了一本叫作《盛世危言》的書,我當時非常喜歡讀這本書。
  • 品讀嶺南 「一贊到底」
    文/蔡旭嘉 「『不虛南謫八千裡』說的是哪位大詩人?」「韓愈。」……由羊城晚報社和品讀行聯合策劃的「嶺南文化知識百科問答活動『一贊到底』總決賽」於2020年12月27日在羊城晚報印務中心圓滿舉行。約50名選手匯聚一堂、經過重重激烈PK,最後9名選手勝出獲得一二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