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黃驊市民王建平有一雙巧手,她縫製和鉤織的「寶寶鞋」成了眾人眼中的寶貝。40多年來,王建平不僅為人們免費製作「寶寶鞋」,還將這門手藝義務傳授給別人。
「寶寶鞋」達人有「針」功夫
本報通訊員 高 箐 李冠達 本報記者 康學翠
40多年痴迷製作
今年62歲的王建平,是黃驊市的一名市民,她有一手「針」功夫。小時候,王建平時常幫著大人縫縫補補。20歲時,在老家滕莊子鎮東道安村的一家縫紉廠工作,負責縫製衣服。那時候,每天踩著縫紉機做出一件件衣服,在她的眼中是一件特別快樂的事情。「我特別喜歡聽縫紉機工作的聲音,看著一件件衣服在自己手裡做出來,特別有成就感。」
結婚後,王建平開始嘗試著給孩子做衣服、「寶寶鞋」等。「我家兩個孩子從小都是穿我做的衣服、鞋子。當時流行什麼衣服、鞋子的樣式,我就買布料研究著做。」王建平笑著說,這些年來,自己對手工技藝越來越上癮,每天就喜歡在家裡搗鼓這些。只要一拿起針線,她就跟著了魔似的,不吃飯、不睡覺,一口氣把它做出來才行。
「這虎頭鞋雖然是給小孩子穿的,但傳統繡花鞋的工藝流程、製作技藝和不同的處理技巧都包含了。」王建平說,從納鞋底、做鞋幫,到繡虎臉、掩鞋口,直到把鞋幫和鞋底縫到一起,一雙虎頭鞋算是基本完成。剩下就是裝飾,僅虎頭上就需要用刺繡、撥花、打籽等多種針法。虎嘴、眉毛、鼻、眼等處常採用粗線條勾勒,誇張地表現虎的威猛,然後紮上虎鬚,縫上尾巴,才算大功告成。
免費送出手工鞋
「你看,這幾雙『寶寶鞋』是我剛做好的,這兩天就給人送去。」由於現在市面上純手工製作的寶寶鞋很少見,王建平手工製作的寶寶鞋便成了親朋好友的寶貝,經常會接到來自親朋好友的「寶寶鞋」訂單。只要一有空,她就會抓緊時間趕製出來,免費送給大家。
根據寶寶的性別、年齡,王建平會設計出不同的款式和顏色。「手工做的布鞋吸汗、透氣,穿上還舒服,所以大家都樂意找我做。」做一雙「寶寶鞋」,首先需要畫樣子,根據樣子裁剪布料,然後用縫紉機將裁剪好的布料一點點地縫製起來做成鞋幫。「鞋底製作也是畫好鞋樣再裁剪,做鞋底要先做堂底,堂底就是鞋底上面那層,堂底做好後就包邊。鞋底是接觸地面那層,做法和做堂底一樣,但要比堂底厚一些,最後再將它們合在一起……」說起做鞋,王建平頭頭是道。
王建平做的「寶寶鞋」除了穿著舒適以外,每雙鞋子還都有她精心鉤織的各種小動物圖案,樣子精美、新穎,深受親朋好友青睞。幾年前,她還在網上看教程,學習鉤織「寶寶鞋」。一團團五顏六色的寶寶絨線,在她的巧手下不停旋轉,逐漸勾勒出小青蛙、小金魚、小兔子等各種有趣的圖案。
小車庫裡「傳藝」
「第一圈:環形起針,在線圈裡3個辮子針做起立針,然後鉤5個長針,抽緊線頭,與立的3辮子針做引拔針連接……」在王建平家的車庫裡,她正在給幾個鄰居講解小兔子「寶寶鞋」的鉤針方法。
20餘平方米的車庫裡,縫紉機、手工桌、毛線、剪刀、鉤針等工具一應俱全。只要一有時間,王建平就會在車庫裡教大家手工技藝,這間車庫也成了大家向她學習的「取經室」。
「我之前和建平學習做手工編織包。」劉淑環是王建平的鄰居,一直和她學做手工製作,從最初簡單的手工編織包,到現在鉤織毛線的「寶寶鞋」。「我剛開始學鉤織鞋子,希望能夠有一天也能像建平一樣,做出一雙漂亮的小鞋子。」劉淑環說。
像劉淑環這樣和王建平學習手工技藝的人還有很多,王建平都會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授。在王建平的帶動下,很多人也對手工技藝產生了興趣,只要一有時間,就帶著製作材料,來到「取經室」和她一塊學習製作。
看著「取經室」裡絡繹不絕前來學習的人們,王建平感到十分欣慰。她說,雖然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但是手工製作這項傳統技藝不能失傳。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夠教會越來越多的人,更好地把手工技藝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