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今年2月,冉瑩穎被證實懷了三胎後,大家就緊盯著她的肚子,好奇她什麼時候卸貨以及肚子裡寶寶的性別。
然而網友一直都沒有等到鄒市明冉瑩穎官宣三胎落地的消息。直到前幾天,夫妻倆才正式對外宣布,三胎已經降生,是個兒子,孩子已經滿百日,他們倆還在上海一號運動中心為小兒子辦了百日宴。
在百日宴上,媽媽冉瑩穎透露三兒子的名字叫羲羲,並解釋了名字的由來:「羲是取自古代神話故事裡的經典人物伏羲,是跟女媧一起締造了華夏人民的。伏羲的媽媽是我們貴州少數民族,我本人是貴州少數民族,我們希望孩子不忘本不忘初心。」
另外,冉瑩穎還說三兒子跟隨她姓冉,叫冉明羲。
按照傳統,孩子出生後一般都是跟著爸爸姓,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家的思想也越來越開放,不少二胎或是多胎家庭會選擇讓其中一個孩子跟著媽媽姓。
兩孩不同姓好還是不好?
兩個孩子一個跟著爸爸姓,一個跟著媽媽姓,真的好嗎?
Mommy有個親戚家就是這樣,兒子跟著爸爸姓張,而女兒則跟著媽媽姓劉。哥哥平時比較調皮,喜歡欺負妹妹,兄妹倆總是掐架。
有次哥哥又欺負妹妹,妹妹哭著向媽媽「告狀」,於是媽媽將哥哥狠狠批評了一番,並讓哥哥向妹妹道歉,沒想到哥哥竟然理直氣壯地說:「我不道歉,她跟我們又不是一家人,我不喜歡她!」
「她是你妹妹,怎麼跟我們不是一家人?」媽媽又氣又急。
「那為什麼我姓張,她姓劉?奶奶說不跟我們一個姓就是外人。」聽完兒子的話,媽媽心如刀絞。
兩個孩子,一個跟著爸爸姓,一個跟著媽媽姓,看上去挺好的,可以充分調動老婆生二胎和外婆帶娃的積極性,可實際上這樣做可能會引發新的問題。
兩個孩子不同姓,可能會導致家人區別對待,會有意無意對跟自己姓氏的孩子更好一點。
另外,還可能對孩子造成困擾,如果孩子被別人問道:「你為什麼不跟爸爸姓?」你讓孩子怎麼回答?如果別人利用這點「逗」孩子、取笑孩子,孩子心裡會留下多大的心理陰影?
最關鍵的是,不同姓氏可能分化孩子之間的感情。不同的姓氏,提醒著孩子他們兩個的不同歸屬,很容易造成孩子之間的矛盾和情感上的疏遠。
雖然社會在進步,但某些固有的觀念一時半會依然難以改變,所以選擇的時候還是要慎重。
「父姓+母姓」化尷尬
其實媽媽想要給孩子「冠名」,不一定非讓孩子跟著自己姓,還可以採取「父姓+母姓」這種取名方式。
這種取名方式既不落俗套,又包含父姓和母姓,還不容易重名,一舉多得。那「父姓+母姓」取名如何才能好聽呢?
巧用名連接
Mommy之前有個同事叫「楊愛凌」,爸爸姓楊,媽媽姓凌,所以爸爸給她取名為楊愛凌,十分有愛,而且還很好聽。
巧用名將兩個姓連接起來,既不違和,寓意也很好。
利用諧音
有些夫妻的姓氏組合在一起會有點怪怪的,例如陳曉和陳妍希,兩人都姓陳,組合在一起就有點怪。
這時候就可以充分利用諧音,陳曉陳妍希這樣,利用諧音給兒子取名為「陳睦辰」,諧音「陳慕陳」,撒了一手好狗糧。
利用偏旁
有的姓氏組合在一起,會顯得比較生硬,讀起來比較澀口。這時候就可以效仿汪涵的別出心裁,將姓氏的偏旁做一次組合。
他兒子的名字「小沐沐」就是他的姓氏「汪」和楊樂樂的姓氏「楊」各取偏旁組合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