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15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導,近日,公安部網安局的公眾號發布內容,提醒人們警惕身邊的共享充電寶陷阱。當中提到,近期頻頻出現充電寶騙局,一些充電寶表面上在給人們的手機充電,暗地裡卻在盜取手機中的個人信息。
(來源:公安部網安局微信公眾號)
艾瑞諮詢發布的2020年《共享充電寶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寶租賃業務交易規模達79.1億元,逐漸擴大的鋪設範圍和養成的用戶習慣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救「手機不離手星人」於關機這一危急時刻的「小天使」,是如何變成偷取我們信息的「魔鬼「的?除了信息洩露,部分充電寶還對手機安全有哪些威脅?有什麼辦法能夠嗅出危險的氣息?
充電寶可能「帶毒」
據介紹,共享充電寶和一些掃碼免費贈送、試用或是低價充電寶卻可能「有毒」,隱藏著木馬程序,一旦插入手機就會盜取手機中的個人信息。
不僅如此,連接這種「有毒」充電寶還可能造成手機被廣告「轟炸」,甚至被他人操控。而且,就算將有問題的充電寶拔掉了,它的惡意影響也還可在被它傳染了的手機中繼續。
那麼,一塊本來好好的充電寶,怎麼就「帶毒」了?傳電的線,怎麼開始傳數據了?
360網絡安全專家郝經利介紹,這一類的問題充電寶遭到惡意改造,被植入木馬或者是其他惡意程序,可以長時間竊取用戶手機內的數據或下載一些惡意程序進行廣告推廣,甚至是藉助用戶手機進行一些其他的惡意行為,「有一部分充電寶就是為了惡意行為而設計,故意投放在市場中讓人們去使用。」
一些充電寶能夠被比較輕鬆地拆開,不法分子就能把用於竊取信息的晶片等安裝到充電寶內。
如何防範?
為了防止被惡意改造,部分共享充電寶租賃企業表示,在硬體設計方面採用了一體機設計或設置有防拆扣。此外,有些共享充電寶的機櫃有檢測功能,如果檢測到放入的充電寶異常會自動鎖定,使其無法再被租借。
選擇正規廠商的充電寶產品或租賃服務,不使用有被破壞痕跡的充電寶,這些都是保障我們手機安全的一個方面。
不過,面對可能存在的被惡意改造過的充電寶,怎麼樣來發現它們「不對勁」?
對此,郝經利指出,用戶在使用共享充電寶以及其他第三方設備時一定要注意看手機上的提示,如果手機上出現「是否信任該設備」或「是否允許訪問設備數據」時,一定要提高警惕,應該選擇「否」,「如果用戶一旦選擇『是』之後,第三方設備便擁有了對手機的控制權。」
郝經利還提醒,安卓系統設置中有「開發者模式」的功能,默認是關閉的,普通用戶儘量不要打開,這種功能會更容易遭遇惡意充電寶以及其他第三方設備的攻擊。
正常情況下,我們使用充電寶,連接手機後沒有開放權限這類提示,電量符號處出現一個閃電符號,就直接開始充電了。
所以,該保護我們的信息安全時,不要那麼「好說話」,記得堅決點「否」。
監製:郭靜
採制:總臺央廣記者劉飛 四川臺記者黃飛 吳秋平
編輯: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