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完成劇本才可立項,IP亂象或將終結?

2020-12-15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毒眸」(ID:youhaoxifilm),作者:武怡楠,36氪經授權發布。

2月6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廣電發【2020】10號)。《通知》主要從劇本創作、集數和片酬三個方面做出了新的規定。

而其中,最惹人注目的就是第一條「承諾已基本完成劇本創作」的規定。這條規定的出臺,意味著一個網絡電影、網絡劇或網絡動畫片項目,必須要完成劇本之後才能申報立項。原來拿著幾千字的故事大綱就能開機的日子,便也一去不復返了。

同日,北京廣電局緊跟著下發《關於臨時變更重點網絡影視劇備案材料報送方式的通知》。《通知》要求,被抽到的項目鬚髮送電子版故事梗概及完整劇本(word格式)到指定受理郵箱。文件名統一格式為「劇本抽審(網絡劇、網絡電影、網絡動畫片)+片名+申報公司」,並在郵件中註明聯繫人姓名、聯繫電話。

2月14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進一步明確了審核要求:備案申報需同時提交《重點原創網絡影視劇規劃信息備案表》和《完成劇本創作承諾書》,而原來只需提交《重點原創網絡影視劇規劃信息備案表》。據編劇餘飛在《「完成劇本承諾書」與「人狠話不多」》透露,據可靠消息,電視劇項目也會照此辦理。

圖源自網視互聯

這一系列動作,會對行業造成什麼影響?已經處於回調狀態的影視行業,是否會迎來一些新的轉機?毒眸對此,採訪了一些業內人士,根據反饋,受到影響最大的可能還是編劇行業。當然,根據二八定律,這或許又是一個有人哭亦有人笑的開端。

IP亂象或將終結

某影視公司編劇告訴毒眸,新政出臺後,雖然不確定未來的工作壓力,但編劇的地位無形中被肯定了——感覺「要尊重劇本和編劇」這句老生常談的口號,終於有落到實處的希望了。

正如這位編劇所言,在毒眸的採訪中,大部分受訪編劇都認為,新政背景下對完整劇本的要求,可以淘汰掉一批「殭屍劇本」。而「一劇之本」重要性的回歸,或許也將是近些年來IP亂象即將啞火的信號。

要知道,唯IP是瞻、對IP改編作品的追捧「高燒不退」,一度是行業發展的一大頑疾。

2015年大熱的IP劇《花千骨》

電視劇《獵場》中有一場戲,某網劇劇組的女二號因故拍了三天就退組,製片人找新的女演員救急,而該劇組雖然已經開拍,卻只有故事大綱。新找的女演員的經紀人要求看劇本,卻被告知:「看什麼劇本啊,現在不都閉著眼睛瞎拍嗎?」 

這樣的情節並非空穴來風,而是確確實實在影射當時的行業環境——回顧「IP熱」最瘋狂的2014-2016年,有不少項目就是如此草草開拍的。

著名導演汪俊在接受採訪時稱,僅有少量劇本就開機的狀況在業內十分普遍:「《我的兒子是朵奇葩》開拍時劇本不到15集,這已經是比較好的狀況了。」 知名導演鄭曉龍也曾吐槽過,很多電視劇,劇本還沒弄完就開拍了。

有從業者告訴毒眸,此前幾年影視行業泡沫較大、資本較熱,加上愛優騰等大平臺剛進入、資金充足,很多出片方都會以天價請流量來做大IP。很多大IP+流量的項目,甚至僅靠一份PPT就能拿到投資,而沒流量、非IP的項目,都很難找到錢。

也正因如此,彼時很多影視公司不願意嘗試原創劇本。畢竟籤一個編劇的合約耗時太長,一稿二稿改來改去,時間成本太大。行業普遍對現成知名小說的變現能力更有信心,他們直接購買IP、省略劇本創作的過程,把大部分製作成本用在請「流量」上,而在製作過程上粗製濫造,接大量植入廣告掙快錢,最後在網絡播放量上「造假糊弄投資方。

回首2016年,網絡播放量過百億的電視劇一共有16部,其中還不乏網絡播放量超過兩百億的電視劇。有網友調侃道:「中國7億網民已然不夠用了!」

央視曾曝光IP劇注水的情況

這樣不健康的「IP真人化」,無疑擾亂了影視製作的正常秩序。

而很多從業者相信,「IP熱」直接或間接導致了行業內的幾個現象:第一,很少談劇作,都在談IP;第二,很少談創作主體(即編劇),只談用戶體驗;第三,迴避原創,都在信奉數據;第四,擱置了對文化經典的追求,主要看的是利潤的增值。

根據艾瑞諮詢發布的《2015年中國網絡文學IP價值研究報告》,僅是2015年8月份Top 10 電視劇當中,就有 4部改編自網絡小說。那個夏天大火的《花千骨》,就是熱門網絡小說IP改編。

不僅如此,連業內龍頭華策影視也在2015年推出了「SIP」策略,即以「超級IP、超級製作、超級明星」的現象級產品為核心,聚焦於頭部內容,打造爆款精品。

所以那個時候,上門來找職業編劇的項目有六七成是IP項目。知名編劇束煥就曾經透露,某影視公司曾花50萬購買了一個女作家的網絡小說,最終卻根本不用這個故事,「他們要的就是那個名字,故事是什麼都不重要。」

對此,知乎上有編劇答主曾回答道:「其實娛樂工業本身就該是取悅人的,現在的麻煩就是我們只被允許用一種產品來取悅觀眾,最後觀眾只剩下一種,愈加只需要一種產品,而其他的人簡直不像活在同一個國家內。」

如果說曾經的「IP」熱,會導致原創作品數量的下降,同時會流失一大批在原創方面努力的人群,使得影視產業倒退。那麼如今新政的出臺,無疑為忠於原創故事的編劇們打了一針強心劑。正如前阿里影業副總裁徐遠翔曾經說過的,「不能擁抱時代變化是刻舟求劍,只有好故事是王道。」

同樣的,對於編劇聯盟、編劇協會、編劇經紀公司等組織,新政是一個利好消息,因為政策會倒逼劇本的出產更嚴格。所以,不少編劇經紀的從業人員表達了對新政的支持。

著名製片人、編劇、導演白一驄在接受採訪時便表示,新政如果能夠將行業導向精工細作而非粗製濫造,一定程度上來說對於編劇就是有幫助的。「至少大家必須要認認真真看劇本了。」

而知名編劇餘飛則同樣提到,新政將對編劇行業帶來巨大利好。因為「完成劇本」這一硬性指標,使得編劇需完成的工作大大增加,對編劇的需求增加,編劇的收入也會更加客觀。

隱隱的擔憂:編劇的尾款風險和影視公司的「生存戰」

這個行業的政策大多可一體兩面地來看,毒眸在採訪中了解到,雖然新政增加了對劇本數量和編劇工作量的需求,但是也有部分從業者表達了他們的擔心。

有相識的編劇告訴毒眸,這項規定對新人編劇很不友好。因為廣電審核的主體從大綱變成了整體劇本,那麼影視公司就可能會選擇有經驗的編劇來完成劇本,避免承擔風險。這對新人編劇的衝擊最大,而腰部編劇的需求量會增大。

某影視公司的編劇則認為,新政會加緊閉環,使得影企與相熟的編劇合作,而沒有業內資源的編劇的日子會更加艱難。不過對於知名編劇,製片人化也不妨是一條出路,越來越多的編劇能從「寫字的」,轉型掌握更多創作之外的資源關係。

《密戰》《我的博士老公》的編劇梁振華,第一部試水製片人的作品是《冰與火的青春》,而他擔任總製片人的最新作品,是正在熱播的《豔勢番之新青年》。前文提到的白一驄,也是編劇出身,後逐漸轉型成為導演和製片人。

還有從業多年的職業編劇向毒眸吐槽,新政鼓勵了資金到位,籌備成熟的項目,但編劇所掙的錢,很大一部分是不那麼成熟的項目。如果影視公司做項目都變得愈發謹慎,那麼項目越來越少,其實壓縮了編劇的工作機會。

整理包含劇作業務的公司可以發現,除了新麗、華策、歡瑞、慈文這些老牌影視公司外,出品了《小歡喜》等熱門劇集的檸萌影業發展勢頭喜人,另外「青春劇第一廠牌」小糖人,《陳情令》二番出品方新湃傳媒等也是不可忽視的新生力量。

不過,市面上像這樣有姓名的劇作公司不過四五十家,實際上這個行業內做相關工作的公司遠遠超過這個數字。大部分「沒有姓名」的公司和編劇,未來會面臨「僧多粥少」的局面。

除了創作空間和發展路徑,不少編劇最擔心的,還是尾款比例的問題。

按照原先的行業慣例,製片公司打給編劇20%的款項作為大綱定金;而從初稿到開機期間,會陸陸續續給到編劇80%-90%的款項;在殺青後,再付剩餘的20-10%的尾款。有兼職編劇認為,新政會改變現有的付款方式,影視公司可能會將風險成本會轉移給編劇,整體付款比例都會被壓縮。比如減少定金的發放,在合同裡說明立項甚至拍攝後再付給編劇款項的大頭。

類似的擔憂不止於此,某位資深網劇編劇指出,或許將來會存在這麼一種可能,那就是影視公司前面給編劇很少比例的款項,讓編劇出完整劇本,等過審了開機了才給尾款。但是編劇已經完成創作了,所以反而單方面承擔風險——「如果有完整劇本才能立項的話,甲方會因為這個坑你錢騙你劇本」。

對此,餘飛他在《「完成劇本承諾書」與「人狠話不多」》中提到,新政將對編劇行業帶來嚴重挑戰,可能會改寫編劇行業的規則。這背後的原因,主要是尾款的比例會增長,從原來的不到30%大幅增長,從而使編劇的收入風險增加。

 截圖自《「完成劇本承諾書」與「人狠話不多」》

問題是,編劇能否承受住尾款比例提高這樣的風險?毒眸了解到,一個新人編劇最快也要拿4-6個月試錯一個12-30集的網劇劇本,而有的劇本甚至需要籌備幾年。如果製片方不先墊付劇本的錢,對編劇來說,前期的時間成本和收入風險都很大,生活很可能難以為繼。

不過,也有不少編劇認為,目前影視公司一般還沒正式開工,而因通知剛剛出臺,一系列行業的既定規則還沒因為這個變動過。因而這個政策對合作方式的影響,可能要過一段才能顯現。

接受毒眸採訪的一位編劇表示,她最近和某電視頻道合作的一個劇本最近正在立項,流程是看完劇本全本、上會通過、最後籌備立項。她所收到的前期劇本費用依然是由製片方墊付的,不過她也不確定這是否是處於交接期的風平浪靜。

而對於影視公司來說,新規恐怕和行業現狀也有不符之處。毒眸了解到,現在依然有一些項目劇本才寫到10集就開機,編劇在組裡邊寫邊拍,俗稱「飛頁」。如果將來都是先有完整劇本再開拍,習慣「飛頁」的劇組們,也需要花一段時間適應和調整了。上述受訪編劇就稱,「大前年有一個爆款劇就是進組了還各種趕本子」。

未來,影視公司要考慮的不僅是劇本的完成度,還需要考慮如何策劃項目題材。「我記得前幾年壓了一個創業題材的劇,那個趕的是多年前一個電影的熱度,但壓了四五年吧,整個社會氛圍變化就挺大的。」 一位編劇在接受採訪時稱。

所以在一個影視項目的策劃階段,就需要由文學策劃想好故事主題,究竟如何定位,並由項目經理來進行項目篩選,「這個就需要公司有一個很強的文學策劃和項目篩選能力了」,才能製作出更能經受住市場考驗的項目。

隨著製作周期的調整,更加考驗各類影視公司是否儲備有好的文學策劃和項目經理等人才資源。有資深人士表示,國內好的文學策劃其實非常稀缺,優質文學策劃的隱形門檻很高。

而在這些短期影響基礎上,新規甚至還可能涉及到某些公司的命脈。

鯤池影業聯合創始人、資深監製翁志超就認為,新規會直接影響到很多的製作機構的現金流。正如前文所說,前幾年有很多製作機構是拿5000字到10000字的故事大綱去進行拍攝立項備案的,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炒作題材的公司,先獲得炒作出來的IP和項目的立項權,再對外出售,最後賺取中間差。

翁志超指出,在新規的限制下,這些不合理的操作將無處遁形,從而擠出影視行業不健康的資金——「擠壓影視市場裡殘餘的泡沫,使得是真正熱愛這個行業的人才願意留下來專心做內容。」

關於新規影響所有影視製作公司的現金流的觀點,某一線影視公司工作人員表示,這個問題對於自家公司來說其實是不太成立的。因為頭部公司的項目一來有平臺墊款,而來有成熟的製作班底提前開發,相對來說受影響不大。真正受到影響的是小型影視公司。

不過,也有其他策劃人員告訴毒眸,另外一家知名影視公司,本來應該是各平臺的座上賓,但開工後因為疫情一直原地待命,如果這種狀態持續下去,在新規面前,或許一線公司的優勢也並不明顯。因為越是大組,每天的開銷越大,可能多達上百萬。

但不管如何,小型影視公司的從業人員的生存現狀並不樂觀。在網視互聯的《廣電新規:網絡電影、網劇備案,須提供《完成劇本承諾書》》一文中,有影視公司CEO留言表達了對新規的不滿。

總得來說,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新規都會給行業帶來一定的影響,至於究竟是往哪個方向,推進,還有待時間檢驗。餘飛認為,新規給影視行業帶來的長期改變,主要體現在沒有實力、沒有能力、沒有創作經驗的「三無」小公司的生死存亡;一位影視公司宣傳嘆息道,小公司遇到新政,確實是被逆向淘汰了;但也有手握原創劇本的編劇對新政十分歡迎,認為行業終於要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了。

相關焦點

  • 備案立項就需「完成劇本」,廣電新規將產生哪些「蝴蝶效應」?
    據骨朵了解,一部完整劇本,從大綱到分集大綱,然後才是劇本具體創作階段,每個階段片方都需要給編劇支付費用。儘管目前在業內,編劇費用如何支付,在哪一階段支付,支付多少並不統一,據有編劇經驗的漫美文化CEO陳彤透露,對於劇本而言,大綱、分集大綱、人物設定、人物關係才是劇本創作中更為重要的部分,「一個30集的劇本,完成10集劇本能拿到40%的酬勞。」
  • 劇本完成承諾制施行後,對編劇的工作產生了哪些影響?
    劇本完成承諾制施行後,對編劇的工作產生了哪些影響?   編劇的地位是否能得到切實的改善?新規施行的過程中又出現了哪些新的問題和思考?帶著這些問題,小編諮詢了近期兩部高口碑原創國產劇,《俠探簡不知》的編劇胖三井和《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的編劇程夢琰,從原創編劇的視角,談一談劇本完成承諾制的施行情況。
  • 《七劍》編劇新作立項 顏卓靈將飾演精神分裂者
    《七劍》編劇新作立項 顏卓靈將飾演精神分裂者 時間:2014.05.0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魯雪婷 分享到:
  • 電影《我和我的榮耀》劇本立項
    大型主旋律院線電影《我和我的榮耀》近日劇本已立項,正在籌拍中。該片由俞秀松之子俞敏擔任總顧問,浙江大叔影業有限公司出品。 《我和我的榮耀》主要講述20世紀初期,軍閥混戰、列強入侵,民不聊生,浙江青年俞秀松、汪壽華等人在諸暨發起了反袁鬥爭,遭到反動軍警的追捕。
  • 各位編劇 阿來喊你們交作業了!「四川三部曲」分集劇本完成創作
    5年來,「阿來工作室」的籤約編劇黎民泰、汪建中、羅松、崔久成、劉虹利等筆耕不輟,完成自貢鹽業、保路運動和川軍出川抗戰等題材的劇本大綱,而據劇本大綱完成的3部小說《川鹽世家》《保路悲歌》《鐵血榮耀》已於2018年底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率先與讀者見面。之後,編劇們便投入了分集劇本的創造階段,阿來親自指導,親自審稿,直言:「希望三部劇本都能成為講述四川故事的經典,並最終拍攝出優秀的影視作品。」
  • 像賣口紅一樣直播賣劇本,能否能解決編劇困局
    4月3日、14日,兩場直播賣劇本大會悄然舉行,第一場7000多人次圍觀,第二場2000多人次圍觀。有人說,直播賣劇本是編劇的自救,有人說搭直播快車,是劇本困局的破局之舉。兩場直播我從頭看到尾,挺有意思的,幾個編劇拿著自己的劇本為大家講故事。
  • 一部電影從立項到上線要多久
    1.其實一部電影從立項到上映並非是易事,需要很多人的分工協作,我們對電影的形成過程並不了解,我們更熟悉的是導演和演員,對製片人,出品人,編劇等知之甚少。2.電影的形成源自創意的想法,通過發酵變成擁有主題、人物、場景、對白的故事,這就是劇本,寫劇本的人就是編劇,也是電影源頭第一人。編劇寫好劇本後,尋找買家,這就是製片人,然後由他尋找投資人。製片人的首要工作就是組建團隊,第一個要找的就是導演,由導演負責電影的拍攝任務。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下一步就能在影院上映了,但是上映前必須通過廣電總局的審核。
  • 編劇如何以控制劇本交付的方式保障稿酬安全?
    編劇是高級知識分子,本科學歷是入門級的,智商和知識都不會讓他作出在沒收到一分錢的情形下把自己花費無數心血、熬了無數夜的劇本交給影視公司。按工作階段分期付款對雙方都有利,交一部分工作成果結一部分錢,各自安全,兩不相欠。這一付款模式的核心是兩不相欠,但問題往往也因此而起。在大多數時候,單體對組織,編劇對影視公司都是弱勢一方。
  • 直播賣劇本:編劇缺舞臺,也需要自己打造舞臺
    這些編劇中有相當成熟的,已經擁有自己代表作的編劇,更多的是初出茅廬尚未進入行業的新人,甚至,這些新人中還有不少沒有受過專業訓練,憑藉著自己的一腔熱情已經埋頭寫了好些年,狀態相當「野生」。而原本並非「網紅」的編劇把前景未知的劇本擺上檯面,也不可能讓資方直接拍個連結付款完成交易,開發影視作品是漫長的過程,一種「緊跟潮流」的新形式下,有編劇們試圖開闢新路徑的探索熱情,也有屬於一個群體的困頓和無奈。
  • 終結漢服市場亂象 重在斬斷灰色利益鏈
    終結漢服市場亂象 重在斬斷灰色利益鏈 2020-12-08 1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專訪知名編劇、製片人梁振華|影視繁榮與「編劇困境」
    修煉「內功」也很重要環球時報:近年來國內編劇行業亂象比較多,在您看來,我們中國編劇行業最大的困境和問題是什麼?怎麼來解決?從外部環境來看,整個行業和市場要做到真正地「尊重編劇」,應該落實到對文本和創作的支持、鼓勵和扶持等實際行動中,而不是停留在口頭上。好編劇和好劇本需要整個社會的大片土壤去共同發掘,當下市場亂象是創作者和創作得不到真正的尊重,反而有很多經營家用營銷思維而不是藝術審美思維奪取大眾的目光,真正的創作卻變成可有可無的裝飾。
  • 《誤殺》編劇楊薇薇專訪 青年編劇高級研習班交流經驗
    曾供職於顧長衛導演工作室,任電影《立春》第一副導演,電影《最愛》的編劇。去年年底,由她作為第一編劇參與改編的院線電影《誤殺》,以「不是從情節上,而是從情感上」尋找突破口,並將虛構和真實相結合的創作手法,驚豔了整個華語電影市場,而13.31億元的票房,刷新華語市場犯罪劇情類型片票房最高紀錄,成為改編影片的標杆。  潘依然,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2011年起從事電影劇本創作。
  • 殺死「劇本殺編劇」的一百種方法
    開了九小時的長會後,她慶幸自己還有劇本殺編劇這個副業可以在創作上找到出口。「在影視劇行業裡,除非是知名的大編劇,否則地位非常低。」她說。「但在劇本殺裡,編劇就是上帝。」上帝可以完全根據自己的喜好創造世界,哪怕所有設定與現實世界毫無關聯。
  • 稿酬支付遲延,編劇劇本交付義務相應順延(上)
    在劇本委託創作合同關係中,委託方支付稿酬,編劇創作並交付劇本。稿酬的支付與劇本的創作之間具有牽連性,即二者成立給付與對待給付的關係。具體而言,委託方的稿酬支付與編劇的劇本創作在發生上相互牽連,在稿酬支付不發生時,編劇的劇本創作也不發生。同時,二者之間也存在對價關係,即委託方支付稿酬與編劇劇本創作之間,在主觀上互相依存,互為因果而有償的關係。最後,委託方支付稿酬為其主給付義務,編劇創作劇本也為編劇主給付義務,此二項義務為此類合同固有、必備義務。
  • 44部電影劇本獲北京市電影局備案立項
    北京商報訊(記者 盧揚 鄭蕊)3月4日,北京市電影局官方微信對外發布《2019年9月(下旬)10月(上旬)北京電影劇本(梗概)備案、立項公示目錄》,共包含44部國產電影作品。2020年以來,北京市電影局已先後三次發布北京電影劇本(梗概)備案、立項公示目錄,並分別有13部、41部和44部國產電影作品,同時還包含3部合拍電影,累計共有101部電影作品。
  • 甄嬛傳編劇否認劇本抄襲:劇本中沒有一行字抄襲了別人!
    甄嬛傳編劇否認劇本抄襲:劇本中沒有一行字抄襲了別人! 12月22日,電視劇《甄嬛傳》的編劇王小平回應網友評論,否認劇本抄襲。王小平說,誰抄襲我都反對,如果甄嬛傳原劇本有抄襲我也會抵制,我手下寫出的劇本沒有一行字是抄了別人,寫作是心血之作,抄襲屬於偷盜行為。
  • 劇本|編劇養成記之《救貓咪》劇本節拍表詳解
    《飛進未來》中的小夥子追不到女孩、有隱私等等,但在第二幕中變大之後,他的那些願望都會得到滿足,那些重現只有前面鋪墊部分出現過才有效果。在鋪墊部分,你作為編劇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原先是怎麼樣的,現在,在催化時刻,要把原先的世界粉碎。嘭!坦白講,催化時刻沒有完成或完成得不好時。我們所有人都會遇到那種時刻,改變生命歷程的時間通常以壞消息的方式出現。就像BS2中的很多節拍一樣,催化時刻並不像表面那樣。它時好消息的對立面,然而在冒險結束之前,催化時刻卻是把主角引向快樂的東西。
  • 直播賣劇本!《老炮兒》編劇攜影視人開啟新模式
    直播賣劇本!《老炮兒》編劇攜影視人開啟新模式 時間:2020.04.0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北風 分享到:
  • 「直播賣劇本」背後,是對編劇帶貨能力的考驗
    網際網路經濟時代下,直播當道,在「萬物皆可直播」的召喚下,越來越多的行業被搬到網上,搬進各大主播的直播間內進行叫賣。在影視行業內,不但多位演員轉型為網紅主播,連劇本都可以拿來直播叫賣了。據報導,4月中旬,國內編劇機構「編劇幫」發起了直播買劇本的活動,第一場直播有400多位觀眾圍觀,至於如何賣劇本,參與的編劇不介紹自己的履歷,用故事說話,每位編劇都有10分鐘時間介紹劇本,5分鐘的時間接受回答,觀眾可以就此發表評論和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