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挺好的吧?(挺好)我來給你量個血壓,心慌了嗎(有時候心慌)平時幹活注意點,多休息(高壓189mmHg,您的高壓偏高)沒吃降壓藥?」
身穿白大褂、「設備」不離手,正在為腿腳不便的老人做健康巡診的人叫陳春蘭,是濟南市桑梓店街道懷莊村衛生室的一名鄉村醫生。為村民建立健康檔案、精細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慢性病管理工作等等,陳春蘭和另外兩名鄉村醫生除了平時在衛生室看診,每天還要走街串巷、上門入戶一刻也不得閒。雖然經常忙得日夜顛倒、沒時間吃飯,已經年過50的陳春蘭卻從沒喊過累。可是最近這幾年,陳春蘭慢慢多了個「心事」。「我們整個村有2000多位村民,現在鄉村醫生只有3名,人員配備上有點少。再就是鄉村醫生普遍的年事已高,年輕的醫務工作者不願意到農村來,這裡工作比較辛苦,醫療設備比較簡陋,工資也低,所以就剩下我們這些年齡大的。」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生,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百姓的健康守門人,陳春蘭一當就是26年。在這26年裡,她默默地為村民健康保駕護航,但老化的醫療設備、陳舊簡陋的環境、短缺的醫生,時常讓她在面對焦慮求助的病患時無計可施。其實,她的這個心結早就引起了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和醫藥衛生界別的關注。
「由於人才不能下去(基層),相對管理的能力也就下降了。老百姓現在都很重視自己的健康,他寧可到中心醫院來看病,也不願意在基層看,除非是那些走不動的,實在不想走的才在基層。所以真正能把一些普通常見的病患留住,在基層看病,這就看基層醫院的水平。」省政協常委、醫藥衛生界別活動召集人、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生殖與遺傳中心主任連方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現存的問題。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完善人民群眾健康保障體系的基礎環節。為了從源頭上探究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良方,省政協醫藥衛生界別和教科衛體委員會共同商定,圍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隊伍建設」進行界別協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一系列「打破常規」的調研隨即展開。
由省政協副主席趙家軍掛帥,教科衛體委員會組織部分醫藥衛生界別委員採取「四不兩直」的方式,先後到濟南市歷下區十畝園社區、縣東巷社區衛生服務站等地展開了「短平快」式的微調研。看了基層衛生服務站的診療環境,聽了基層醫務工作者的心聲,界別委員們感觸頗深。「現在一個是老百姓對社區(衛生服務站)的認可程度不夠,另一方面社區醫療衛生能力也得再培養,兩邊的問題,要是社區很強老百姓誰願意跑大醫院。」
除了實地探訪,網絡調研也同步展開。在界別微信聯絡群裡,委員們以網絡議政的形式群策群力、建言資政。一條條飽含著拳拳愛民心、為民情的信息不斷「刷屏」,大家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界別委員們參政議政的熱情。同時,來自省人社廳、省衛健委、省醫保局和德州、聊城市政協的協作調研報告也紛至沓來。結合前期的微調研、網絡調研和書面調研,2020年9月2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隊伍建設」界別協商座談會如期召開。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有些鄉衛生院的(同志)就給我們介紹,你看我們這留不住人,原來我們還能開個小刀,現在能開刀的人都想辦法上縣醫院去了,所以穩定現有的隊伍還是很難。」會上,省政協常委、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劉玉光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協商座談會上,界別委員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代表們開門見山,說現狀、談問題、獻良策,就當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的人員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工資待遇較低、農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水平不高等問題直抒胸臆、直擊痛點,提了「金點子」開了「好方子」。座談會現場氣氛時而凝重時而熱烈,直到會議接近尾聲,界別委員們仍意猶未盡。聽了委員們「掏心窩」的實在發言,省人社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周春豔,省衛健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馬立新,省醫保局一級巡視員歐陽兵及參會的有關市領導一一表態,將全面梳理短板弱項,找癥結、出實招,系統謀劃改進方案。
省政協常委、醫藥衛生界別活動召集人、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博導侯桂華在座談會上看到了大家的熱情和期盼,同樣也看到了希望。「希望下一步關注一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標準化建設,比如房屋面積應該多大,功能分區應該怎麼樣,人員按照什麼標準配置,比如是否按照服務人口,配備多少醫生多少護士。這些醫護人員的基本工資國家在財政上應該給予基本保障。再就是給醫生護士提供學習進步的機會,讓他們有晉升的通道。不斷地提高他們的醫療服務水平,提高他們的診治能力,讓老百姓越來越信任他們。通過座談會和調研活動,首先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有關部門也給了積極的回應,今後通過什麼角度怎麼能夠促進基本醫療衛生的發展,可能今後有很多文件會陸續出臺,對此我也是充滿了期待。」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無論是將「健康中國」列為2035遠景目標,還是山東把「健康強省建設」列入「九個強省突破」,回應的都是人民群眾對健康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當之無愧是群眾健康的「守門人」,是保障群眾基本醫療的「先遣隊」。加強基層醫療隊伍建設,重要且迫切。相信有了界別委員們的建言助推,政府、相關部門多方發力,定會重塑基層醫療健康堡壘,護衛百姓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