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步新」傳承醫者心——記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

2020-12-21 澎湃新聞
文:李熠楠、李歡、劉若燕、李婷

圖: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

指導老師:劉琳

此文首發於南昌大學新聞網

有訓路星火營 出品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創大樓三樓,消化內科內鏡中心的等候大廳。

來自安義縣的張大爺正焦急地在等候區踱來踱去,老伴被人扶進去了,咋還不見出來呢?「來來來,讓一下啊。」張大爺尋聲望去,趕緊拉住了說話的小護士,「姑娘,我老伴啥時候出來啊?」「您別急,阿姨被叫到號了後還要量一下血壓,去術前準備區打針評估後就會進手術室,做完了內鏡手術呢還要到復甦區復甦,等她醒了就會有人扶她出來,這一套流程下來大概兩個小時,您踏踏實實坐下來等,剩下的交給我們就好。」

護士口中的兩小時,就是進行內鏡手術的常態,每天都有五百多位患者要經歷這樣的兩個小時。數據顯示,消化內鏡中心的工作量2019年以12萬例位居全國第二。2019年消化內科的門診量逾33萬人次。這相當於每天都有904位患者就診。如此龐大的患者群體,若是用公交車拉來大概可以坐滿23輛。

        

巧思管理日爭新

面對每日近千人就診患者,如何在有限的醫護資源下把病人等候的時間縮到最短,不僅是對醫護人員戰鬥力的考驗,更是對團隊管理能力的挑戰。面對患者「一床難求」、「一鏡難求」的窘境,消化科管理團隊不斷創新服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以下簡稱一附院消化內科)對內鏡中心實行了分時段預約、分區候診、診室前候診的管理理念,還把查房醫生組成了機動組,他們在安頓好病房的病人之後要馬不停蹄地支援門診醫生。沒有提前預約掛號的病人也大多能當天看病,不會走空。

除了優化科室門診流程,他們還為急診患者提供了5條24小時不間斷的綠色通道。病人到了急診科,一旦確定是消化系統急症,消化內科的醫生就會在第一時間進行診治,是內鏡下急診止血、還是胰膽疾病,是小腸出血還是肝癌破裂出血亦或是消化道梗阻,每一種疾病都會有相關專業領域的醫生上手治療。這五條綠色通道24小時開放,消化科醫生風雨無阻,披星戴月,從病魔手中搶回了千萬患者的寶貴生命,也在全國形成了樣板效應。

在消化內科醫生心裡都有這樣的共識:醫生沒有上班和下班,他們從事的是和死神搶時間的職業,半夜被電話叫到醫院是常事。他們也清醒地知道,除了優化流程爭分奪秒,更要有先進的管理來保障專業能力。

除了既有的病歷點評制度和病歷自查制度,他們還獨創了一個詳細的獎懲制度,小到醫生有沒有遲到、有沒有寫好交班本、有沒有規範用藥,大到論文研究和科研項目,都會有專門的人進行記錄和獎懲,再經過科室主任和醫務處的層層把關和監控,絕不會讓醫生的失誤影響到病人的診療。

正是在這樣優秀的管理體制下,消化內科團隊的水平一路精進。一附院消化內科成為了江西省首個集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醫學領先學科」、「重點實驗室」、「高水平工程技術中心」和「消化疾病和內鏡疾病診療中心」於一體的臨床醫學優勢學科。數年來,消化內科多次被國家及江西省評為「優質服務崗」,「醫德醫風先進示範科室」,「國家工人先鋒號」,「人文愛心科室」,「國家三八紅旗集體」等。 

圖1:消化內科團隊合影

        

領異標新教研花

這樣踏實又強大的一個科室,他們有沒有遇到問題呢?

當然有,還是一個困擾消化內鏡領域多年的歷史性存留問題。

消化內科的手術60%都是通過消化內鏡技術去切除息肉腫瘤,但這種治療存在引發穿孔或術後出血等併發症的風險。在以前,內鏡穿孔之後都需要外科醫生進行修補,消化內科的醫生沒有這樣的能力,病人因為這樣的併發症往往需要外科開刀,內鏡微創手術變化成了大手術。

近20年來,消化內科主任陳幼祥帶著科研團隊一直致力於解決這個棘手的臨床難題。陳幼祥說:「儘管內鏡穿孔比例不高,但是落在每個病人頭上都是非常不幸的。」高難度消化內鏡手術相關併發症防治的關鍵技術及臨床應用便是在這一追求下結出的碩果,是繼幽門螺桿菌研究、胰腺炎研究之後拿到的第四個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也是今年江西省醫療機構獲得的唯一一個一等獎。依託這一成果,消化內科的醫生可以及時處理內鏡併發症,相關做法很快在全國推廣開來。

陳幼祥說道:「儘可能減少這種穿孔出血的風險,或者萬一穿了孔、出了血能夠通過內鏡微創手術來修補,把病人的損失降到最低點,避免了外科手術的創傷,我們所有的付出是值得的。」

圖2:陳幼祥正在使用內鏡為病人做檢查

 騏驥千裡,非一日之功。對待科研嚴謹又赤誠,是老一輩的科研精神,也是如今每一位消化內科人秉承的科研理念。中青年專家、副主任醫師洪軍波是這樣形容他們的科研的:「我們很多的技術開展其實是一代代的傳承。是像王崇文老院長、呂農華教授、陳幼祥教授這樣的核心骨幹帶著我們這些晚輩往前走。各方面新技術的開展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和風險性,這是無可避免的。有我們的幾個前輩做後盾,晚輩才能在這個環境裡如魚得水。」

消化內科有5位二級教授,9位博導,有25位碩士生導師。每年招收的學生有三十多個碩士生和博士生。這樣的教研團隊與某些大學的學院相比也不遑多讓。陳幼祥說:「如果是個碩士畢業來我科工作的年輕醫生,第一他必須保證考上博士。如果考不上博士,他在這裡的壓力很大。第二,沒有課題的醫生要做課題。遇到風險和問題老醫生都會幫助他,這是一個梯隊幫助一個梯隊。你幫助他一兩次,他這個人就成長起來。」在這樣一個2/3是博士人才,1/3有過國外留學經歷的科研團隊裡,年輕人有很大的壓力,更有很好的成長氛圍。

剛來到消化內科的醫生都會經歷一段時間的系統學習,在他們具備了單獨做治療的能力後就會有老師對他們進行考核,通過考核後依舊會有高年資醫生來幫助他們進行手術的把關。除了在科室裡向前輩學習之外,他們每年都有很多出國交流訪問的機會。即使在疫情期間,仍有兩位醫生在國外學習。

陳幼祥教授對年輕醫生抱有很大的期許。「長江後浪推前浪,我相信這批年輕人到了我這個年齡會比我做得更好的。」而在醫院其他科室同事們看來,「每回進行院內晉升面試考核,消化內科的醫生都是標杆,標杆是什麼呢——臨床做的好,有國家基金,有SCI文章和博士學歷。」

 消化內科的每位成員投入了自己的青春,以一顆醫者仁心為軸,綜合發展科研和教學的兩翼,為無數的病人撐起了一片廣袤的藍天。

圖3:消化內科開辦教研培訓班

              

護理不泯創新願

如果說消化內科的醫生是醫教研能力強大的特種兵,他們的護理團隊就是集後勤兵、宣傳兵等其他兵種為一體的綜合兵。

每逢節假日,護士長黃茜的手機就會響個不停,那是眾多出院患者發來的節日祝福,「雙節快樂,非常感謝你對我的幫助。」這些康復和認可的背後,是護理團隊的心血和付出。她們每四五天換一次班,每班人保證24小時值班隨叫隨到,吃和睡都在醫院,白天正常上班,晚上在醫院休息。除正常工作八小時外每天還有3-4個小時應對急診,這還不包括一些轉運病人、洗消內鏡、床單床位處置所需要的時間。

「能夠陪伴病人度過生命中一段艱難的時期,護理就是很有意義的。我們樂於做這件事。」黃茜這樣說道。

考慮到消化類疾病患者特別需要日常調理,他們特意創建了微信公眾號,患者可以在其中看到專業權威的網上課程、輕鬆詼諧的科普文和醫患間的暖心小故事……關注量達3.6萬。

消化內科的護理科研產出也在全院名列前茅,其中,軟式內鏡清洗消毒關鍵技術的系列研究和推廣應用項目於2019年獲得了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這不僅是一支不畏髒、不怕苦的綜合兵,也是一支有愛心、有耐心的綜合兵,更是一個專業尖、本領硬的綜合兵。

圖4:消化內科護理團隊(部分)

        

半個多世紀的奮鬥與努力,幾代人的付出與傳承,一附院消化內科終於成長為全國領先的醫療科室。他們是醫者、師者,也是創新者,在紅土地上走出一片消化領域的常新之地。在進行管理創新、教研創新和護理創新的過程中,他們不斷踐行著救死扶傷的醫學理念,妙手仁心品自高,擔得春光千百度。

相關焦點

  •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基地落戶靖安
    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 彭治賢、趙朝強報導:12月9日,江西省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與江西省靖安縣籤約,該院康復基地正式落戶靖安縣,同時舉行一附院靖安分院開工奠基典禮。一附院及宜春市、靖安縣黨政領導共同出席典禮。
  • 江西一家醫院進入全國百強,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今年復旦版《2019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已經公布了,本年度全國百強醫院分布在全國23個城市。北京協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繼續名列排行榜前三甲。江西省一家醫院進入全國百強,那就是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優化診療環境 ,深化優質護理服務—記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輔服務
    2019年7月,泰心康護憑藉其綜合實力、專業水準、全國200多家醫院的服務成功案例等優勢從多家競標公司脫穎而出,與醫療水平位於全國百強的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籤約合作,合力優化醫療衛生環境,助力院方深化優質護理服務內涵。
  • 南昌大學附屬宜春醫院正式揭牌!於秀明強調...
    南昌大學附屬宜春醫院正式揭牌!於秀明強調...11月12日,由南昌大學、宜春市人民醫院聯合共建的南昌大學附屬宜春醫院舉行揭牌儀式,這標誌著有著多年地校合作歷史的雙方在醫、教、研等方面邁出了新的合作步伐。
  • 寧波大學新添一家直屬附屬醫院,這是寧波大學第三家附屬醫院
    寧波大學又添一直屬附屬醫院!6月19日上午,寧波大學、鄞州區人民政府共建寧波大學附屬人民醫院籤約揭牌儀式在鄞州區文化藝術中心舉行。外加此前的兩家附屬醫院,分別為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和寧波大學附屬李惠利醫院(興寧院區和東部園區),寧波大學一共擁有三家直屬醫院。
  •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導視系統設計項目招標公告
    最亮眼的設計創意  如果您有才,如果您有信心,如果您願意  這裡,將是展示您價值的最佳舞臺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導視系統設計項目  有才您就來!  一、概況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歷史文化悠久。作為戰地醫院,南昌大學二附院始建於1927年,在八一起義的隆隆炮聲伴隨下,與中國革命共同成長。在社會各界的關心與支持下,醫院已然成為中部地區首屈一指的醫學重鎮,2020年6月,醫院紅角洲院區全面開業,標誌著江西省最大的現代化醫療綜合體落成。
  • 安徽醫科大學新添一所附屬醫院,這是安徽醫科大學第15所附屬醫院
    安徽醫科大學是安徽省辦學歷史最早的高等學校之一,是安徽省第一所高等醫科院校。學校前身是1926年始創於上海的東南醫科大學,1949年響應中共中央華東局「面向農村,走向內地」的號召,內遷安徽懷遠。1952年定址合肥,改名安徽醫學院。1985年更名安徽醫科大學。
  • 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舉辦腦科醫院成立大會
    受邀嘉賓有西安醫學院副院長張越林,陝西省醫學會秘書長張磊,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張亞卓,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洪濤,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劉永紅。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吳戈、院長閆紅林等醫院領導班子成員、腦科醫院名譽院長劉衛平出席本次活動,現場還有兄弟醫院代表、科室主任、護士長、相關科室人員及媒體記者等200多人參加。
  • 我校第一附屬醫院舉辦腦科醫院成立大會暨神經系統疾病學術交流會議
    西安醫學院副校長張越林,陝西省醫學會秘書長張磊,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張亞卓,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洪濤,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劉永紅受邀參加。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吳戈、院長閆紅林等領導班子成員、腦科醫院名譽院長劉衛平出席本次活動,現場還有各直屬附屬醫院代表、相關科室人員及媒體記者等200餘人參加。開幕式由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於照祥主持。
  • 攸縣人民醫院加入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護理專科聯盟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紀委書記寧曼榮(右)向攸縣人民醫院院長蔡文德授牌。攝影 楊鈺新華聲在線11月17日訊(通訊員 楊鈺新 記者 周培)11月14日,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攸縣人民醫院護理專科聯盟舉行授牌儀式,攸縣人民醫院正式成為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護理專科聯盟成員。
  •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燒鍋院區正式開業
    藉此契機,畢副局長提出了三點希望: 一是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傳承發展中醫藥為主線,落實吉林省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 三是要大力倡導大醫精誠的中醫藥核心價值理念,充分認識到遵循中醫藥自身規律,才是中醫藥發展的根本原則,認識到傳承中醫藥的根本因素是人,只有培養出真學、真信、真用的優秀中醫藥工作者,才能運用好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服務於人民。
  •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網際網路醫院甘南分院正式啟動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施秉銀出席活動並講話。副州長王芳,陝西國運教育慈善基金會副理事長李健,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總裁安思嘉,州衛健委、州人民醫院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出席活動。儀式上,出席活動的領導共同為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網際網路醫院甘南分院注沙啟動。
  •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橫琴醫院開工奠基
    原標題: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橫琴醫院開工奠基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橫琴醫院(橫琴新區中心醫院)暨橫琴至和國際生命科學中心開工奠基儀式23日下午在珠海橫琴新區舉行。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橫琴醫院(橫琴新區中心醫院)預計2023年底建成,建成後將委託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運營管理。
  • 蘇州市10強醫院:崑山市中醫醫院第九、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第四
    醫院掛牌設立國醫大師周仲瑛、夏桂成以及全國名中醫徐福松、單兆偉、劉沈林崑山傳承工作室,並設立鄭氏婦科、閔氏傷科、脾胃病、肺病、皮膚病、肝病等 6大院內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脾胃肝膽科引進上海長海醫院李兆申院士消化疾病科專家團隊、腎病內科引進上海瑞金醫院陳楠院士腎病內科專家團隊、肺病科引進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白春學教授呼吸內科專家團隊獲得蘇州市「臨床醫學專家團隊」引進A類項目。
  •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男性科:仁心仁術、築夢騰飛
    通訊員 蘇冰悅 11月6日,在重慶萬州召開的「中國性學會基層泌尿男科分會第二屆委員會選舉大會」上傳來捷報,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男性科主任劉伯龍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最終全票通過副主任委員的提名當選,成為該學會最年輕的副主委。
  • 鄭州市10強醫院: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第八、鄭州市中心醫院第三
    第五名: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省中西醫結合兒童醫院、河南省中西醫結合康復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是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國家中醫藥國際合作交流基地、國家中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
  • 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一附屬蒙醫中醫醫院揭牌儀式舉行
    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一附屬蒙醫中醫醫院揭牌儀式現場。 人民網呼和浩特10月19日電 (李睿)10月19日上午,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一附屬蒙醫中醫醫院揭牌儀式舉行。他說,內蒙古醫科大學和呼市蒙醫中醫醫院,立足各自特點、發揮自身優勢,共建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一附屬蒙醫中醫醫院、蒙醫藥中醫藥臨床博士培養基地,這是雙方務實合作的開始,也是一次醫、教、研深度融合的積極探索。
  • 2018江西科學技術獎名單公布:150個項目獲獎,南昌大學等高校!
    ),雷宇鵬(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陳紅霞(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於紅剛(武漢大學人民醫院)2、項目名稱:消化系統免疫調節及機制主要完成人:白愛平(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呂農華(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郭媛(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萬萍(南昌市第九醫院)3、項目名稱:頸部交感神經節P2X信號介導心肌缺血引發交感興奮反應及其調節主要完成人:梁尚棟
  • 南方醫科大學第七附屬醫院揭牌!
    5月30日,南方醫科大學第七附屬醫院揭牌暨創「三甲」及抗疫表彰系列活動在南海醫院舉行。4年後的今天,我們在此共同見證南海醫院揭牌「南方醫科大學第七附屬醫院」和啟動「三甲」工作,希望醫院秉持「大南醫」理念,以創三甲為抓手,以籌建「全科醫學學院」為契機,全面推進全科醫學建設發展,將全科醫學打造成為醫院最具競爭力的閃亮品牌,南方醫科大學全科醫學的高水平發展,為服務區域衛生事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2019十大新聞正式揭曉
    在1月17日的反饋會上,專家組王景娃組長宣布: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山東省眼科醫院)的現場評價成績符合三級甲等專科醫院標準要求,順利通過三甲醫院等級覆審現場評審。二、全國人大代表史偉雲教授返魯,傳達會議精神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眼科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山東省眼科醫院)院長史偉雲教授返回工作單位,第一時間召開全體職工大會傳達兩會精神。會議由山東省眼科研究所副所長、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山東省眼科醫院)副院長高華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