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老建築發生新故事,才發現歐式樓體上有中國元素裝飾

2020-12-21 嵊庀沝a1

近日,哈爾濱市政府公布了擬定的第五批歷史建築名錄,這裡面一批建國前的歐式建築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這批老建築保持了哈爾濱歐式建築一貫的華麗特點,你要是細品,上面竟然還有許多的中國元素,像中國結、回文、蝙蝠……歐式建築上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的中國元素,這裡面竟然有哈爾濱初建時的一段故事。27日,參與擬定第五批歷史建築名錄的相關專家,詳解不為人知的老哈爾濱風情。

陌生又熟悉,老建築上的中國結

哈爾濱市政府發布的擬定第五批歷史建築名錄中有十多處建築都屬於這種情況,均位於道外區靖宇街北側,記者粗略統計,包括北二道街18號樓、北三道街28號樓、北八道街3號樓、北八道街8號樓、純化街56號樓、昇平街76號樓、北五道街61號樓、北九道街9號樓等。

由于靖宇街周邊正在進行改造,部分老樓被封閉,記者只走訪了部分的老建築。

北八道街3號是一棟年代久遠的老建築,與8號樓隔道相對,樓身表面已經被煤煙燻黑,建築風格華麗繁複,一看就是歐式的建築,但是樓體表面裝飾,仔細看大部分是中式風格的。二層窗外有歐式券柱,券柱表面卻被處理成席草紋形式,簷下牆板和牛腿布滿牡丹、葡萄、蝙蝠等中式圖案裝飾。在樓角的位置還裝飾著一處中國結,有明顯的祈福寓意。

道對面的8號樓,建築整體風格為歐式,無拱窗,與3號樓相比風格又為之一變,但不變的仍然是中國元素。在房簷下是一排花格欄,總共十多個,細看每個花格裡的裝飾元素都不同,能辨認清楚的包括梅花、蝙蝠、蝴蝶等,滿滿的都是中國風。

圖案裡還有中國故事

「不要小瞧這些圖案,許多圖案裡有故事,不只是吉祥如意那麼簡單。」家住九道街的張大爺告訴記者。

從五道街一直到九道街,這些有故事的老建築由於破損較重,有些還被定為危房,所以,基本上都被騰空,只在一樓的門市還有個別的被外地的商販租用。轉了幾天,在26日傍晚才終於找到一位在此常住的居民。

據張大爺介紹,他從小就是在這附近長大的,一直沒有離開過,小時候就發現他們家所在的這片老房子,與哈爾濱市其他的老樓有所不同,別看都是歐式的老樓,但是有些圖案和裝飾與別的老樓不同,看著讓人覺得親切。

「老輩人說這些東西都能祈福,就和我們小時候看的年畫差不多。」張大爺說,至於這些中國風格的裝飾為啥會出現在建國前的老建築上,他也說不太清楚,估計是和當年的房主的身份和品位有關係,把這些圖案放到牆體上,代表了房主的一種美好願望。

張大爺說,除了風俗習慣之外,有些中國風格的裝飾背後還有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比如北八道街8號樓上面的花格欄,細看裡面還有人物,講的是歷史故事,「以前有些老輩人還能說清楚。」

專家:原房主是中國人

據哈爾濱文史館副秘書長李榮煥介紹,之所以老的歐式建築裡出現中國元素,因為是中國人建的。

李榮煥副秘書長是哈爾濱擬定第五批歷史建築的論證工作參與者之一,據他介紹,擬定第五批名錄中列入了一大批帶有中國元素的歐式建築,這批建築表面看是歐式的,但實際上房主都是建國前中國的大資本家,建築實際的構造還是以中式元素為主。

道外區也叫傅家甸,在建國前是中國人居住的地方,中國的民族資本家都在這裡居住。比如雙合盛火磨廠的老闆,也是哈爾濱商會的會長張廷閣就居住在道外。「這些民族資本家大多來自關內,山東、河北居多,他們從小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和教育,骨子裡有傳統文化的情結,而身處哈爾濱這樣一個大都市,又受到西方時尚的衝擊,所以在建造住宅的時候,就形成了中西合壁的風格。」李榮煥副秘書長說,他們選擇歐式的建築風格,又加入了中國元素,看似矛盾又不違和,成就了哈爾濱獨有的建築形式和風貌,即中華巴洛克建築。

在這次列入的第五批名錄十多座類似建築上,能看到松鶴、金蟬、桃子、鹿、蝙蝠等等,中國特點明顯的裝飾元素,還有萬字紋、中國結和回文等中國圖案,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有助於延續街區的文化氛圍,是哈爾濱歷史建築的瑰寶。

而且在論證的過程中,專家們還發現,這批建築外立面有明顯的歐洲風,而「裡子」還是中式的,像許多建築是四合院的形式或者是前店後廠的形式,「與純粹的歐式建築有明顯的區別,從中能看出中國的民族資本家務實的作風,他們與國外的資本家不同,並沒有全面西化,歐式的奢化保持在表面,實際上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主要還是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

相關焦點

  • 手繪工坊製作的哈爾濱老建築系列
    看到手繪工坊製作的哈爾濱老建築系列,才明白原來建築從來都是和繪畫息息相關的,真正體會到這種獨特的建築藝術語言和其所表現的透視空間美感。下面就讓我們跟隨手繪大師的作品,一起來了解那些哈爾濱的百年建築和百年歷史。
  • 哈爾濱的老道外,每個角落都有一段屬於你的回憶
    導言:哈爾濱市道外區,人們喜歡稱呼它老道外。因為那裡有老哈爾濱人生活的真實寫照。這些年,老道外的好多老房子都因為房屋改造相繼拆除了。今天,大家和小編一起追憶老道外的那些故事。據史料記載,20世紀初期時,有一批幹練精明的商業精英,率先在南二道街開起了商鋪,在道外蓋房子。由於當時道裡、南崗「洋房」較多,那些中國工匠在道外蓋房時就效仿著用中式建築手法,清水磚牆,白灰勾縫,雕花圍堰,建造起了一座座典型的中式小洋樓。道外現在的風光,雖然不能叫絢麗,但是也是十分有韻味的,歷史的沉澱味道十足。
  • 哈爾濱中央大街有一家「中央書店」,滿滿歐式氣息,遊客大開眼界
    最近,我從上海來到哈爾濱旅遊,哈爾濱這座城市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因為這座到處都是歐式建築,充滿了濃濃的異域風情,尤其是中央大街,更是歐式建築的露天博物館,當我在中央大街遊覽時,還無意中見到了這麼一家與眾不同的「中央書店」。
  • 哈爾濱東大直街上建於1905年的神秘建築
    在哈爾濱東大直街281號,有一棟折衷主義建築風格的歐式建築,始建於1905年,磚木結構。建築全貌從他的建造年份來看,這棟建築屬於是在哈爾濱建設較早的歐式建築行列。建築的整體是淡綠色,這種顏色在歐式建築中還是比較少見到的,不知是建設時就是這個顏色還是後來維修粉飾變成了現在的顏色。整體建築呈對稱風格簡潔明快。窗楣的處理很有設計感。主牆體表面以規律的裝飾線條加以裝點,盡顯精緻典雅之風。建築頂部的女兒牆輪廓多變的設計思路,體現了歐式建築的精華,也是整幢建築的點睛之筆。在建築的兩側還各有兩個陽臺的設計,陽臺的周圍是鐵藝的圍欄。
  • 哈爾濱為什麼被稱為「東方小巴黎」
    02哈爾濱中央大街的前世今生漫步於哈爾濱中央大街,兩側都是16世紀、17世紀的歐式風格建築,一座座風格迥異的歐式建築充滿了濃鬱的歐式文化色彩和異域風情尤金諾夫早期曾經在法國學習建築,正是因為有尤金諾夫參與,才有了今天馬迭爾賓館歐洲新藝術運動建築的風格。
  • 中國「東方小巴黎」,歐式建築數不勝數,就在東北
    這個地方不僅有歷史的氣息,還能感受到現代的藝術感。它是一座罕見的城市,也深受全球遊客的喜愛。事實上,中國有這樣一個城市,在東方被稱為小巴黎。這座城市有許多歐洲建築。即使教堂的數量太少,這個城市還是在中國東北部。是哪個城市?為什麼叫小巴黎?我們去看看這個城市是不是你的家鄉。這個城市是哈爾濱。作為黑龍江省省會城市,面積很大。除了瀋陽,它是中國東北第二大城市。
  • 哈爾濱70%的美景都在這條街,又好玩又好吃,還能拍出時尚大片
    因此有很多人說,到了哈爾濱若不去中央大街,就白去了。經歷了百年滄桑的中央大街,它那深厚的文化底蘊,獨特的建築風情,還有一個個歷史故事,都成為這座城市最深沉的魅力。說起中央大街的書店,不得不讓人想起中央書店,它是一座百年老建築了,被稱為中央大街最文藝的地方。你若是喜歡安靜帶些小情調的地方,一定要到中央書店打卡。它的外層是深紅色頂樓,白牆粉黛,加上古典廊柱,舊式拱形窗戶……典型的歐式建築特色,是很好看的拍照背景。
  • 哈爾濱市西大直街百年歷史建築,老鷹樓的故事
    有粉絲投稿想知道哈爾濱市南崗區西大直街老鷹樓的故事,想知道老鷹樓上的老鷹去哪裡了。今天我們就來到西大直街65號跟利群街交叉口處,尋找老鷹樓的故事。1898年開始,哈爾濱的中心區域就是現在紅軍街跟大直街這條十字線。從這個十字線開始展開建設,當時主要居住人群以俄國人跟猶太人為主。我們在三類保護建築不可移動文物告示牌上找到信息,建築年代未知,磚混結構,裝飾藝術運動風格,這個信息顯然不能讓我滿意。打量一下建築的形狀,發現只有一個單元入口,地理位置有多條主幹道交匯。
  • 哈爾濱1922年建,是中國目前唯一開放的典型拜佔庭式建築
    它是1922年建在奮鬥路,1930年重建於東大直街,設計效仿了土耳其伊斯坦堡的索菲亞教堂,是中國目前唯一開放的典型拜佔庭式建築拜佔庭式建築是一種建築的藝術形式,以宗教為背景。該建築具有鮮明的宗教色彩,其突出特點是屋頂的原型,哈爾濱道裏區的聖·索菲亞教堂也是典型的拜佔庭式建築房頂的造型十字是希臘十字,四條臂長長度相等。
  • 海派建築|中國傳統建築八大派系
    外灘是海派風格的起點,1845年上海確立第一塊英租界,新奇的西式建築登陸上海。1849年英國領事館縣城才是外灘建築群中現存最古老的建築,採用文藝復興建築風格,主體為兩層磚木結構,立面採用半圓形,平拱式窗洞,底層設計有無孔劵廊,還有隨處可見的多種古典注釋。隨後越來越多西式建築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 建築裝飾照明_2020年建築裝飾照明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據悉,這是繼2016年建築裝飾藍皮書創始本出版發行之後,建築裝飾藍皮書課題組在行業調查的基礎上,以創新發展為主題,編寫了2017版中國建築裝飾行業發展報告。    很多業主在裝修新房前都會選擇找裝修公司來精心設計一番自己的新家。
  • 中國第一條商業步行街在哈爾濱,建築太美,遊客多來吃冰棍買紅腸
    哈爾濱的中央大街,就像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廈門的中山路一樣,是一個城市的地標,即使你沒來過,也一定聽過。中央大街的形成要追溯到1898年,最具特色的就是整條街由方石鋪成,街道兩旁有建有歐式及仿歐式建築71棟,並匯集了文藝復興、巴洛克、折中主義及現代多種風格市級保護建築13棟,是中國國內罕見的一條建築藝術長廊。中央大街最熱鬧的時候就是在晚上,當燈光亮起來,美不勝收,遊客大都也會選擇夜晚來感受這璀璨的夜景。
  • 哈爾濱西大直街34號洋房背後的傳奇故事
    從之前介紹過的國際飯店向南步行幾十米,來到西大直街18-34號就看到一棟呈L形布局,立面用通體壁柱裝飾,磚混結構,裝飾藝術運動建築風。主體為黃色,樓體線條簡潔,大氣。建於1940年,原為日本南滿鐵路林業公司辦事處,1945年哈爾濱解放後,中東鐵路重新被蘇軍控制,改稱「中國長春鐵路」,滿鐵林業公司改組為中長鐵路林業公司。
  • 中國最具異國風情城市:一街建築涵蓋西方4大流派,僅用20幾年
    來哈爾濱,千萬不要錯過它的老火車站,因為它有一段特別的跨國歷史。據史料記載,哈爾濱站始建於1899年10月,是原中俄共同修築的東清鐵路(中東鐵路前身)的中心樞紐站,先後經歷了四次站房改造。如今,哈爾濱站是哈齊高速鐵路、哈牡高速鐵路和哈佳鐵路的始發和終到站。
  • 哈爾濱這條街比中央大街早30年,這裡是哈爾濱這座城市的起源地!
    哈爾濱學院客座教授 李榮煥這個建築是上世紀1915年建成的,當時就是老鼎豐在這兒經營,它也是哈爾濱中華巴洛克比較典型的建築之一。它這裡頭有鹿,有葡萄,有松鶴,都是中華民族的吉祥物。它一直都是哈爾濱比較火的商業所在,已經經歷了105年,當時這條街也是一個比較繁華的商業一條街。隨著歷史的沿革,今天它依然還有它的生命力。
  • 楊浦百年市政之旅,發現楊浦那些有故事的建築!
    其中,市政府新廈居於十字形廣場的頂部,工務局等市政府所屬8個行政機關的辦公用房分列左右;中山大禮堂、圖書館、博物館等其他公共建築,錯落有致地散布在廣場內,河、池、橋、拱等點綴其間。從外觀造型看,市政府新廈採用「塗彩飛簷梁柱式」,是一座具有濃鬱的中國古典風格的中國宮殿式大廈。
  • 哈爾濱有一條百年商業街,冬天在街上吃冰棍,是哈爾濱人的驕傲
    一到冬天,很多人就不是在最南面避冬,而是去最北邊看雪,東北迎來了今年的觀光季節,很多人來到東北,第一站是哈爾濱,經濟雖然不及其他省會,但有亞洲最長最繁華的商業街。這條商業街是被稱為東方小巴黎的哈爾濱中央大道,大部分中國的大城市都有商業步行街,比如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廣州的上下九等,但是,哈爾濱的中央大街是全國最有特色和風格的步行街。
  • 哈爾濱火車站前有一座老教堂,遊客都來打卡,竟不知道這裡是墳墓
    哈爾濱是黑龍江省的省會,位於我國的東北地區,這座城市不僅因為壯麗的「北國風光」而被譽為「冰城」,而且歷史底蘊也非常深厚。只要來過哈爾濱旅遊的朋友,應該都會被這裡各種各樣的歐式建築,尤其是老教堂印象深刻,難怪哈爾濱還被稱為「東方莫斯科」。
  • 哈爾濱最長的步行街,嘗地道的俄式西餐,吃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沒有到過中央大街,就不能說來過哈爾濱」,中央大街不僅是哈爾濱最長的步行街,還包括西方建築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四大建築流派,三家俄羅斯料理最有名,吃華梅西餐廳、馬茲迪爾餐廳、波特曼餐廳、更有名的馬迭爾冰棍。
  • 東北最「洋氣」的城市,滿大街都是歐式建築,姑娘穿著都很時髦
    說起東北,人們總是有「生硬的印象」,例如,紅色和綠色的大花上衣,例如說話感覺很大的阿姨,比如被煙燻著的烤肉店等,一言以蔽之,東北地區似乎不適合「西洋味」這個詞,但是東北地區有其他城市,那就是哈爾濱。哈爾濱是黑龍江省的省會,自古以來就被譽為「冰城」,去哈爾濱的朋友們都知道,哈爾濱的城市建設具有「異國風情」,睜大眼睛一看,處處都是歐式建築,具有獨特的風格。哈爾濱的代表性建築索菲亞大教堂就是最好的代表之一,矗立在哈爾濱市中心的這座教堂以獨特的建築風格和歷史潛力不斷吸引來自各地的遊客,是哈爾濱必去的旅遊景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