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長興」百裡翠竹長廊風景線一隅。
綠竹猗猗,竹韻悠悠。作為擁有中國最大竹林景區——蜀南竹海和四川竹資源最富集地區之一的宜賓,不僅有著富集的竹資源、秀美的竹景觀,還有著深厚的竹文化。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考察時指出:「要因地制宜發展竹產業,讓竹林成為四川美麗鄉村的一道風景線」,為宜賓竹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2018年以來,宜賓先後出臺《竹產業發展工作意見》,制定《竹產業發展總體規劃》《竹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明確竹產業發展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以及構建「一海一帶三區五園」發展格局;
2019年6月13日,首屆中國(宜賓)國際竹產業發展峰會暨竹產品交易會在宜賓開幕,國內外700餘名嘉賓齊聚宜賓,共同領略「中華竹都,最美竹海」的魅力;
2020年12月1日,全省竹林風景線暨林業園區建設現場會在宜召開,各市(州)齊聚宜賓共同推動全省林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和竹林風景線高標準建設;
……
如今的宜賓,翠竹環繞、綠道相接、萬竿成海的竹林風景線生態畫卷漸次形成,竹林與山川風物、自然氣象、特色民居相映成趣,宜賓正以竹為媒,譜寫竹產業發展新篇章。
聚竹成林繪竹成景
點、線、面打造竹旅融合
走進李莊鎮高橋村,映入眼帘的是竹庭院、竹遊道、竹建築、竹民宿……到處彰顯出竹文化底蘊。高橋村是宜賓市竹林風景線建設中湧現出來的代表村落之一,依循詩歌《十一月的小村》描繪的意境打造,是一個集「休閒農業、特色餐飲、親子遊玩、研學教育、農事體驗、商務會議」等功能於一體的「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竹特色農旅融合鄉村振興示範村。
「在所有的竹建築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高橋村的標誌性竹特色建築——雨霖亭,該建築具有極強的觀賞性和實用性,其外觀造型和結構設計均屬原創,鳥瞰其外形設計是一片竹葉,與『竹』主題高度契合。從側面看像古代冠冕,同時也像博士帽,也有著美好的願景和寓意。」施工方宜賓市三鼎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陳興偉表示。
據高橋村支部書記胡楊介紹,「高橋村第一產業以竹子、柑橘為主,繼而發展竹編、竹工藝品等;第二產業則是依託宜賓白酒、翠屏茶葉等,結合竹編藝術包裝成為極具特色的高橋竹村的竹酒、竹茶等;再在一二產業的基礎上,打造富有鮮明竹文化特色的鄉村振興傳統村落,帶動以竹特色田園餐飲、民宿、美學生活館、親子教育、青少年兒童戶外研學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
高橋村只是宜賓竹產業轉型發展的一個縮影,據了解,宜賓為充分做好「竹業+」文章,打造最優「竹景區」、傳承最美「竹文化」,將高規格打造「大竹海」旅遊環線,在竹資源富集區建設10個竹特色鎮和100個竹特色村,目前已建成連接6個示範基地、5個產業園區、7個特色鎮、35個特色村的翠竹長廊290餘公裡,完成江河沿岸造竹20萬畝,在長江及其支流兩岸建成獨具特色的水岸翠竹綠廊110餘公裡。同時加快推進臨港龍頭山竹文化主題公園、中國竹工藝博物館和大師工作室,預計將於2020年底完工。
科技興竹點竹成金
高質量發展竹特色產業
宜賓擁有著豐富的竹資源,近年來,宜賓紙業依託本地豐富的竹資源優勢,全力實施「竹漿紙一體化」發展戰略,其「金竹」全竹漿本色生活用紙以其「全竹漿、竹本色、無異味、無雜質、手感好」等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愛。
據宜賓紙業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公司正積極推動竹漿造紙二期項目建設相關工作,項目完成後,公司漿紙總產能將超過120萬噸/年,年用竹量230萬噸,年竹農收入近14億元,將建成中國最大的竹漿造紙企業。
如今,宜賓的竹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據悉,目前全市現有竹產業加工規上企業46戶,已形成以竹漿紙、竹纖維、竹食品、竹家具、竹日用品、竹工藝品等多門類的竹加工體系。
據宜賓市林業和竹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2019年底,宜賓竹林總面積達350餘萬畝,約佔全市森林面積983.7萬畝的36%;竹產業總產值實現218.89億元、較2017年增長207.42%;規模以上竹企業39家,竹加工業總產值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例為3.4%,對規上工業增加值貢獻率達1.4%,帶動全市竹農年人均增收1630元。
宜賓用「竹」鋪設出一條竹產業致富路,用「竹」構建起一道長江上遊生態屏障,書寫綠色生態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