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神經系統
脊神經與脊髓相連,共31對,由前、後根在椎間孔處匯合而成,包括8對頸神經、12對胸神經、5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和1對尾神經。
脊神經都是混合性神經,前根為運動性,後根為感覺性。
除第2~11胸神經的前支外,其餘脊神經的前支分別交織成神經叢,包括頸叢、臂叢、腰叢和骶叢。
1.皮支 自胸鎖乳突肌後緣中點附近穿出,呈放射狀分布於頸前外側、肩、頭後外側及耳廓等處的皮膚。
2.膈神經 運動纖維支配膈肌的運動。
1.肌皮神經 肌支支配肱二頭肌等,皮支分布於前臂外側皮膚。
2.正中神經 肌支主要支配前臂前群橈側的屈肌、手掌外側肌群;皮支分布於掌心、魚際、橈側三個半指掌面的皮膚。
3.尺神經 經尺神經溝進入前臂。肌支支配前臂前群尺側的屈肌、手掌內側和中間肌群;皮支分布於手掌尺側及尺側一個半指、手背尺側半及尺側兩個半指的皮膚。
4.橈神經 沿橈神經溝向外下。肌支支配上肢的伸肌,皮支分布於上肢背面、手背橈側半及橈側兩個半指的皮膚。
5.腋神經 繞肱骨外科頸的後方至三角肌深面。肌支支配三角肌,皮支分布於肩關節周圍的皮膚。
肱骨中段骨折易損傷橈神經,導致上肢伸肌癱瘓而出現「垂腕症」。肱骨下段(肱骨髁上)骨折易損傷尺神經、正中神經,使所支配的肌癱瘓而出現「猿掌」;若肱骨上段骨折(或肩關節脫位)時,易損傷腋神經,導致肩部皮膚感覺喪失、三角肌癱瘓。胸神經前支在胸、腹壁皮膚分布具有明顯的節段性。第2胸神經前支分布於胸骨角平面,第4、6、8、10對胸神經前支,分別分布於乳頭、劍突、肋弓和臍平面,第12胸神經前支分布於恥骨聯合與臍連線中點平面。
股神經(參與膝反射) 經腹股溝韌帶深面,於股動脈外側進入股三角。肌支支配大腿肌前群,皮支除分布於股前部皮膚和小腿內側面及足內側緣的皮膚。
坐骨神經 為全身最粗、最長的神經,經梨狀肌下孔出骨盆,在臀大肌深面、經坐骨結節與股骨大轉子之間下行至大腿後面,在股二頭肌深面下降達膕窩上方分為脛神經和腓總神經。坐骨神經本幹分布於髖關節和股後群肌。
根據坐骨神經在臀部的走行,臀部的外上部遠離坐骨神經,且肌層肥厚、便於藥物吸收,是臀部肌內注射的部位。
(1)脛神經:為坐骨神經本幹的直接延續。肌支支配小腿後群肌、足底肌,皮支分布於小腿後面及足底皮膚。
(2)腓總神經:
行程:沿膕窩外側緣下降,繞腓骨頸外側向前下,分為腓淺神經和腓深神經。
腓淺神經除支配小腿外側肌群外,還分布於小腿外側、足背及第2~5趾背的皮膚。
腓深神經穿小腿前群肌至足背,分布於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和小腿前面及第1、2趾相對緣的皮膚。
腓骨頭骨折時很可能損傷腓總神經,出現「馬蹄內翻足」。
若脛神經損傷,因小腿後群肌收縮無力,出現「鉤狀足」。
上圖為馬蹄內翻足,下圖為鉤狀足。
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讚的習慣,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讚,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
http://www.twyhy.com
資料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將予以刪除(如有雷同,解釋權歸《脊祥萬歲》所有
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