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人生沒有迷茫過?
其實,能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真的是很難的。從古至今,能夠有意識、有方向前進的人是不多的。
很多人或許覺得不服氣,他們說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因為人人都愛錢,人人都喜歡買車買房子,他們想要擁有很多東西,想要讓很多人都喜歡他們……
「生命就是一團欲望,欲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叔本華所說的這句話,就是這些人的情況。
不能說他們的欲望是錯誤,只不過,你的人生所求,就只是這些東西嗎?
欲望不等於理想,它不是志氣。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貪嗔痴的種子,欲望一方面是來源於人本性的貪婪自私佔有欲,一方面又受制於社會世俗的偏見影響——大家都在這麼想,所以你也在這麼想。
一個人的成功和「好」,是靠什麼來證明的?物質財富的多少,名氣和地位的高低。
這是世俗的判定標準,很多成年人仍然像是學校裡的小孩子那樣,按照被制定的規則和別人的期望而活著。
我並反對這些,我反對的是一個人在面臨內心期盼和世俗欲望相衝突的時候,熄滅了自己的熱情。
你對什麼動心,什麼就是你的命運。
無數事實證明,自欺欺人是沒有好果子吃的,你想要什麼,你有什麼,你能做什麼,還是要想清楚的。
所謂人生,不過是拿你所有換你所求,這是世界的根本法則之一。
香港明星劉德華很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從跑龍套開始,受周潤發提攜開始走紅,在後來的「四大天王」中,他沒有黎明的帥氣俊朗,也沒有郭富城的舞姿,更沒有張學友的唱歌天賦,劉德華有的就是努力二字罷了。
「把努力變成自己的一個習慣就可以了,你不會有壓力。」
劉德華想做明星,他想紅,那就一直付出就是了,雖然是個「笨小孩」,但他從沒有放棄過努力。既然知道想要的,既然自己所有、所能還不足,拿你所有換你所求,那就儘可能縮小兩者之間的差距就好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笨小孩也會迎來春天的。
人生就是如此,各有所求,求仁得仁而已。
很多人的苦惱就在於,他們也想做劉德華,但他們又不願走劉德華的這種「笨路」,堅持口述日記、鍛鍊身體、常年自律、磨練演技和歌喉、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數十年如一日的勤奮努力,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太苦了。
那還說什麼呢,你資質、能力跟不上,又不想努力去彌補,那還有什麼希望呢?乖乖回去做個庸庸碌碌的芸芸眾生去吧。
更糟糕的是還有一種人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他們在生活中一如常人,但他們就像是遊戲裡沒有被充分激活的角色,靠半條命活著。現實中的那些他們也在嘗試,但終究不是想要的,所以他們老覺得生活很平淡無趣。
多少人都是這個樣子,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這樣的人,要麼是自己覺醒過來,要麼是被別人或其他因素所啟發,要麼是終生執迷不悟。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舉過一個例子,西方聖誕名曲《鈴兒響叮噹》的作者是約翰皮爾彭特,他一生做過很多職業,如教師、律師、商人和牧師等,但都不太如意。
直到87歲,約翰皮爾彭特在參加完聖誕節後趕著雪橇回家的路上,嘴裡隨意哼唱出了《鈴兒響叮噹》——如果他能夠早點找到自己的想要的和所有的呢?
認識自己是一門很重要的人生課,只有正確的評估自己,才能對自己做出正確的判斷,人生珍貴的光陰也不至於浪費那麼多。
還是那句話,要勇於追隨內心的熱情,如果沒有找到,那就一直找。我覺得,這個熱情就是人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