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自古以來,黃金就是財富的象徵,黃金也和錢劃著等號。在現代社會中,黃金和美元可直接換算,各國外匯和黃金也是關聯性極強。所以,國內的人都很愛黃金,穿金戴銀成了體面和富裕的象徵。
在我國有一習俗,男女談婚論嫁之時,往往會採購金器,因地區、經濟實力差異,分三金、四金等區別,項鍊、戒指、耳環、手鐲等飾品已成了結婚必須。與身邊朋友聚會時,時常會聽到各位夫人們談論金器,我買了什麼,你又買了什麼,言談之中無不透露出對金器的喜愛。
中國人愛買黃金在全球都是出了名的,中國大媽曾經掃空美國價值千億的黃金,讓一眾華爾街巨頭毫無辦法。都知道中國人有錢,老外也是想盡了辦法賺我們的錢,但是在黃金市場,無需任何營銷手段,中國人購買黃金的熱情一直是高漲的。
最近我國市場黃金價格高達510元每克,小編記得早幾年給女朋友購買項鍊時,當時金價才三百多一克。這也能看出黃金的保值率,正是因為其恆久不衰的價格,讓黃金市場一直表現強勢,人們對於黃金的購買熱情一直不減。俗話說"亂世藏黃金",無論在任何時候,黃金都是硬通貨,所以國人對於黃金的態度一直都是"買買買"!
國人對於購買黃金如此熱情,可前往印度旅遊的人,為何對於印度1500塊錢的大金鍊子無動於衷呢?印度人對此也是非常不解,在他們的認知中,中國人很愛買黃金,他們的黃金價格如此之便宜,為何得不到中國人喜愛呢?戴上大金鍊子出門多麼體面,這不正好可以滿足他們的虛榮心嗎?
那麼為何去印度旅遊的國人一改常態,對於熱衷的金器無動於衷。在大多數人印象中的印度,多是比較貧窮與落後,或是網上的"開掛"新聞,或者是電影中的女性權益得不到保障。其實印度目前對外界所表現的,已經算是加以修飾,真實的印度比我們所了解的還要貧窮,階級分化也更加嚴重,貧富以及男女地位差距非常明顯。
而經濟發展的差距,也決定了印度人眼中的金飾和我們是不同的。印度人的金飾,大多數比較誇張,金鍊子和麻繩一樣粗,有些誇張的項鍊看起來就像是餐布,對於國人來說,這種造型過於的誇張。而且印度的金飾並不是純金,一克100塊錢的黃金想來純度不會太高。
而中國人買黃金是哪種心理呢?首先必須是純金,不滿足我國市場黃金純度要求的,在國人眼中都算不得黃金,最多只能算是金屬。另一方面國人購買黃金多分為兩種,一種是理財投資,多購買金條、金磚之類。而購買金器飾品的人,其追求的更多是造型的小巧以及精緻,這點印度所賣黃金滿足不了。
或許放在幾十年前,對於印度的這種大金鍊子國人會買,但是如今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國人在消費方面要求更高,而且也變得更加理智,而印度的消費觀念和我們以前很像。因此前往印度旅遊的人,更多的則是看看風景散一散心,對於購買黃金,完全提不起欲望。
印度這些年雖然一直在模仿我國,但是有些情況是無法模仿的,體現在了文化、飲食等很多方面。就拿飲食來說,印度人吃飯只用右手,而且喜歡用手抓,因為他們的左手是用來上廁所的。還有印度人喜歡喝恆河水,一邊在恆河中洗澡,一邊喝著恆河水,這不是在喝自己的洗澡水嗎?小編曾有朋友親口嘗了一口恆河水,為他味道說是形容不上來,就是怪怪的味道,而我最後也沒能鼓起勇氣"品嘗"。
其實國人之所以不買印度黃金,總結起來主要就兩點,第一印度黃金純度太低,買回來沒有什麼用,基本上和"垃圾"無異。第二造型過於誇張,給人一種土豪感覺,即便是買了也無法佩戴,如果佩戴這樣的大金鍊子走在街上,得到的必定是異樣的目光,與購買金器初衷差距太大。
不知道朋友們去過印度沒?對於印度的大金鍊子是否產生過購買慾望?在這裡小編給大家提個醒,如果去往印度旅遊,可以到金店參觀,但是購買時切記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