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少數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民族舉行的時間不同,但是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而二十四號,今年的火把節是在今年陽曆的8月13日,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讓我們趕緊來看看都有哪些傳統美食吧!
一、坨坨肉
坨坨肉是彝族地區的一道傳統的美食,彝語稱"烏色色腳", 意思是豬肉塊塊,因為形狀呈「坨」狀而得名。坨坨肉的製作方法眾多,城鄉之間也有不同,傳統的家常正宗坨坨肉的製作食用方法如下。
(一)所需食材
高山上無汙染的原生態雞、豬、羊、牛新鮮的瘦肉、木姜子根粉、精鹽、辣椒粉、花椒粉、味精、蒜泥水
(二)製作過程
製作方法與步驟:
1、將剛宰殺的雞、豬、羊、牛等鮮肉砍成拳頭般大小的肉塊;
2、在一口大鍋中倒入山泉水,放入肉塊開始煮
3、煮開後,再大火繼續煮大約半個小時後,小火燉(煮牛羊肉時間要延長半至一小時左右);
4、煮至血水泡沫全部消盡而肉湯清白後兩三分鐘時,即可撈出放簸箕上
6、在簸箕內趁熱就給肉塊撒上適量精鹽,塗抹均勻後待湯水滴盡至肉不冷不熱;
7、將肉塊分裝在盤子內端上桌食用。
(三)食用方法
1、放入適量精鹽後直接食用,這種食用方法能夠保證肉最原始的味道。
2、自己根據個人的口味調配醬料,用煮好的肉塊蘸著吃。
3、吃時配一碗小涼山土法醃製的幹酸菜湯(有去油腥的作用)。
二、苦蕎餅
苦蕎餅是由苦蕎和自發粉為主要食材做成的,製作方法簡單。
(一)所需食材
苦蕎200克、自發粉100克、雞蛋2個、白糖適量、酵母4克水適量、苦蕎200克,自發粉100克
(二)製作過程
1.將雞蛋、白糖、酵母放入麵粉中。
2.慢慢的加水,邊加邊攪拌,攪拌至筷子挑起來掛糊。
3.平底鍋刷油,小火用勺子舀麵糊倒入鍋中,攤成餅。
4.麵餅上起泡變色時翻面。
5.烙至兩面金黃時即可出鍋。
(三)小技巧
1、麵糊要靜置20分鐘,烙出的餅才鬆軟。
2、喜歡鹹的可放鹽和蔥花、花椒麵。
三
三、洋芋湯
洋芋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土豆,所以洋芋湯是一種以土豆為主要食材做成的湯。
(一)所需食材
番茄300克、洋芋(黃皮)300克、植物油、鹽、白砂糖、味精、黃酒、大蔥
(二)製作過程
1.將西紅柿洗淨後切去蒂後切開,切成6-8片待用;洋芋洗淨後削皮,再切成條狀。
2.將炒鍋置於旺火加熱,倒入食油燒至八成熱時,倒入西紅柿煸炒,再放入紹酒、精鹽、糖,煸炒至西紅柿酥爛,放入適量鮮湯,再推入洋芋,煮至洋芋熟,加入味精,撒上蔥花,即可盛裝湯盤上桌。
火把節出了好吃的美食之外還有許多活動,例如鬥牛、鬥雞、鬥羊、賽馬等活動,熱鬧非凡。
你還知道哪些我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節日中有哪些美食?歡迎在評論區與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