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1、遺傳因素
若家族中有人患有焦慮症,則後代患有焦慮症的風險比正常人高。
2、神經影像因素
大腦內下丘腦、前額葉等主要控制情緒,因此在這些區域結構出現異常後,會導致出現情緒控制障礙,引起焦慮症。
3、心理因素
在出現患者十分擔憂和恐懼的時候,自身機體則不能夠有效地運用防禦機制,並且會出現緊張、焦慮的情緒,進而也會引發焦慮症。
4、誘發因素
長期壓力過大或有其與精神疾病的患者,則會誘發導致焦慮症。不良的健康狀態或受到外傷時,也能夠誘發。
症狀
1、心理症狀
會表現為過度擔心,並且會持續性出現焦慮、恐慌和不安,並且內心會十分敏感。
2、軀體症狀
軀體症狀會涉及到呼吸、神經、泌尿、心血管等系統疾病。神經系統會使患者出現心悸、心慌、氣短等症狀,泌尿系統會使性功能出現障礙,呼吸系統會使患者有窒息感,對心血管系統也有一定的影響,會出現早搏、心跳快等症狀。
3、行動症狀
患有焦慮症的患者會出現坐立不安、肌肉緊張、面部表情不自然等症狀。
護理與日常
1、護理
患有焦慮症的患者,會存在自卑心理,因此家人要幫助患者對焦慮症有正確的認識,一定程度減輕患者的精神負擔。家人要幫助患者提供一個較安靜的睡眠環境,患者能夠保證充足的睡眠。對患者進行鼓勵和支持,使患者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有利於恢復。
2、飲食
在飲食上要避免是用油炸、垃圾食品,並且也要儘量少攝入酒精、菸草等物質,以免導致加劇焦慮,可以多食用一些新鮮的水果蔬菜,要注意營養均衡和膳食搭配。
3、生活方式
在焦慮症患者發病時,家屬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避免出現自傷行為。
4、運動
運動可以幫助患者改善情緒,不過要儘量進行低強度運動,可以保持心情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