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30歲女性題材會突然爆發?
古有「三十而立」,原意是指人在三十歲前後建立自己人生穩定的價值觀以及做事做人的原則。但現代則多用於形容一個人在三十歲的時候獲得成功。
這本是一個沒有性別的詞,可我們不難發現,三十這個年齡對於女性而言太敏感了。
敏感到什麼程度?敏感到,三十歲的女性去面試,面試官開口就是「你結婚沒有」「你生孩子沒有」?
30歲的人生節奏
隨著年齡增長,越發能夠感受到社會大環境下對於女性的偏見。
女性的30歲應該在做什麼?在這個成熟的年紀,所有人都希望一切都在正軌上漸入佳境。
我們常說要給自己一個規劃,每個年齡段都要有目標。
話說得簡單,真到了要實現的時候才發現步步是坑。
真正提醒我們該做什麼的是年齡嗎?並不是,有夢想做什麼都不晚,沒目的地去哪兒都多餘。
真正提醒我們在年齡段該做什麼的是外界「看法」。
把握人生節奏的絕不是一句簡單的規劃,不去迎合,只為成就自我,這樣的女性是值得尊重的。
30歲女性題材爆發
《三十而已》《乘風破浪的姐姐》應該算是今年的大熱話題,一部影視作品一個綜藝,恰好打中了女性觀眾的內心。
30歲,看似平凡的年紀裡,女性卻遭遇著前所未有的危機。過了這個坎,以後會如何,尚不得知。然而更多人卻在這個時間段裡尋求出路。
不是因為有了這些作品的誕生才出現了女性的話題,但恰是因為有這些東西作為基礎引爆才被更多觀眾探討,讓更多人思考。
有人感慨姐姐們比哥哥們更討喜,哥哥們的油讓人無法接受。兩相對比下,更能感受到姐姐們對於自己的把控能力,不是每一個30+的人都還在堅持對自己狠下心。
在哥哥們出現之前,人們看到姐姐們的身材,都會發出尖叫聲,卻往往忽視了這份「漂亮」背後的意義。
直到長膘的哥哥們站上舞臺,觀眾才逐漸意識到,無論是小蠻腰還是直角肩,都是努力的結果。驚豔的外表下,更是她們日復一日的堅持與奮鬥。
女性群體品牌剛需
從現代女性獨立意識出發的品牌推廣很多,然而,破除定義並不容易,想要打動受眾更是困難。
放眼整個女性市場,品牌們一擁而上,滿眼女神、滿地雞湯,反而落了俗套。
女性除了身材、容貌,還有更多值得關注的閃光點。那些「不完美」比想像得更能引起群體共鳴。
甚至可以說,想要離女性的真實想法更近一些,不如拋棄那些傳統的審美觀點,撕掉標籤,就是最好的聲音。
品牌價值觀的表達某種程度上也是社會價值觀的映射,隨著各類發聲與反抗,那些商業策略不得不採取新的方式深入洞察當代女性,去展示更有力量的元素。
聚焦訴求,感染受眾群體,這樣的競爭力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