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中學階段,是大量汲取知識的時候,由於學科眾多,知識繁密,有效的筆記就成了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對於語文學科而言,筆記到底是寫在課本上,還是記在筆記本裡,很多同學對此感到困惑。
對於中學生,身為語文老師的我想說的是,語文筆記既要寫在課本上,也應該專門整理在筆記本裡。
寫在課本上的筆記一般是備註解釋模式,課本內容是主線,筆記是對課本內容的展開。
課堂的時間是短暫的,並不會有大片的時間留來記筆記。所以,聽課時,當老師講到某個詞、某句話時,應及時地勾畫、記下關鍵詞。當老師在黑板上寫板書時,這個板書一定要記下來,這是老師對重點知識的呈現。當其他同學回答問題時,也應該擇優而記,這一點很多同學很難做到,其實,被老師肯定的回答,往往是老師課前預設到的內容。這就是通過老師的引導,應該獲得的學習成果,有的老師是不會重複強調的,需要專心地聽講捕捉。
在課本上記筆記有快捷、方便、及時的特點,但所記的知識是零散的。內容一多,查找起來很不方便。這就需要一本筆記本了。課本不會給你一個框框表格,讓你理順思路,而做一遍筆記,就是讓你弄清楚什麼是容易混淆的,幫你把零散的知識點串起來。
在我的學生時代,我是有筆記本的,記得最清楚的是一本翻爛了的英語筆記本,裡面記滿了單詞、短語、句式。每個英語早自習,我都會與同桌一起抽背裡面的知識點。正因為有了這本筆記本,我學英語一直沒有感到困難。如今身在語文教學崗位,我也為自己準備了不同的語文筆記本,有梳理課文知識點、考點的本子,有記錄聽課議課的本子,有閱讀摘錄的本子等,這些筆記本對我的工作起到很大的輔助作用。
胡適在《讀書》中說:讀書是吸收知識和思想的絕妙方法。吸收進來的知識思想,無論是看書來的,或是聽進來的,都只是模糊零碎,都算不得我們自己的東西。自己必須做一番手腳,或做提要,或做說明,或做討論。自己重新組織過,申述過,用自己的語言記述過,那種知識思想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
同理,老師教的不一定會了,課堂聽懂的不一定真明白了。常常有同學說自己是一聽就會,一做就廢。那是因為沒有經過消化的知識並不屬於你,真正獲取知識,要自己去消化、去理解。
筆記本,最主要的作用是輔助自己將知識的綱要梳理清晰,這對於理解、記憶非常有益,尤其是語文這種文科類課程,記的筆記大部分是需要背誦的。
梳理清晰的知識,才能算得上掌握。同時,這樣整理出的綱要,可以幫助自己日後快速地概覽、重溫、複習、改進。
那麼在整理語文筆記本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1.記筆記是為了能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還要保證自己能看下去,就要儘量做到簡潔明了,通俗易懂,並花的時間越少越好。
2.要進行專題整理,比如病句、詩歌鑑賞、作文、閱讀理解等,這種可以獨立成章的內容,要整理成專題。
讀完此文,你認識到整理語文筆記本的重要性了嗎?你會怎麼做呢,歡迎留言討論。
END
原創首發,感謝閱讀。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一些幫助,別忘了點讚、分享或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