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聲音不記得》是郭敬明監製,落落執導,章若楠、孫晨竣領銜主演,王彥霖友情出演,嚴屹寬、左小青、張瑤、郭姝彤特別出演的奇幻愛情片 。
該片根據落落的同名中篇小說改編,講述了一個隱藏著秘密的男生喜歡上一個抑鬱症女孩的故事 。
這部小說在高中時賺足我的眼淚,即使後面發現有模仿《情書》的影子,也不妨讓我還愛她,落落描寫少女情懷和中學時期情愫真的很絕,但改編為什麼非得跟社會高熱話題掛鈎呢,就奇幻純愛不好麼?哪怕後面是悲劇。
宣傳拿「抑鬱症」當賣點,預告片一股腦把所有抑鬱症片段塞進去。電影裡卻大量篇幅都在講情情愛愛,這不是蹭是什麼?
整部電影就是大量臺詞加披著魔幻色彩外衣,消費抑鬱症群體,拉起關懷抑鬱症的噱頭,實則對抑鬱症的刻畫非常淺薄,吃藥,自殺,不開心,家庭陰影,真正的抑鬱症就這嗎?
很多心理疾病都是這樣啊,雖然抑鬱症不能感同身受,只有病人才懂病人,但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那種突如其來的絕望感,持續多樣的壓力源,還有會被人深刻誤解的社會現狀。你擱這兒用談戀愛治療,還拍成狗血劇情,真的兩邊不討好,真沒必要。
落落之前的電影作品《悲傷逆流成河》中展現了校園霸凌的現象,起碼有較多篇幅去描寫校園霸凌中受害者的情況,不至於讓愛情的部分佔了上頭。可是這次執導的《如果聲音不記得》,愛情和煽情的部分幾乎佔了百分之六七十,剩下小的可憐的部分去一筆帶過女主的抑鬱症情況和背景。落落是不是愛情的部分拍上頭了?
開頭是從男主的科幻設定描述的,好不容易等到女主的描述了,部分居然少得可憐而且零散地插入在後續的劇情,不僅不能將觀眾帶入到「抑鬱症」這個設定中,而且讓人感覺主次不分、一頭霧水。到底是講抑鬱症的遭遇呢還是看男主的狂拽酷炫的技能和你們甜甜的戀愛呢?
影片中提到女主得到的是重度抑鬱症,在整部電影中,對於抑鬱症藥瓶的深刻特寫、女主悶悶不樂的表情、零星的家庭情況描述,根本沒有辦法讓人信服。女主的心路歷程前半部分也是幾乎沒講到,上來就是抑鬱,一直重複地說「開心不起來開心不起來」,你說,你光靠一把嘴讓我信你?
女主在接受治療前的一段口白算是整部電影最接近「抑鬱症」這個點的部分了,但是也不過是隔靴搔癢。根本不能引發深思,緊接著就又開始講男女之愛了。
綜上所述,失望至極,抑鬱症僅僅被拿來消費,服務於男女戀愛的煽情部分,成為整個電影的附庸品。抑鬱症噱頭虛偽的外殼包裹的是男女甜甜的戀愛。毫無現實意義可言,怎麼好意思宣傳說是給「抑鬱症女孩的一封信」……
整部電影從開頭敷衍到結尾都講不清楚的抑鬱症問題,不僅幫助不到抑鬱症群體,還會讓大眾對於抑鬱症群體的誤解不斷加深。
看到那麼多抑鬱症患者對於這部電影的期待,深表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