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娜的清風朗月
段恭讓
「時間會將所有的過往,變成雲淡風輕的故事。任憑人間歲月滄桑,我自踏清風而來。」 ——《做個清風朗月人》
康娜的最新文集《做個清風朗月人》終於面世。像是沐浴在時間光澤下,簡潔安靜中的悄悄綻放的質樸花兒,洋溢著一種讓人喜歡的說不清又道不明的、淡然的、安靜的氣息。
她在《願以素心待日常》裡寫:「集市上,苜蓿、香椿、野蒜、莧菜等野菜都捆成一小把一小把地出售,地攤上是廉價襯衣、拖鞋、皮帶,炸油糕油條的店家向人招徠,騎電動車、自行車、步行的人們穿梭來去、市場風塵僕僕又熱氣騰騰,那種鮮活生動的畫面,就是歡喜兩個字,是俗世裡的好。」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樸素、靜寂的鄉村慢生活,使都市生活的喧鬧,急功近利的糾結,落泉盡洗,焦渴不在。這不經意間悠然見南山的美學價值,讓人眼前一亮。
「清寂的山野,寒風吹起來的每一粒黃沙,隨季節飄下的每一片落葉,如塵世之我,與自然相生相融,彼此照應,與草木為伍,隨歲月而安,溫暖而明亮,靜寂而安然。」
她的文字,不是大紅大紫;不是富麗堂皇,而是個體的超然物外的文化精神追求,是微妙的生命感受,絲毫不受到外界熙熙攘攘幹擾,保持內心的平靜、樸素、自然、野趣、簡約的生活態度和美學理想,如古老的中國山水畫那冷寂,如王維清泉石上流的意境,這樣的文字隨處可見:
「世事百轉,是永遠也參不透的一卷心經,若人不可相依,便把自己交付於這山水草木,研花作詩,蘸雨為墨。寄託於海闊天空,在安靜無爭的世界裡,寂寞卻歡喜地活著。」
生活的清湛自在,以她的筆墨反覆皴染出原色。
再看看這段文字:「白髮的母親端著簸箕,坐在矮凳上,歡喜地擇著剛剛採摘來的薺菜,搗蒜烹飪,笑若廊下清風。孩兒滿手泥巴,跌跌撞撞酥酥軟軟地撲到你懷裡,心一下就化開了。塵世間,能夠抵擋所有的堅硬的,唯有愛。」
在鄉土裡,康娜尋找到了足以慰藉心靈的自在:「多年以後,回首風煙往事,鵝黃嫩綠、綠瘦紅肥都過去了,碧樹流雲、清風朗月,在細水流長的日子裡,與花低首相見,與清茶低眉承歡,原來花無香、茶無色,只把閒書低吟,把錦字淺唱。」
名利奢華,置之度外,逕自在田野觀花,山間聽泉,著迷於青草初萌,古籍寄情,恬淡悠閒,在孤獨裡尋找人性本來的自然清新和樸素簡約的委婉,在日趨繁複的社會,一個能夠這樣寫作的人,好生灑脫!
「傍晚時分,清風拂過山岡,一家人在地裡幹活,夕陽山外山,溪水渡旁渡,縱使無言,亦覺溫暖直抵心頭,不僅慨嘆,若身外有四時,心內無寒暑,胸懷廣闊,便可以小天下了。」
我理解,這樣的超然的境界恰是一種對名韁利鎖、紅塵囂囂的無言抵抗,當然,僅僅說它是一種豁達的文化人的真境界是不夠的,她的文字表現出來的,更是一種美學方向的追求,那種不事張揚的淡泊心境與世無爭的高雅純粹,是她以文學作品努力推薦於社會的價值,也只有這樣,拜讀這一部似乎信手之作,才會被平淡日常裡的滋味深深震撼和照亮。
「流水年月,有幾個死生契闊的轟轟烈烈?只不過是一些柴米油鹽的瑣瑣碎碎罷了。再說,一生裡能有多少大事呢?唯願在最清素的晨昏裡,不驚不擾,安守本分,於時間的河流裡,與懂得的人澄澈相望,一生可思,可念,可想。」
《做個清風朗月人》較之前兩部散文集,保持了過水抽絲、柔綿不斷,光點閃爍的敘述特點以外,言語簡約精煉,美學境界的心路追求也清晰呈現。
康娜的清風朗月,是她骨子裡滲透的傳統文化的精髓。康娜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