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報紙的意義,泛黃的背後是逝去的記憶

2020-12-21 中國紙業網

信息留不住,一永流傳。信息爆炸時代,有一種紙為了時間一天天流過的痕跡,也留下了每一天的烙印。總有一天我們打開它的時候,當時的記憶就會湧入腦海。它就是報紙,報紙是用新聞紙做的,屬於文化用紙,但我們的記憶卻不僅僅是新聞,我們或許記不住那個時候的文化,卻依然對當時的自己清晰可見。

老報紙,指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失去時效性的報紙,老報紙發黃髮舊,但與個人歷史便有機地契合起來,應當說很具有紀念意義。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老報紙的價值越能體現出來,很有保值作用,可以當傳家寶一樣世代流傳,讓後代子孫都能見著,它濃縮了時間,濃縮了社會,濃縮了你出生那一天的整個世界。上面塵封的是幾十年前你出生的那一天,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狀況。集報作為一個新的投資領域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收藏者可以有所側重地選擇一些收藏價值較高的報紙,進行收藏。

有收藏價值的舊報紙是人們的寶貴財富,如果保管不好,不利於長久使用。

1、潮溼對報紙是十分不利的,因為紙張中非纖維素成分或殘留在紙張中的酸鹼、漂白粉等有害物質,在高溫、高溼度影響下,會造成紙張的老化和對紙張的纖維發生腐蝕作用。另外潮溼還能造成報紙的黴爛和蟲蛀。所以家庭存放報紙的書架、書櫃等要放在乾燥通風處。

2、各種光對報紙都有一定的危害,特別是日光的危害更大。因此,存放報紙的書架、書櫃要避免日光直射。對已經受潮、著水的報紙,要採取通風晾乾的方法,千萬不能放在日光下曝灑,以防報紙發黃變脆。長期存放報紙要防蟲蛀。存放報紙的書架、書櫃中可放些用紙包好的衛生球、天然樟腦精塊、樟腦粉等對人無害的防蟲藥物;並要經常翻動報紙,發現蟲蛀、鼠啃的報紙,要及時處理,防止蔓延。

3、存放報紙的書架、書櫃中要保持清潔。灰塵不僅汙染報紙,也容易引起蟲蛀和黴爛。受損的報紙要及時修補,尤其是報角的皺摺,要隨時整平。報紙染有指痕,可用棉花浸上肥皂水擦洗一兩遍,然後用吸水紙將水分吸乾。若染有墨水汙跡,可用吸水紙墊在染有墨跡的報頁下,用浸過雙氧水的棉球輕輕擦洗,爾後在上面覆上一張吸水紙,紙上壓上幾本較厚的書,當報頁陰乾後,墨跡就會消失。報紙受潮起黴跡,可用浸過明礬水的棉球擦洗,然後用吸水紙把水分吸乾。

特殊報紙:如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之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出版了「金箔報」,《人民日報》、《文匯報》等出版了「絲綢報」等,因其特殊的材質,成為收藏人士競相追逐的藏品。一張1997年的《文匯報:七一特刊》彩色絲綢報賣到5.6萬。

「**」報:由於其60年代(由於當時的社會的特殊性),加之相距時間較長能夠保存到今天的寥寥無幾,「物以稀為貴」,所以這類報紙的價碼與日俱增。

「錯誤報」:在有影響的報紙中, 偶然會出現個別錯誤的報紙,諸如漏印了報頭, 一面有字一面空白;版面排錯了;期數重複了,日期顛倒了,這類報紙可遇不可求,收藏價值也會增值。

老報紙:越老越稀有,越有收藏價值。清代最好,民國早年也可。像《京報》、《申報》、《漢報》等價格很高。

紅色報紙:革命根據地發行的報紙,井岡山時期最好,然後是延安。紅色報紙加上重要內容就是**文物。  重大歷史事件報:報導歷屆黨代會、申奧成功、成功加入世貿組織專題報等,都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中國紙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本文為中國紙業網資訊中心原創,如需轉載需經我司同意,本網保留追究的權利。

相關焦點

  • 67年前泛黃的老報紙,依然閃耀著忠誠的光芒
    ▲ 對於機動一支隊十中隊的新兵們來說,下連隊的第一課,就是讀報紙:一張1953年1月8日刊行的《人民日報》。每一茬新兵都會感到疑惑,一張跨越67年的老報紙,為什麼被請進了榮譽室?泛黃的紙面上,一行行鉛字訴說著歷史的厚重,背後的故事,至今仍然令官兵熱血沸騰。
  • 【趣識】為什麼時間久的報紙書籍會泛黃?
    踐行濟鐵精神     傳遞文化力量為什麼陳舊的紙品會泛黃?
  • 兩張泛黃的火車票
    這幾天公休,難得的閒暇,收拾柜子裡的東西時,從一本舊書中掉出兩張火車票;望著這有點泛黃的兩張車票,記憶的閘門瞬間被打開。這兩張車票是烏鞘嶺車站就要關閉的前幾天,為了再在最後看看為鐵路做出貢獻的蘭新(打柴溝—武威南)老線,我和愛人帶孩子一起特意乘坐8752次武南到蘭州的小慢車,一路上看著打武老線的風光去蘭州,為了留下美好的回憶,我專門買了兩張車票。這是兩張有紀念意義的車票,8752次和8751次烏鞘嶺 -金強河,烏鞘嶺-青河。
  • 美好且泛黃的記憶片段
    然後和旁邊我媽說,等合肥那邊收拾好,再把剩下的書寄過去,我媽接著說:「等合肥的房子拿到後,到時開車給你送過去,剩下的這些書先給你放(方言「收藏」的意思)著…」晚上吃飯時,一家人聊到我們幾個小孩子小時候的趣事,聊到我十幾歲就離開家到外面上學,聊年輕時的爸媽和已去世十三年的爺爺…離開的親人,父母不再年輕的面容,我們回不去的小時候,縱然時間飛逝,往事也不會如雲煙,那些美好且泛黃的記憶片段
  • 「安東美文」一封泛黃的書信
    從縣城到市區,從本地到外地,記不得這是第幾次搬家了,也記不得扔掉多少需要更新換代的老物件,唯一記得的是每次搬家都不捨得丟棄的物件——書信。每次搬家的時候,我總是把書信用紅絲帶綑紮好裝進自己的小皮箱。周末,在整理舊書信時,一封泛黃的信件,引起我的注意,信封上那潦草的字跡似曾熟悉,拆開一看,哦,原來是30多年前父親寫給我的一封信。這也是父親至今存留在世上的唯一「物證」。那年母親因突發腦溢血過世。母親走了,眾姐妹先後也像離巢的鳥兒各自飛出老屋,父親面臨著獨自一個人生活。
  • 臨安小夥10年收集鄉野史料 每張泛黃的紙片都有難忘的故事
    一份清代拔貢考試卷、一張堪稱醫苑書藝精品的藥方、一本民國時期浙江大學的期刊等,上千份泛黃的地方文獻資料……這些老物件,是和臨安有關的歷史碎片。悉心收藏這些物件的人是在臨安天目山腳下長大的孫飛虎,他花了十來年時間收集這些地方史料,每一張泛黃的紙片,都是一個被拯救的故事。
  • 為什麼書籍存放時間久了紙張會泛黃?
    當然,紙張的泛黃也與光線的照射密不可分,在陽光暴曬下的紙張變黃速度會加快。空氣中的某些物質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會生成強氧化劑,從而氧化降解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使紙張老化。另外,紫外線還會直接引起C-C鍵和C-O鍵的斷裂,從而使得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聚合度降低。同時,光線中的紅外線會加熱紙張,使紙張溫度升高,內部反應速度加快,加速紙張發黃、變脆、邊緣部分被降解等現象。
  • 女生「曬」長輩筆記舊書,「泛黃老物件」見證四代教書匠的書香傳承
    整理過程中意外發現了外公留下的書籍和筆記,泛黃的紙上,漂亮的藍黑色鋼筆字跡依然清晰,紙張上了年頭,依然保存完好。戴銘婧在朋友圈裡「曬」出被自己戲稱為「傳家寶」的舊書舊筆記,22日,記者採訪了解到「泛黃老物件」背後的故事。前輩教育館任職證。
  • 泛黃的記憶,把初秋催醒
    我惟願晨鐘暮鼓裡,途經歲月,留下愛,即使有一天文字泛黃,你還在那本書裡,文字裡的故事你還在,認認真真的活著,感受生命裡的溫暖,望這份情感動黎明,不再凝結在初秋在初秋。
  • 一組永康絕版老照片流出,記憶翻滾,帶你走進永康的前世跟今生!
    原標題:一組永康絕版老照片流出,記憶翻滾,帶你走進永康的前世跟今生! 老汽車站(原址在逗園附近) 八十年代老市府 我們只能通過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把思緒拉回到從前。時光荏苒,逝去的是光陰,留下的是回憶。青春泛黃,老去的是容顏,永存的是情懷。 不知身為永康儂的你是否還記得它們在哪裡,圖中拍到的地方是否有你的一份記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 泛黃的報紙怎麼布滿了辦公樓大廳?這裡在辦「共和國的成長」報紙展!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瞧 為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9月2日下午,鄭州市人社局在局機關辦公樓大廳舉辦「共和國的成長」報紙展覽,據悉,局黨組成員、縣處級幹部和局機關幹部200餘人分批次參觀報紙展覽。
  • 一本泛黃的日記,離我而去
    和舊書放置在一起,泛黃成了它的的保護色。我知道,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後來,生活告訴我,也不盡然,看似最安全的地方可能也是悲劇的地方,比如我的那本,泛黃了的日記本。在那幾處地方反反覆覆的尋找,翻來覆去,還是沒有那本日記的影子,我泛黃的日記本,你去了哪裡!不見了那本日記,我就像是心裡有處角落被挖空了,剩下的,統統只有一種叫做難受的情感填補進去。我多想,一覺醒來,它還躺在我的「寶箱」裡,我雙手捧起著厚厚的日記本,一頁一頁翻過,記得的、不記得的事情都湧現在眼前,過去的一切都是那麼清晰。
  • 捷映|幸福的舊時光電子相冊,回憶逝去的美好時光
    我們會感嘆時間的流逝,感嘆那些逝去的年華,歲月無情,帶走了很多美好的事物,但也留下了幸福的回憶,這些回憶將永遠伴隨著我們,它如一壺老酒,時間越長,味道越濃越香醇。我們喜歡記錄美好,親情,友情,愛情,我們都會記錄在日記裡或是相冊中,每當我們翻閱那些泛黃的筆記或是相冊,內心都會充斥著幸福與快樂,而這也將是我們最珍貴的財富,吾心安處是吾家,只生歡喜不生愁。照片會泛黃,日記會模糊,而這些也會讓我們的記憶變得不清晰,是我們的損失。
  • 一張泛黃的紙
    一張泛黃的紙 燈光閃現時刻容光煥發已躍然
  • 棉紡織品泛黃原因及控制措施
    點擊"找紗助手"關注我們 白色織物泛黃是一直存在的問題,近幾年,泛黃問題已得到廣泛研究,分析導致棉織物泛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纖維維降解:因加熱、光、其它輻射、化學品和生物降解的作用而導致纖維降解。
  • 是家國同慶 科技向前 當照片不再泛黃
    每每回到故鄉,都喜歡翻開家裡的舊影集,看一張張泛黃的舊照片裡,父母、自己、同學,年輕的模樣。時過境遷,到今天,我們的照片已經不再泛黃,我們的照片也越來越多了,這背後,正是科技的推動,讓我們過節的團圓時刻、出遊的開心時刻,更加容易的拍照、錄像。
  • 成化十四年:唐泛告白朵兒拉,卻被隋州一語攪黃,唐泛:果然是你
    大家好,我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小編小山,每天跟大家分享不同的精彩內容,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內容是:唐泛告白朵兒拉,卻被隋州一語攪黃,唐泛:果然是你
  • 「紅色記憶」直播周六啟動,講述老照片老物件老建築背後的故事
    長江日報-長江網12月17日訊(記者萬建輝)「紅色記憶——老照片老物件老建築背後的故事」首場直播將於本周六(19日)上午10時舉行,從抗美援朝老戰士李汝楠的軍功章講起,追憶激戰上甘嶺的故事。系列直播活動由6個專題組成,依次分別為:「紅色足跡——不忘來時的路」「紅色講堂」「紅色記憶——老照片老物件老建築背後的故事」「90對話90」「戰『疫』一線黨旗紅」「後浪風採」。
  • 《秋季泛黃的落葉》笑面虎-協助拍攝
    秋季泛黃的落葉【第1幅圖】此作品由溫州攝影愛好者暴先生在著名的合肥地區拍攝秋季泛黃的落葉【第2幅圖】此作品由浙江攝影愛好者冀先生在著名的銀川地區拍攝秋季泛黃的落葉【第3幅圖】此作品由貴陽攝影愛好者臧先生在著名的杭州地區拍攝
  • 逝去的槍聲——記憶中的CS
    而我關於CS的記憶也從那個時代開啟。那時候,還沒有網吧,大約在1998~2001年左右,產生了一種叫電腦房的娛樂場所。提供帶有遊戲的電腦供大家娛樂。可以說,我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接觸電腦遊戲的。而電腦房相對於遊戲廳,由於是新興事物,所以,出現了(政府)管理上和(群眾)認識上的盲區。我就藉口去學習,經常去電腦房遊戲。這其實跟很多人買學習機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不同的是,我是跨過學習機,直接接觸電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