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文末很想來談談鬼怪收視爆紅背後的女人——金恩淑。沒錯就那個曾經寫出《紳士的品格》《繼承者們》《太陽的後裔》等經典作品,並被譽為韓劇界「一出手就會引發觀劇綜合症」收視保證的編劇。
雖然近幾年中國電視劇市場進步飛快,出現了《琅琊榜》《歡樂頌》,《偽裝者》等一眾上乘的作品,但是粗製濫造、IP亂用的現象還是屢見不鮮,要想達到韓國電視劇製作過程的高度市場化,仍然有一定的距離。韓劇席捲亞洲得益於其故事情節性強、貼近生活、充滿正能量、創意上不斷超越自我。那麼,韓劇成功的製作模式又能否為我們所用呢?
不同於中國電視劇行業「演員至上」「流量至上」的觀念,在韓國編劇擁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編劇在電視劇製作過程中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和絕對權威的地位,在這裡借用金恩淑在《On Air》中塑造的女編劇宋允兒說過的一句話以作證明:只要是她的劇本,她就有自信把演員捧紅,而不在於出演的演員是誰,所以在韓國哪怕再大牌的導演和演員都不能擅自修改劇本,所以報價6500萬還要自帶編劇進組的某鮮肉你去韓國試試,怎麼還會有活路?
除此之外韓國的金牌編劇還在選擇演員、確定劇目名稱和營銷推廣的各個環節都保持有話語權。依舊拿金恩淑舉例,她對自己劇中的演員配置享有最後決定權,選擇演員的第一標準不是顏值也不是粉絲多少而是演技,所以鬼怪中出現孔侑、金高銀這樣的電影咖也就不足為奇。雖然金編不否認顏值的重要性,會用眼睛說話的演員,所以你才會被李棟旭在鬼怪中或悲傷或犀利或呆萌的眼神吸引。
所以,對於韓國各大電視劇製作單位而言,編劇是遠遠重於演員和導演的核心資源,公司的核心資源會更多的圍繞編劇的需要去進行配置與調度。邊寫邊拍邊播的模式之下,只有編劇更好的了解了觀眾的喜好,才能合理的調整整個電視劇的進度並最終滿足觀眾的需求。
不僅韓國如此,在英國、美國,電視劇編劇的地位也是極高,而在中國,編劇邊緣化的現象卻是司空見慣,國內編劇的地位一直比較尷尬,編劇寫好的劇本,不僅導演要改,製片人要改,演員還要依據自己的喜好改,最後投資方金主爸爸可能也要該,編劇交出劇本後基本就失語了,最後的成片效果他們或許連50%的話語權都沒有。國內任何一個影視劇作品的創作,都不是能由編劇說了算的。
在大IP時代,我只能說我們不缺好的IP,我們也不缺好的演員、導演,然而中國影視劇想要走出國門,想要獲得更為實質性的進步,那麼,我們在怎樣讓編劇成為一劇之本這個問題上還需要有更進一步的探討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