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一度升破6.79關口,日內漲超150點,刷新自2019年5月以來新高。
摩根史坦利的分析師表示,到2030年,人民幣將成為僅次於美元、歐元之後的全球第三大儲備貨幣。
報告指出,目前人民幣約佔全球外匯儲備資產的2%。但分析師們說,到2030年可能會有3萬億美元的組合投資資金流入中國,令人民幣在全球儲備資產中的比重升至5%到10%之間,超過日元和英鎊。
邁柯榮信息董事長徐陽表示,人民幣升值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二季度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回升;二是我國的經濟實力與貨幣內在價值在不斷提升;三是美元指數由於疫情、經濟等原因出現明顯回落,人民幣與美元相比確實存在低估的一面。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比重從2016年的1%攀升至目前的2%左右,目前在國際支付中排名第六。
展望後市,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人民幣中長期仍有上升空間,但短期將維持震蕩走勢。在伍超明看來,從中長期看,預計人民幣還有一定升值空間,但彈性將明顯增強。「根據IMF等國際組織對經濟增長的預測,今明兩年美元指數仍處於下降周期,對人民幣匯率穩定形成支撐。」他表示,「短期內美國經濟帶『疫』重啟,經濟景氣指數處於擴張區間,美元指數有反彈的可能,預計人民幣匯率彈性將明顯增強。」徐陽則對記者稱,「人民幣的升值腳步短期恐怕要遇阻,因為美元指數在跌破92以後開始展開超跌反彈的走勢。不過,從中期來看,我們堅定看好人民幣調整之後的繼續升值,預計人民幣匯率將達到6.6-6.7」。
外資大行高盛最新報告稱,人民幣與美元的息差及美元廣泛弱勢等因素將在未來12個月繼續推動人民幣走強,重申看好人民幣中期表現。
返回外匯網首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