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為人而生,因人而美。「十三五」期間,隨著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入,文明理念在桐廬已植根人心。乘公交車自覺排隊、斑馬線前主動禮讓、窗口辦事文明有序、用餐打包杜絕浪費……充滿善意的舉動成為市民生活常態,可感知、可觸碰,暖意融融。
纖塵不染的地面、鋥亮的餐桌餐盤、溫馨可愛的牆上裝飾……正值午飯時間,走進桐君街道南門社區老年食堂,溫馨的感覺撲面而來。「天冷了,先放些熱水再把盛菜盒放進去,這樣可以保溫。」「你腿腳不便,想吃紅燒肉我去給你打。」……此時,在黎振遠的帶領下,「銀齡互助」老年志願服務隊的隊員們忙前忙後,包攬了菜品檢查、價格核對、餐具清潔、端盤送菜、場地打掃等全部運營工作。
5年前,黎振遠註冊成為了一名正式的志願者。他說,現在比退休之前還要忙。原來,平時除了食堂的工作,他還是社區的「樓下書記」,和大家一起幫忙解決社區裡發生的各類問題,有空時還經常去參加縣裡組織的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如今,他的志願服務總時數達11191.6小時,成為全縣服務時數最長的註冊志願者。「能為建設和諧社區出一點力,心裡別提有多高興。」黎振遠頗為自豪地說。
柯家壪鄰裡幫幫團、下杭社區物管協調站、彩虹公益服務中心、極速戶外救援服務中心……五年以來,志願服務成為溫暖之城的響亮品牌,來自各行各業的志願者用微笑、服務、禮讓的精神,講好桐廬故事,展現美好形象。
一場場集志願服務、文化傳承、道德薰陶於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從縣城延伸至鄉村。為了夯實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層基礎,我縣在各行政村推廣「文明微積分」制度,吸引村民主動參與文明實踐。
自去年5月開始,分水鎮後巖村推出「美家美德」微積分兌換,內容包括美麗庭院、垃圾分類、志願服務、移風易俗等10項內容。如今,廣大農戶不僅自覺約束行為,還把參與志願服務當成「業餘愛好」。村裡已相繼成立「情暖夕陽」「鄉鄰鄉親」等6支志願服務隊,參與群眾達近百人。
眾人拾柴火焰高。為了讓志願服務精準滿足百姓需求,我縣將網格員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發動全縣4000餘名「全科網格」志願者,深入基層了解群眾需求,針對老年人、殘疾人、青少年等不同群體特徵,相繼創設「老年之家」「光明誦」「少年創客」等近千個志願服務項目。
付出總有回報、美德總有互動、愛心總有共鳴。去年以來,我縣相繼出臺一系列禮遇志願者舉措,全面提升志願者獲得感和認同感,發動更多群眾參與到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中來。
就在不久前舉行的「我們的禮遇匯」兌換活動中,新桐廬人陳立國利用相應的益幣兌換了口罩、洗衣液等物品。「當志願者就想著能助人為樂,沒想益幣還能兌換物品,這對我們也是一種激勵。」他頗有感觸地說,愛心延續需要更多人加入志願者隊伍,他也將帶領組建的志願服務隊幫助更多困難人群,讓他們真切感受到城市的溫暖。
公益人人可為,志願者人人可做。我縣發動在桐高校、社會組織、企業積極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截至目前全縣註冊志願者已達10萬餘人,成立志願服務隊1000餘支。他們就像一簇簇流動的火炬,走到哪裡就照亮哪裡,在這座城市時刻傳遞溫暖與感動。
(記者 葉晶/文 周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