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2020這一年,長投學堂聽到很多小夥伴或是遺憾、或是後悔:
我要是早一點學理財就好了……
我要是當初把握機會就好了……
我要是沒賣掉/多買點就好了……
其實歸納下來,無非一句:我要是少走點彎路,就好了。
關於「彎路」,長投學堂的創始人小熊老師,和知名脫口秀呼蘭都有非常充分「彎路」經歷,現在倆人都還算「成功人士」。
那他倆有啥經驗教訓呢?
這期中國中青社和長投學堂聯合出品的《我和我的生活》,主角就是呼蘭和小熊老師。有別於一些「成功雞湯」,倆人的分享非常走心。至少長投學堂有所收穫。
今天長投學堂分享給你,也希望在2020年倒計時之際,給你一些啟發。
咱老規矩,總結3條精華:理財及人生,皆可用、皆有用。
1、勇於試錯,做好風險控制
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專業和事業遇到瓶頸怎麼辦?
對自己的生活和未來不清晰怎麼辦?
這些困惑,呼蘭和小熊老師,都遇到過。
呼蘭的大學專業學的是精算,就業方向一般是保險分析師。小熊的大學專業學的是土木工程,就業方向是建築工程師。
但後來倆人的經歷,和當初父母預想的「穩定」差個不止十萬八千裡。
先說呼蘭。呼蘭大學畢業之後就去創業了,但效果不盡如人意。神奇的是,他發現了自己喜歡做的事:脫口秀。
只是脫口秀的早期薪資非常低,別說租房養活自己,根本連飯都吃不起。
呼蘭經歷了在4、5年一邊創業,一邊下班騎行車說脫口秀的生活。
總而言之,就是倆字:試錯。
作家張愛玲曾寫過一篇很有哲理的散文叫《非走不可的彎路》。「非走不可的彎路」也許是成長的必需品,沒有這段彎路的閱歷,人生似乎就缺點什麼。
呼蘭說:走彎路、遇坎坷不是壞事,重要的是學會風險控制。找到方法,不斷學習,才能做欲望的主人。
而「風險控制」這個點,和小熊老師常常強調投資中的「安全邊際」,不謀而合。
2、長期投資,留出安全邊際
小熊老師2011年創立的長投學堂,在國內在線教育界,也是小有名氣了。
然而,小熊老師同樣是個「不甘寂寞」的人。
畢業於同濟大學建築工程系的小熊老師,後來留學德國學計算機,轉行做程式設計師,再開始自學價值投資,並小有收益。
機緣巧合之下,小熊在投資論壇上認識了水湄物語,倆人一拍即合:同受益於投資,獨善其身不如兼濟天下。
於是,他倆在上海創立長投學堂,順道結了個婚,生了仨娃。
投資上,小熊老師堅持「價值投資」,常常強調「安全邊際」,所以,他不會做任何「投機類」的操作。
他投資的每一家公司、每一筆錢,都是建立在詳細分析財報、分析這家公司的經營狀況、並給出合理的估值。
只要股票的價格高於估值,他就絕對不買。為了等待一個合適的價格,他甚至能等上10年。
小熊老師說:
「用時間換取財富的效率,和你自身的能力成正比。每一個剛畢業的年輕人,都沒有積蓄或積累,但是有可以換取成長的時間。
我自己這40年中走了很多的彎路,看上去是浪費,但它讓我明白了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最重要是明白了,通過投資自己讓我變得更強,才是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3、使命驅動,忠於回歸初心
呼蘭不斷尋找自己的方向,最終回歸了自己的熱愛:從事脫口秀行業,給更多帶來歡樂,成為「笑果大師」。
小熊老師不斷尋找自己的方向,最終發掘自己的使命:全身投入理財教育行業,致力於改變更多人的理財投資理念。
選擇人生的道路其實就等同於一次投資。而人生最值得投資一定是自己,畢竟每一個人都是用自己的時間在換取財富。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學者有一項對於250位運動員的專業經歷調查,他們發現多數成功運動員不會在幼年時期專注練習某一項特定的體育運動,而是積極嘗試各種體育活動,獲得一些廣泛的通用技能。
這一探索階段被科學家稱為「採樣時期」(Sampling Period)。
而這些運動員在了解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之後,才會開始進行專業化的訓練。儘管他們的專業開始得比同齡人晚,但幾年後這些人會逐漸趕超同齡人的練習水平和和運動表現。
實現系統化地成長,總是要付出必要「試錯」。而「錯」才是我們的過河石頭,也是未來的基石。
但一系列的「試錯」過程中,始終不變的,是我們的使命,以及我們所熱愛的事。
4、一路風景,理財就是理生活
小熊老師在2018年給員工家人的《長投家書》裡提到:
「我們想通過普及理財知識,讓騙子再無可趁之機;也讓年輕人,不再因為買新版手機、限量包包,而背負幾萬的貸款……
「我們想通過理財教育,讓每一名普通人掌握管理金錢的方法,擁有更多的財富,收穫一個更自由、更幸福的人生。」
長投學堂從2011年創立,今年已經第9年了,明年就是10周年。
這9年來,長投學堂看到很多小夥伴積極分享,自己在學習理財知識後帶來的改變:
有原本痴迷「買買買」而背上信用卡債的精緻女孩,在學習理財後不僅每月有結餘,甚至還很快為自己積攢出可支持自己深造的存款;
有初入職場的年輕小夥,一度拿著微薄的工資渾渾噩噩,迷失自己,在學習理財的過程中意識到只要有計劃慢慢就會擺脫迷茫,如今也開啟了人生新的階段;
還有飽受家庭經濟壓力的寶媽,曾拿著固定收入每月入不敷出,在學習理財後獲得了新的思路,利用業餘時間結合自己興趣,以教小朋友做布藝來開源,獲得了肯定和收入,也改善了自己的生活。
他們的收穫,除了理財後帶來的財富增加,更包括他們對工作、生活和人生態度的轉變。
但曾經走過的「彎路」,並不「白費」。
我們每個人走的每一段路,都算數。
好的壞的經歷,開心的不開心的記憶,都算數。
遇到的不同的人,不管合不合拍,喜不喜歡的,都算數。
我們也能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校準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越來越清楚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越來越自信、越來越篤定。
在2020年末,我們如此需要重新梳理生活,樹立起走進2021的勇氣。
不要懼怕走彎路,因為走過的每一段路,都是人生的財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