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與紀實,回憶葉永烈的文學之路

2020-12-21 北京日報客戶端

著名作家葉永烈於2020年5月15日上午在長海醫院去世,享年80歲。

▌葉永烈

曾與葉永烈有過深入交往的科普作家、中國科普作協常務副秘書長尹傳紅對葉永烈創作多有研究,特授權本報刊發他的文章《兩個葉永烈》。

▌本文作者尹傳紅(左)與葉永烈(右)合影

「幸虧當時還沒有盜版」

就像今天的孩子幾乎沒有誰不知道超人、奧特曼一樣,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也幾乎沒有哪個孩子不知道「小靈通」——那個圓腦袋、大耳朵且聰明好奇、消息靈通的小記者。

《小靈通漫遊未來》是葉永烈的科幻處女作,「文革」後中國出版的第一部科幻小說。在那個百廢待興的年代裡,它讓求知若渴的孩子們對未來生活產生了無限的遐想,同時也拉開了「文革」後科幻文學創作的序幕。不同凡響的是,它首版即印了150萬冊,很快便風行全國;隨後,它又被改編成三種版本的連環畫,印數也突破了150萬冊。如此一來,《小靈通漫遊未來》的總印數達到了300萬冊之巨,創造了中國科幻小說的一個「吉尼斯」紀錄,這在今天就像是神話一般。

20年後,葉永烈曾有這樣的感慨:幸虧當時中國還沒有盜版,不然,這本書馬上就會遭殃;而那時候也還沒有時興籤名售書,不然,真得把作者累壞。

雖說《小靈通漫遊未來》只是一本7萬字的薄薄小書,回過頭來看亦存在著一些缺陷與不足,但它的影響無疑是廣泛深遠的。事實上,它在當時成了不少孩子進入科學殿堂的啟蒙讀物,甚至還微妙地影響了他們對自己未來職業和事業的「設計思路」。

書中提到的「飄行車」、人造器官、家用機器人、環幕立體電影、生產蔬果的「農廠」等新奇事物,今天聽來雖然已不再新鮮,但在當年的孩子們眼裡,是多麼奇妙多麼令人神往;而那個能夠穿梭時空、四處走訪的「小記者」兼「小旅行家」——小靈通,又是多麼讓人羨慕!拙作《中國科幻百年》曾對《小靈通漫遊未來》作過如是評價:「這本暢銷書影響了整整一代人,它促使全社會對科幻小說這個藝術品種給予了更多的關注,20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小靈通漫遊未來》同時也給葉永烈帶來了巨大的聲譽,並成為他由科普創作邁向科幻創作的一個重要轉機。在葉永烈獲得響噹噹的科幻作家稱號的年代,實際上也正是中國剛剛擺脫思想桎梏,幻想精神異常活躍的年代。《小靈通漫遊未來》當年之所以大受歡迎,乃是因為它全景式地展現了未來世界的美好圖景,契合了當時人們對2000年的嚮往之心。以此而言,科幻小說的發展,「小靈通」的走紅,都可謂是時勢使然。

「雙肩挑起歷史和未來」

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做過上海科教電影製片廠編導的葉永烈,早年曾為《十萬個為什麼》叢書的寫作「挑過大梁」,因此跟科普結下了很深的情緣,在這方面可以說是成就卓著、聲名顯赫。轉而從事科幻創作後,他很快又成了這支隊伍裡風格獨特、引人注目的「主力隊員」。

在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短短幾年中,葉永烈發表了近200萬字的科幻小說,每年要出版4—5部科幻新著,無論是作品數量還是作品所開拓的題材領域,在中國科幻界都無人能敵。

客觀地說,葉永烈的科幻小說並非篇篇佳作,有一些篇什還曾引發過爭論、受到過批評。但他在中國科幻小說創作及其理論構建中所表現出的探索精神、開拓勇氣和勤奮執著,不但非常寶貴,更是十分難得。在中國的科幻史冊上,當會有葉永烈濃墨重彩的一章。

然而人們注意到,在1984年之後,除了1986年出版的《小靈通漫遊未來》續篇《小靈通再遊未來》,以及2000年新寫的《小靈通三遊未來》之外,葉永烈再沒有科幻新作問世了。與此同時,人們通過一部部昔日風雲人物的傳記,漸漸地又熟悉了馳騁在紀實文學領域的葉永烈。

是的,葉永烈棄「科」從「史」,「轉軌」了。

究竟是什麼緣故讓葉永烈從科幻陣地上撤筆,「隱入」 到歷史深處呢?

「內中原因是多方面的」。《葉永烈文集》(科普作品卷)的總序給出了如下答案:「一是隨著年歲的增長,『四十而不惑』,我更為深切地關注時代的命運,國家的命運;二是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中國政治氣氛開始寬鬆,使我能夠涉足當代政治領域中的重大題材;三是我自小就喜歡文學,我在從事科普創作之前,曾寫過詩、小說、散文等等。」

▌2008年10月25日,葉永烈在籤名售書。當日,著名傳記文學作家葉永烈攜新作《鄧小平改變中國——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到廣州參加「2008南國書香節暨羊城書展」。 圖:新華社

由於葉永烈的「轉軌」,不少讀者誤以為中國有兩個同名同姓的作家「葉永烈」——一個是寫《十萬個為什麼》、《小靈通漫遊未來》等的科普作家葉永烈,另一個則是寫《江青傳》、《歷史選擇了毛澤東》等的紀實文學作家葉永烈。因為在讀者看來,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作品,不可能出自同一個「葉永烈」筆下。

正因為如此,有人稱葉永烈是個「雙肩挑的人物」:一頭挑紀實文學,一頭挑科普作品,兩種輪流在做。葉永烈自己也說:「兩者是個有趣的對比。科幻小說是往前看,紀實文學往後看;一個要求有很強的想像力,一個恰恰相反,是戴著腳鐐跳舞,字字都有來歷,需要細細考證;一個是自然科學的範圍,一個是寫歷史的範圍,區別很大。寫《小靈通三遊未來》的時候,我的手指很輕鬆地敲擊鍵盤,像彈鋼琴一樣,語言調侃、幽默、活潑……」

不過,葉永烈的「轉軌」,可不像他本人所表述的那般自然、輕鬆。這當中,他有苦衷,也有「隱痛」。

「葉永烈同志來了沒有」

不必諱言,在科普、科幻界,葉永烈是個有「爭議」的人物。這絕非只是由於其作品的緣故。早些時候曾聽葉永烈提到,新聞傳媒將他作為「科普新星」進行過分突出的報導,後來使他遭遇了許多誤解和「麻煩」。

1982年3月28日發表在《北京晚報》上的關於葉永烈的一篇專訪中,有這麼一段話:

「社會活動與您的創作有沒有矛盾?」我們問。他說:「我現在身兼十多個社會職務。職務太多,精力不夠。」他表示,今後只保留「中國作家協會」的會員。他懇切地說:「工人要做好工,農民要種好田,作者要寫出更多的作品是應該的。」

葉永烈稱,他所說的「今後只保留『中國作家協會』的會員」,完全是針對自己當時兼職太多說的。但萬萬想不到這句話竟成了他看不起科普的口實,並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這件事給了我很深刻的印象,我這才意識到在中國科普界談論『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是何等敏感的話題。」

葉永烈的「轉軌」甚至引起了科技界高層領導的注意。

1999年12月17日,在「科學家推介20世紀科普佳作」活動的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副部長徐冠華院士發言時講了這麼一段話:「……比如像葉永烈原是一個非常好的科普作家,寫了很多很好的科普作品。但是現在看不到他的作品,聽說去寫傳記了。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2000年6月中旬,由中國作家協會和中國科協聯合舉辦的「全國科普創作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筆者發表在《科技日報》上的一篇報導專門寫了一節「葉永烈同志來了沒有?」:

先說一個小插曲。6月14日上午,正在全國科普創作研討會上作報告的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張玉臺同志,在談到我國科普工作的發展歷程時,突然停下來向與會者問詢:「葉永烈同志來了沒有?二十年前我就讀過他的一些作品,一直想跟他見見面……後來聽說他改寫傳記文學了,我覺得非常遺憾。」

作為中國作協特邀代表的葉永烈因故沒有到會。當天晚上,記者致電葉先生家中打探情況,這位著名作家笑著回答說:「謝謝大家還念著我這個科學文藝戰線上的『退役老兵』,一個早已『掛靴』的科幻作家。」他表示,對於中國科幻小說的現狀,他作為過來人已經「旁觀」、思索了多年,也非常願意為中國科幻小說的振興敲敲邊鼓。

也許,葉永烈當年從事科普和科幻創作只是一個過渡,紀實文學的創作才是他真正的擅長。(責編:李崢嶸)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作者 尹傳紅

編輯:楊昌平

流程編輯:吳越

相關焦點

  • 葉永烈坐著時光穿梭機,在科幻與紀實中穿梭60年
    在中國的科普、科幻界,葉永烈曾是一個風格獨特、廣受矚目的「主力隊員」。在紀實文學領域,他又是一位成就卓著、聲名顯赫的重量級作家葉永烈從11歲起發表作品,19歲寫作第一本書,20歲成為《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21歲就完成了影響巨大的《小靈通漫遊未來》。1978年是葉永烈創作生涯的一個轉折,他寫就的《小靈通暢遊未來》在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 紀念|科幻作家葉永烈,他是永遠堅定地維護科幻文學的人
    2020年5月15日上午,作家葉永烈去世。葉永烈以兒童文學、科幻、科普文學及紀實文學為主要創作內容。曾任中國科學協會委員、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常務理事、世界科幻小說協會理事。葉永烈的科幻文學創作碩果纍纍,最早可以追溯到1976年,當時葉永烈在《少年科學》的創刊號上發表了《石油蛋白》,在當時引起了強烈反響,打破了科幻文學在「文革」期間長達十年的沉寂;1977年,葉永烈發表了《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蹟》,其中談及的關於孵化恐龍的故事引起了「科學」和「科幻」的爭論;1978年,葉永烈出版了1961年創作的《小靈通漫遊未來》,初版發行就達到了160
  • 在想像與紀實中穿梭寫了3500萬字的葉永烈 最讓後輩科幻人感動的...
    在葉永烈的寫作版圖中,被世人所熟知的,有兩個大標籤,一個是「科普」,另外一個是「紀實、傳記」。早年,他是有名的科普作家,20歲作為主要作者出版《十萬個為什麼》,21歲創作科幻作品《小靈通漫遊未來》,暢銷全國,影響幾代人。有人問科幻作家韓松,葉永烈對他有什麼影響?韓松的回答是,「他帶來了科幻的火種。
  • 葉永烈患癌去世,89歲科幻作家劉興詩:老友一個個離開了
    可是,當董仁威把代籤的合同通過微信發給葉永烈後,卻再沒了回音。「這令我忐忑不安,沒想到噩耗來得這麼快。」據董仁威回憶,自己和葉永烈是在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第二次會員大會上認識的。「因為我倆長得有些相似,不少人把我當葉永烈,來與我握手。於是,葉永烈來找到我,要認識我這個與他相像的人。」
  • 秦維憲|口述歷史:史學研究方法的重大變革——紀實文學作家葉永烈...
    葉永烈先生早年從事科普、科幻創作,並以科幻作品《小靈通漫遊未來》蜚聲文壇。由葉永烈先生擔任主要作者之一的《十萬個為什麼》叢書,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者,引領青少年開啟了科學世界的大門。葉永烈先生不僅是著名的科幻作家,也長期從事中國當代重大政治題材紀實文學的創作,積累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和創作經驗,穿梭於科幻與現實,開拓了豐富的創作空間。在此,我們特重新推出先生刊發於《探索與爭鳴》的訪談,以為紀念。
  • 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享年79歲 葉永烈資料著名作品介紹
    著名作家葉永烈於2020年5月15日上午去世,享年79歲。  葉永烈,筆名蕭勇、久遠、葉楊、葉艇。1940年8月30日生,一級作家、教授、科普文藝作家、報告文學作家。浙江溫州人。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上海作家協會一級作家、教授。以兒童文學、科幻、科普文學及紀實文學為主要創作內容。
  • 作家葉永烈去世《十萬個為什麼》影響幾代人
    葉永烈曾創作中國科幻小說《小靈通漫遊未來》,並參與創作影響幾代人的科普作品《十萬個為什麼》,還寫作了大量的紀實作品,因此他被稱為「漫遊」在科幻與紀實之間的作家。一生作品高產的他曾說:「我曾想在墓碑上寫,對不起,我不能再為你回答為什麼。後來,我想改成,請到圖書館來找我。」
  • 葉永烈:我屬於「煤球爐」式的作家
    他的作品橫跨科幻文學、紀實文學、小說、散文等各個領域,甚至還寫過相聲、出過相聲集,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他的科普、科幻創作和紀實文學。他寫的《十萬個為什麼》、《小靈通漫遊未來》成為了一代人的記憶。葉永烈總是拎著一個飯盒一樣大的紅燈牌錄音機,隨身攜帶相機、紙筆,就像是隨時準備著要記錄些什麼。直到被稱呼為「葉老」的年紀,在他心中,依舊把自己當作年輕人。
  • 我從驚險科幻小說《秘密縱隊》知道了葉永烈
    十萬個為什麼驚聞科幻文學家葉永烈去逝世的消息,心情沉痛無比。在此,我不稱呼為「葉老」,我想深深鞠上一躬,稱他一聲「老師」。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葉永烈老師生前對科幻文學事業的追求、對生命的熱愛和對待生命的客觀看法。葉永烈老師一生是執著追求的一生,一生筆耕墨耘,花甲之年因幾近失明後才不得不輟筆,但仍以頑強的意志用電腦戰鬥到生命的最後,怎不讓人心痛呢!
  • 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曾是《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編寫
    葉永烈 資料圖,新華社供圖葉永烈,筆名蕭勇、久遠、葉楊、葉艇。1940年8月30日生,一級作家、教授、科普文藝作家、報告文學作家。浙江溫州人。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以兒童文學、科幻、科普文學及紀實文學為主要創作內容。曾任中國科學協會委員、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常務理事、世界科幻小說協會理事。1950年,11歲的葉永烈開始發表詩作1957年開始發表科學小品;1959年,在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第一部科學小品集《碳的一家》1960年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編寫,1960年秋完成《小靈通漫遊未來》。
  • 葉永烈去世,享年80歲!一代人科幻夢的啟蒙者,劉慈欣稱也讀他的作品...
    1983年之後,葉永烈開始由科普和科幻作品創作轉向紀實文學的創作。2015年開始,葉永烈從紀實文學轉向長篇都市小說的創作,經過三年努力,完成135萬字的「上海三部曲」。在半個多世紀的創作生涯中,葉永烈建立了完善的個人創作檔案,各種文稿、書信、照片、採訪錄音、筆記,作品剪報、評論、樣書等均分類保存。
  • 葉永烈先生走好
    著名作家葉永烈於5月15日上午在上海長海醫院去世,享年80歲。葉永烈是上海作家協會一級作家、教授,以兒童文學、科幻、科普文學及紀實文學為主要創作內容,截至2018年1月已經出版逾3500萬字作品。
  • 《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
    葉永烈,筆名蕭勇、久遠、葉楊、葉艇。1940年8月30日生,上海作家協會一級作家、教授、科普文藝作家、報告文學作家。葉永烈是浙江溫州人,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他以兒童文學、科幻、科普文學及紀實文學為主要創作內容,曾任中國科學協會委員、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常務理事、世界科幻小說協會理事。
  • 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
    原標題: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 昨日,上海市作家協會發布訃告,《小靈通漫遊未來》作者、著名作家葉永烈因病於5月15日上午9時30分在上海長海醫院逝世,享年80歲。葉永烈堪稱一代人科幻夢的啟蒙者,那些曾讀過《十萬個為什麼》《小靈通漫遊未來》的讀者,紛紛在網上懷念追思他。
  • 老作家葉永烈離世!你可能不記得他,但一定看過他的作品
    除了科普領域之外,葉永烈先生在科幻文學領域、傳記文學領域也成績斐然。他是中國當代科幻三大奠基者之一,也是當代中國最重要的傳記文學作家之一。下面小新便從科普文學、科幻文學以及傳記文學三個角度,對葉永烈先生的文學創作進行介紹。
  • 聲音|葉永烈談作品①:「紀實文學要抓住重大歷史題材」
    著名作家葉永烈於2020年5月15日上午在長海醫院去世,享年80歲。這是葉永烈2019年為「妙筆生輝:上海圖書館藏名家手稿展」錄的音頻,介紹著作《紅色的起點》。他在錄音中說:「紀實文學一是要抓住重大歷史事件,二是要深入細緻地採訪,並且反反覆覆地修改。」葉永烈出生於1940年,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曾任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常委,1987年起任上海市作家協會專業作家,1992年被評為國家一級作家。2016年受聘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
  • 紀念|王偉:葉永烈是開風氣之先的作家
    著名作家葉永烈。 視覺中國 資料圖2020年5月15日上午,著名作家葉永烈在長海醫院去世,享年80歲。葉永烈的創作領域眾多,作品豐富,其在兒童文學、科幻科普文學及紀實文學等方面都有相當的建樹。「從科幻文學的角度來說,他的重要作品,像《小靈通漫遊未來》,在當時可以說是開風氣之先。」因為剛剛經過「文革」,他以《小靈通漫遊未來》為代表的科幻作品,在王偉看來,直接打開了新時期的科幻文學創作。「這部作品的影響非常大,各個年齡段都有讀者。」《小靈通漫遊未來》的影響有多大?
  • 文學界科普界在上海送別著名作家葉永烈
    新華社上海6月1日電(記者許曉青 孫麗萍)文學界和科普界1日在上海市龍華殯儀館送別著名作家葉永烈。葉永烈生於1940年,浙江溫州人,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早年從事科普、科幻創作。從20世紀80年代起,葉永烈逐步轉入紀實文學和長篇小說創作。1987年至2000年,葉永烈擔任上海市作家協會專業作家。2020年5月15日,葉永烈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0歲。葉老駕鶴的消息令文學界和科普界悲痛不已。改革開放初期,葉永烈的科幻小說《小靈通漫遊未來》出版,影響了幾代青少年讀者。
  • 葉永烈的啟蒙貢獻——世俗百態1118
    【飛虎塗鴉】【葉永烈的啟蒙貢獻——世俗百態1118】昨天晚上,著名作家葉永烈病逝。葉永烈創造了一個難以逾越的奇蹟: 跨越科學與文學兩界,既是科幻作家,也是現代紀實作家。我讀小學時無書可看,《十萬個為什麼》成為我和許多中國人的科學啟蒙,那時不知道葉永烈是主要作者。1978年我讀初中時,津津有味地看了《小靈通漫遊未來》,對科學和未來生活充滿遐想,記住了作者葉永烈的名字。
  • 作家葉永烈去世 《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男神走了
    葉永烈,筆名蕭勇、久遠、葉楊、葉艇。1940年8月30日生,一級作家、教授、科普文藝作家、報告文學作家。浙江溫州人。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上海作家協會一級作家、教授。以兒童文學、科幻、科普文學及紀實文學為主要創作內容。曾任中國科學協會委員、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常務理事、世界科幻小說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