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火箭上升的少年們,後來一個個背著降落傘下落。
鹿晗正在試圖打造一個新的公眾形象。這個新形象的關鍵詞,一個是「演技」,另一個是「直男受眾」。
契機來自新劇《穿越火線》,鹿晗飾演的角色肖楓是個「電競老將」,和精緻偶像的常規造型不同,肖楓梳著中分泡麵頭,穿著大褲衩、人字拖,透著一股子落魄。粉絲盛讚其為「毀容式演技」,而虎撲對這部劇的熱情討論,也被拿來力證在離開粉圈環境後,鹿晗終於得到了公正的評價——可以確認的是,他已經憑藉這部「暑期檔虎撲最熱電視劇」,為自己正名了。
▲ 電視劇《穿越火線》中,鹿晗飾演的肖楓有一頭標誌性的中分泡麵頭
鹿晗的演技是好是壞,其實也沒有那麼重要,因為除了粉絲對這個話題尚有執念外,無人在意。今年4月,鹿晗正式邁入30歲的門檻,成為第二個進入30歲的初代頂流。生日那天,他發了條微博,自稱精神小夥。但他早就不是曾經那個唱跳偶像了。在這個行業,30歲已經算是高齡,亮相《創造營2020》導師舞臺,他一段熱舞之後,呼呼喘著粗氣。
嘗試轉型演員,是唱跳偶像的常規路徑。前期是市場需要,自帶流量與話題,可以為數據保底;後期則是自身轉型需要——小鮮肉的舞臺迭代太快,相較之下演員才是鐵飯碗。但影視圈有潛力的專業新人那麼多,觀眾哪有耐心見證他們的進步。
「頂流」這個詞創造於2014年,那一年,鹿晗24歲。當時,在韓務工的鹿晗、吳亦凡相繼回國,憑藉巨大的粉絲量、號召力空降內娛第一梯隊。在粉絲的參與下,專輯銷量、微博轉評贊,所有的數據不斷刷新著歷史新高。本土市場,出道7年的李易峰因為《古劍奇譚》一夜爆紅,藝人新媒體指數持續87天排名第一。加上後來憑藉《微微一笑很傾城》走紅的楊洋,「初代頂流」格局就此形成。「四大頂流」成為專有名詞,成為時代象徵,與當代粉絲已經陌生了的「四大天王」,隔著時空遙遙相望。
▲ 楊洋《微微一笑很傾城》劇照
也許作為個人,「頂流」不足以讓全民側目,但流量時代的開啟,確實是當年火熱的社會議題。就連經濟學家吳曉波,彼時都在專欄裡對此進行分析,「一種新的網際網路造星模式,開始衝擊中國的娛樂經濟。」在這個模式下,只要粉絲足夠努力,就能保證愛豆的數據與收益。
2015年鹿晗主演的《盜墓筆記》上映。儘管豆瓣評分只有4.7,但這部影片依舊攬獲票房10億的好成績。2017年,楊洋主演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口碑撲街,粉絲依舊利用「鎖場」保證影片排片。
一次又一次超出既有經驗的操作,不斷強化著這個新邏輯:大眾口碑不重要,愛豆粉絲自產自銷漸成生態。登峰造極的,大概要數吳亦凡的粉絲梅格妮。2018年吳亦凡發布首張專輯《Antares》,粉絲硬是刷出了iTunes登頂成就,讓世界見識到了中國打投女工的神秘力量。
▲ 吳亦凡首張專輯《Antares》在iTunes專輯排行榜登頂
那是流量輝煌的年代,二十幾歲的男生,坐著火箭升空。然而當代娛樂圈最讓人嘆息的不是紅顏易老,而是流量的二十歲為何不能半永久?流量們在獲得更多來自粉絲的愛的同時,也獲得了最高速的淘汰率。他們的一言一行,他們的頭髮,他們的身材,他們的臉,都在被仔細地打量。
比如針對吳亦凡的身材,網友已經發明了很多詞彙。有時他是戴著墨鏡、編著髒辮的帥哥「凡凡」,有時他是翹著蘭花指、粉色套裝遮不住肚腩的「丙丙」,甚至有時候是「兩兩」。發胖——減肥——發胖——減肥,吳亦凡的身材頻頻成為話題,到了今天,人們甚至已經習慣了他的胖胖瘦瘦。
「發腮」,這個詞的原意是指貓咪在成長期中臉逐漸變圓,如今被廣泛使用於男流量。他們臉部骨骼的發育情況被嚴格監視著。粉圈已經有了共識,楊洋、吳亦凡、李易峰都已經「發腮」了,鹿晗則是「發麵」和「發腮」同時出現。據粉絲觀察與總結,「發腮」期一般在臨近30歲時到來,這意味著少年感的流失,神顏不再,衰敗無可避免地發生。
這也意味著,一部分粉絲會出發尋找下一任愛豆了。
這些年,從「四大三小」到「雙頂流三爆爆」,再到幾大平臺每年輪番上演的團體選秀,新的愛豆被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跑步進入賽場,虎視眈眈地瓜分著原本就有限的資源。初代頂流,或者說任何一個流量偶像,沒人知道依靠粉絲可以走多遠,但大家心照不宣的是,紅利總有吃完的一天。
一條關於30歲的分界線,就這樣出現在男明星身上。這是流量群體所獨有的顏值焦慮——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男性不必為自己的下頜線走向患得患失,甚至從來沒有認真打量過鏡子中自己那張臉。但20歲的流量明星們不行,他們的下頜線就是他們的事業線,一旦變寬、走形,就需要為下個階段的職業發展做打算了。
舊的價值正在衰敗與瓦解,新的價值還未建立的時候,便是一個流量最為尷尬的時刻。
作為初代流量中最先邁入而立之年的一位,李易峰最先面對轉型抉擇,他選擇將工作重心放在表演上。30歲那年,他將一年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扎進了《動物世界》劇組。連導演韓延都覺得意外,沒想到李易峰會這麼敬業。
從幕後花絮不難看出,導演的認真調教對流量的演技提升有多大的作用。韓延要求李易峰在開拍前原地跳躍,做伏地挺身,用運動來刺激他的心跳和腎上腺素,激發最佳表演狀態。這種投入是值得的,《動物世界》成為李易峰難得的代表作。
▲ 李易峰出演《動物世界》,因演技進步受到好評
20多歲的鹿晗曾經非常清楚自己的歷史定位。2018年在接受《南方周末》採訪時,提及音樂創作,鹿晗說自己「沒有想過要留下什麼,因為太難了」;談及演戲,看起來像是他著重發力的賽道,但他也說,「可能抱歉,就是這個大實話:現階段小鮮肉不可能的,現階段很忙的一些流量明星,我敢發誓那是不可能的,哪有時間啊!」
站在頂端的鹿晗似乎沒有過多的「野心」。2017年他大膽公布戀情,對於販賣人設與幻想的偶像行業來說,這是絕對的禁忌。但脫離飯圈思維,此舉尚可視為鹿晗轉型的一種表態,此後靠作品說話,而非粉絲。
他明白流量不是收藏品,他也接受自己作為流量的易逝。但第二年,鹿晗還是經歷了他或許從來沒有想像過的「社會的毒打」——2019年《上海堡壘》上映時,從演員到劇本都遭到網友全方位的嘲諷,其中,鹿晗成為被罵得最狠的那一個。
但他也只能義無反顧地踏上轉型徵程。時過境遷,和他曾有兩次合作的王景春,當年曾經被疑「蹭鹿晗熱度」,而如今粉絲圈已經逐步改了口徑,隱隱透露出「鹿晗向王景春對戲學演技」的謙恭姿態。
▲ 鹿晗和王景春在電影《我是證人》中合作
當鹿晗的重心轉移到大銀幕時,他的前隊友吳亦凡還在專心做音樂。過去的一年裡,吳亦凡出了9支單曲,一張EP,可謂高產——但路人可能只聽過一首《大碗寬面》,還是乘風破浪的姐姐們翻唱。
他在綜藝領域更有存在感。潮流bad boy的人設下,吳亦凡頻繁亮相於各種類型綜藝,《中國有嘻哈》《潮流合伙人》,不斷創造熱梗——「你有freestyle嗎?」「Skr Skr」,憑一己之力帶動小眾文化出圈。
▲ 吳亦凡在《中國有嘻哈》創造熱梗「你有freestyle嗎?」
今年11月,吳亦凡也將迎來30歲生日。回國後他喜歡用step by step自我激勵,看起來頗有踏實進步的意思。一直以來,他顯然繞著電視劇走,但終於也開始了自我突破。幾天前的騰訊視頻年度發布會上,吳亦凡為自己主演的《青簪行》站臺。終歸,他還是要回到中國流量的價值體系裡,接受考評。
初代頂流裡最年輕的是楊洋,他的30歲會在明年到來。不過他「被社會毒打」則要更早一些。2018年,其主演的電視劇《武動乾坤》撲街,收視率一度在0.3%徘徊,楊洋發出一張劇照做的表情包,「我感覺有點委屈」。劇外,帥而自知的他也因為「一切皆可咬」的拍照姿勢,被釘在了「油膩」的恥辱柱上。
楊洋在四大流量裡崛起最晚,頂峰熱度也不及其他幾位,但他也在去年開始踏上轉型之路。在《全職高手》裡,他增肥10斤,試圖靠近原著中那個有點「虛胖」的葉修。然後是軍旅題材《特戰榮耀》、電影《急先鋒》——流量明星「洗出身」時的標準動作,增肥與硬漢戲。
▲ 楊洋轉型前後拍照風格對比
流量洗牌,人氣退去,這是每個身處娛樂圈的人都無法抵禦的基本規律。乘著火箭上升的少年們,後來一個個背著降落傘下落。這也許不是一瞬間的事情,空中姿態也可以儘量控制得優雅從容一些,但雙腳踩地的一刻總會到來。
天上有天上的排場,人間也有人間的活法。時間與衰老無可抵擋,但人總能抓住點什麼,讓自己活得更踏實一些。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END
刺探未來文娛產業的方向
娛刺兒是刺蝟公社旗下文娛報導帳號,專注於綜藝、影視、音樂等文娛行業報導,刺探未來文娛產業的方向。
投稿、轉載、媒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