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3 2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這是普通人的凡爾賽文學,
當網際網路的大佬們,下凡參賽,會是什麼樣的?
「我沒覺得自己特別有錢,頂多房子大一點。」 「人生最後悔的事情就是創立了XXXX。」 「我做手機嘛就不太行,iphone隨隨便便就能賣8000,我做的手機,貴的也就三四千,出貨量全球第四又怎樣,全球富豪榜上我還是只能排100多名啊!」最近網上流行起了一種新的「文學」 —— 「凡爾賽文學」。所謂
「凡學」,指的是一種特殊的網絡文體,即以平靜淡泊的口吻,「不經意」地炫耀、秀恩愛。
該詞出自漫畫《凡爾賽玫瑰》,內容主要是法蘭西王國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的上流貴族生活。
(圖片源自網絡)
凡爾賽文學就是上流貴族復古風?根據網友總結,當代「凡爾賽文學」有三大要素:
1、先抑後揚,明貶暗褒而11月7日,名不見經傳的作家「蒙淇淇」發布了一條微博,將凡爾賽文學推上熱搜。微博中她宣稱自己以每月兩萬五的薪水僱傭一名規矩且有水平的保姆。
這條暗搓搓炫富、曬老公、自比人上人的微博很快就引發了廣大網友對她的好奇心,她在微博中過往的發言被逐條閱讀,並迅速傳播,誰也不能阻止這場網絡風暴繼續呼嘯。
(微博截圖)
秀容貌、秀穿著、秀恩愛、秀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凡爾賽文學現象包裹的是一種現代人內心深處無法被擺到臺面的虛榮。那這種虛榮又如何通過社交平臺被放大?
我們該如何看待「凡爾賽花式炫耀」?//本期話題//01請問老師,您覺得凡學為啥會突然火起來呢?大家熱衷於立人設和炫耀嗎?當代社會是不是只要管好面子,不用理會裡子?
曾於裡:美國著名社會學家戈夫曼寫道:「人生就是一齣戲,社會是一個大舞臺,社會成員作為表演者都渴望自己能夠在觀眾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所以每一個人都在社會生活的舞臺上竭力表演。在人際互動中,不管個人具體目標是什麼,他的興趣始終是控制他人的行為,特別是控制他人對他的反應。」
人們始終有「表演」的欲望,就比如,我們也總希望自己是一個更好的人,希望在他人眼裡呈現出更好的一面。只是這個度的把握問題,不要走向弄虛作假。社交網絡時代,這種風氣更火了,是因為立人設的渠道和方式更便捷了,所以會給你一種印象「當代社會只要面子不要裡子」。
(被網友調侃的凡爾賽鼻祖:影視劇《武林外傳》)
02朋友圈裡這樣的「凡學」內容簡直不要太多,實在不知道怎麼評價
曾於裡:我們總是希望展露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會過於刻意地裝飾自己。朋友圈裡每個人都那麼「幸福」,沒有人願意示弱,沒有人願意成為被同情的弱者,每個人都戴著沉重的面具生活。就像美圖軟體對圖片的處理一樣,我們也在不斷修飾處理真實的心理和情緒。
可能明明與同事關係緊張、小孩鬧騰不聽話、工作不順心天天被老闆罵,可為了要維護和諧、幸福、體面的姿態,只能一邊打碎牙齒和血吞,一邊在朋友圈發條狀態:「今天的風真輕柔,像我的心情!」
我個人是看到朋友圈的類似內容,就是不評價,也不嘲笑。因為現代人生活的確太累了,私人朋友圈也是他們的一個抒發渠道,只要不傷害他人即可。
(著名主持人撒貝寧的凡爾賽式發言)
@夏至。。:感覺凡學就像之前的明學,一火起來就那麼多人跟風嘲,但這些調侃的人呢,真的都沒說過類似的話嗎?仿佛這些只存在在別人的世界裡?
曾於裡:你說得沒錯,
「凡學」其實是很普遍,人人都有虛榮心。人人也都渴望向他人展示好的一面,人人可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表演」,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也可以理解人們炫富的動機——他們可能只是想要展現自己的「理想自我」。
這一次凡學被群嘲,一大原因是,作者是發在微博等公共平臺上,那麼,公共空間公眾是有評價的自由的;另一個原因是,作者的炫示帶有比較強烈的虛構色彩,以及「炫富」的同時,流露出的「鄙窮」態度,令人感到不適不快,所以網友就更想把凡學的面具拆解下來
03如何看待將這種語言表達,稱為「文學」?
曾於裡:這就看你如何定義「文學」了。廣義上的文學,包括優秀文學、垃圾文學,就像電影裡,有精品電影,也有垃圾電影。這樣的語言表達,是「文學」,但不是優秀文學,也不是藝術。
對於懸浮的「炫富」、浮誇的「凡學」,不妨一笑置之。
因為對於認真生活的人來說,沒有哪一種生活是不值得過的,貧嘴張大民也有他的幸福生活。與其沉溺於虛無縹緲的幻象,不如努力去抓住真實的幸福。
關鍵詞 >> 問吧精選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