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人衛健康 人衛健康
智商(IQ)
智商這個概念是美國心理學家威廉·斯登在1912年提出的。早在斯登之前,法國心理學家阿爾弗德·比奈編制了一套測試智力發展的考題,在當時被稱為比奈測試,目的是用來測試學生智力發展水平,幫助學校制定相應的教材和教學大綱,用以幫助落後的學生。之後他與希多爾·西蒙合作對先前的比奈測試進行了修改,先後於1908年和1911年推出了比納-西蒙量表。在美國史丹福大學任教的路易斯·特曼博士對比納-西蒙量表作了進一步的改進,於1916年發表了沿用至今的斯比量表。
01
智商測量公式
斯登一直在美國的杜克大學從事心理學的教學與研究。斯登對比奈測試,比納-西蒙量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加以深化和提高,提出了智商這個概念和測量智商的公式:
(心理年齡÷實際年齡)×100
換句話說,一個人的智商要用他/她的心理年齡和實際年齡來計算。如果一個10歲左右的孩子,他有十二歲的心理年齡,那麼他的智商就是120,即(12÷10)×100。
02
智商測試考題問世
1930年測試成人智商的考題問世。這份考題是由戴維·威士勒設計的,所以用他的名字命名。這之後威士勒又推出一套測試兒童的智商考題。目前測試智商的題目和方法多種多樣,但上述兩套最具權威,使用最廣泛。這兩套考題已經更換了幾個版本。
新版本的計分標準以100為中點,90~109分屬於中等智商,110~119分屬於中等偏上,120~129分為高智商,130分以上屬於天才;如果以100分為軸心,100以下80~89分屬於中等偏下,70~79分為低智商,70分以下的學生需要更多的輔導。
03
智商測試存在局限性
如同很多測試一樣,智商測試也有它的局限性,它不能測試一個人的特殊天賦,例如音樂、藝術、體育;也不能測試一個人的內在驅動力,更不能衡量一個人的精神境界。所以,智商高低只能說明一定的問題,不能以一概全。
04
高智商群體特點
出國留學生大多屬於高智商一類。這些學生中不乏優秀人才。高智商群體的特點是:有超群的記憶力、理解力、注意力,有極強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和抽象思維的能力。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不圖一知半解,對自己感興趣的題目會一鑽到底。
05
高智商群體弱點
但高智商的人也會有一些弱點,有些人比較敏感,非常注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他們比較固執,不容易接受批評意見,認為自己總是對的;他們往往比較講究十全十美,不容半點瑕疵;人際關係較差。
當然不是所有智商高的人都有上述的所有弱點。有的人智商高,具有很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人際關係也很融洽,能夠審時度勢,虛心待人。
情商(EQ)
情商這個概念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才被正式提出,在這之前,一直有學者研究人對自身情緒的控制和人與人之間關係這類課題。現在重視情商的人越來越多。那麼什麼是情商呢?
情商就是指一個人在不同的場合,調整自己的情緒,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受情緒的幹擾,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能力。因為這種能力包含智慧,很多學者又把情商稱為情智,它大致包括下面幾個方面:
01
自我覺察能力
即通過自我反省,及時覺察自己情緒的能力,例如惱怒時能馬上意識到自己失態。如果不能及時覺察自己的情緒,就會跟著情緒或跟著感覺跑,就會失去理智。
掌握了這種覺察能力,人們在面對生活中的難題時,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審時度勢,在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時,知道該怎樣作出理智的選擇,例如找工作,找人生的伴侶等。
02
自制的能力
即駕馭自我情緒的能力,通過自我反省,及時調整情緒的能力。把握好這種能力,可以在負面情緒不期而至的時候,自我調節,很快冷靜下來。如果缺乏這種駕馭能力,就會長期受到情緒的困擾,不能自拔。
03
自我激勵的能力
將注意力集中在長遠的目標,為了某一人生目標,把握自己的情緒以確保這一目標得以實現的能力。前進時富有激情,讓自己充滿正面的情緒,摔倒時能夠很快爬起來,有永不言敗的自信心態。
04
洞察他人情感的能力
能夠想人所想,憂人所憂。作為一個生活在社會大家庭裡的一員,我們每一個人不僅要洞察和調控自己的情緒,同時還要注意觀察他人的言行舉止,特別是他人的情緒,這樣才能作出相應的反應,不至於使自己陷於尷尬的局面。
理解同情別人,為人真誠,尊重他人,懂得感恩知足,對人寬容,有耐心,保持心態平衡,善於與人溝通等都是為人的美德。
05
人際交往的能力
融入、融通、融合,迅速適應環境並融入團隊的能力。
綜合上述的五個方面,自我反省佔主導地位,其核心教人與人為善,具有慈悲心和同情心,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情商高的人,生活快樂幸福,能夠保持積極的人生觀,為人處世可以遊刃有餘。他們適應能力較強,成功的機率往往比情商低的人要高。
看一個孩子情商是否高,並不是看他到底習得了多少知識,而應該看他的情緒和社會性發展情況。情商高的人有以下幾個特點:自信心強、好奇心強、自制力強、人際關係良好、情緒良好、同情心強。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留學心理問題案例解析》
作者:崔紅 曉華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高智商與高情商人群的特點》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