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有的人表面光鮮,一旦回家脫了鞋,三米之內寸草不生,十米之內人畜不能靠近。
簡直是行走的生化武器,那銷魂的滋味,絕對能讓人懷疑人生。
腳臭這件事一直很神秘,是好多人藏在隱秘角落裡不敢公開討論的話題。
所以我們今天就來悄悄科普一下,建議大家小聲一點看!
腳出汗之後更容易臭,相信這個認知大家已經有共識了。
只是汗腺剛好會分泌出鹽分、葡萄糖、維生素和胺基酸等,這些都是促進細菌生長的絕佳營養品,有了汗液的滋養,細菌們茁壯成長,製造出了混合脂肪酸,這種脂肪酸就導致了氣味的產生[1]。
科學家發現,對腳部氣味影響最大的是寄生在我們皮膚上的葡萄球菌,它會產生一種叫做異戊酸的化學物質[2],異戊酸會令腳部發出乾酪氣味以及變質的醋酸氣味。
所以跟腳臭味道最像的,很可能是奶酪,尤其是林堡乾酪。
別看圖片裡的它秀色可餐,湊近一聞,噢,這該死的腳臭的味道!
葡萄球菌通常生存在腳底,而不在腳背上,腳前掌部位葡萄球菌數量尤其多——也許這就是這些部位味道最重的原因[3]。
很多人以為腳臭就是腳氣,這可能是腳臭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腳臭很多人都有,如果自己和家裡人能接受,其實對身體健康影響不大,頂多就是每天會固定產出臭襪子。只要自己不尷尬,尷尬的就是身邊人!
(圖片來源:giphy)但腳氣就不一樣了,它的學名是「足癬」,一種由真菌(主要是皮膚癬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
有腳氣不僅臭,而且大概率會很癢,癢到夜不能寐,癢到撕心裂肺。
因為腳氣具有傳染性,如果用手撓,腳氣的真菌就有可能會用實力教大家做人。
比如,腳氣傳染到手上會導致手癬,傳染到指甲上會導致灰指甲。
別人一雙纖纖玉手人人誇,自己得了灰指甲一個傳染倆。
因為去除腳臭的本質是要抑菌,所以正確除臭方式:清潔+乾燥+抑菌。
適當的洗腳,可以衝走腳上的細菌,而且保持雙腳的乾淨衛生,還可以降低細菌生存。
洗腳後注意擦乾,潮溼的環境就是臭味細菌的天然培養皿,越乾燥,細菌生存越艱難。
腳汗多的人,穿涼鞋時最好不穿襪子,讓汗液揮發得更快。如有需要,也建議選擇全棉吸汗又透氣的襪子。
如果腳底汗多或者鞋子有點潮,可以撒點爽身粉,吸走多餘的溼氣。
腳汗多的人,用溫水把腳洗乾淨後,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適當濃度(5%左右)的福馬林溶液塗抹,可以有效減少腳底汗液分泌,保持腳底乾燥。
使用含有抗菌成分的洗液、沐浴液,可以抑制細菌的繁殖。
如果不僅腳臭,還瘙癢、脫皮、長水泡,那很可能是腳氣。可以買一些外用抗真菌藥膏塗抹,如酮康唑、益康唑軟膏,但是最好去皮膚科找醫生,及時看醫生,腳氣好得快。
[1]Kanda. F, Yagi. E, Fukuda. M, Nakajima. K, Ohta. Tand Nakata. O, 1990. Elucidation of chemical compounds responsible for foot malodour. Br.J. Dermatol. 122: 771–776.
[2]Ara K, Hama M, Akiba S, et al. Foot odor due to microbial metabolism and its control. Can J Microbiol. 2006;52(4):357-364. doi:10.1139/w05-130
[3]Stevens D, Cornmell R, Taylor D, et al. Spatial variations in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the human foo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duction of odorous volatiles. FEMS Microbiol Ecol. 2015;91(1):1-11. doi:10.1093/femsec/fiu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