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NGO環保專員:一隻礦泉水瓶看兩岸環保差異

2021-01-13 臺灣頻道

原標題:臺灣NGO環保專員:一隻礦泉水瓶看兩岸環保差異

  中新網昆明1月15日電 (和曉瑩)「在臺灣,像這樣的一隻寶特瓶(礦泉水瓶)我們會把它做成毛毯、衣服、包包或是更有用的東西,而在大陸它還是垃圾,會被焚燒或填埋,我們要改變它的命運。」15日,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昆明聯絡處環保幹事林治宏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當下兩岸的環保意識存在較大差異,他們欲將臺灣先進的環保理念帶到大陸,為龐大的垃圾找到歸宿。

  1990年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法師在一場演講中鼓勵與會信眾「用鼓掌的雙手來做環保」,從而正式倡導「資源回收」、「廢物利用」等觀念。至2003年,全臺灣共有2萬3千多名環保志工,資源回收總量達8千200多萬公斤。

  「我們有很多環保站,垃圾被詳細分類後,會回收再利用。」林治宏介紹,臺灣的環保事業與慈善事業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通過特殊處理的礦泉水瓶可以做成日用品用於慈善賑災。

  目前,全球的慈濟環保站已發展到5000多個,環保志工超過10萬人以上,在臺灣基本實現了垃圾不落地。2001年臺灣的「環保風」首先刮到大陸的福建、四川等地,並於2006年來到昆明。

  「大陸很多地方我們剛剛開始做,以昆明為例,很多時候我們收來的垃圾不知道要交給誰。」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昆明聯絡處項目專員柴祖芳介紹,通過8年的努力,他們已在昆明發展了200餘名環保志工,穿梭於昆明的社區、學校、大街小巷對垃圾進行回收分類,並通過舉辦公益活動倡導「變廢為寶」的環保理念,但由於垃圾處理的程序並不完善,很多垃圾最終的命運都是走進填埋場。

  最新數據顯示,昆明城區日產垃圾達5100噸左右,今後幾年這個數字還會不斷增加,而垃圾填埋場的填埋能力幾乎達到極限。中國大陸的許多城市面臨同樣的問題。

  「中國是個人口龐大的國家,垃圾的產生速度是我們難以想像的。」柴祖芳表示,垃圾的堆積、填埋和焚燒都會影響環境,只有倡導綠色的環保理念,找到正確的處理方式,才能改變當下不斷出現「垃圾圍城」的現狀。

  「臺灣在這方面是做得比較好的,我覺得大陸確實需要學習。」曾經從不關注環保的昆明市民皮桃媛如今是慈濟的一名志工,每天他不僅會自帶環保碗、環保筷和環保杯子,以身作則倡導綠色生活方式,還會與志工團們到昆明的大街小巷進行環保宣傳和垃圾回收。她說,隨手撿一隻礦泉水瓶並不難,但是要把它變成「寶貝」,還需要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環保創意丨11個舊礦泉水瓶做一個酷炫背包!
    Fjällräven,強調整隻背包用回收的塑料礦泉水瓶做成。  在街頭你可能一定經常看到這樣一款背包,長方形、細細的背帶、色調單一,除了一隻狐狸的Logo之外,整個雙肩包再無其他圖案。▼11個舊礦泉水瓶做一個酷炫背包!
  • 海口白沙門環保教育站聯合8所高校聯合回收4萬個礦泉水瓶
    近日,海口市8所高校積極響應「綠色回收,禁塑行動」礦泉水瓶收集活動,五天之內,收集40000餘個礦泉水瓶,它們將用於製作海口白沙門環保教育站(以下簡稱「環保站」)的礦泉水瓶環保藝術文化展示牆。環保站站長蔣付軍說,擴建後將打造礦泉水瓶環保藝術文化展示牆,向社會發起「綠色回收,禁塑行動」礦泉水瓶收集活動倡議。海口高校公益社團、志願者積極響應,開展礦泉水瓶回收環保公益活動。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大學、瓊臺師範學院、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海南政法職業技術學院等海口8所高校參與行動。
  • 一個礦泉水瓶讓你既環保又衛生的除蟑螂!
    1、礦泉水瓶剪掉上端(見下面示意圖)。注意要剪平哦,不要有毛邊。(選礦泉水瓶的時候要選材質硬的,像怡寶、農夫山泉都可以,康師傅純淨水、冰露純淨水的環保瓶太軟,瓶口容易變形,報紙塞不緊,蟑螂會從這裡爬出來。)2、 在瓶裡放上食物。3、 報紙對摺,捲成筒狀,塞進礦泉水瓶裡。(下圖中紅色畫線部分是塞進瓶裡的紙筒口,大小能容許大蟑螂爬過去就可以了。報紙跟瓶口之間的縫隙一定要塞緊,不然蟑螂會從縫隙爬出來。)
  • 帶上冰凍礦泉水瓶去上學,寧波這所學校的「降溫」方式環保又有趣
    不只是聶舒靈,近日,蔚鬥小學所有的同學在回家後都會準備好兩個灌滿水的礦泉水瓶,睡前打開自家冰櫃進行冷凍。等到第二天上學時,把冰凍礦泉水帶到學校,放入班級教室裡的大筐子裡,隨著冰化成水,坐在教室裡的她便會感受到冰水帶來的絲絲涼意。原來,這是蔚鬥小學在高溫天氣給教室降溫推出的一個創新舉措。
  • 塑料礦泉水瓶可以再利用,經濟又環保,那麼它有哪些用途呢?
    一個塑料礦泉水瓶有什麼用途?生活中只要用心觀察,一個塑料礦泉水瓶是可以再利用的,而且可以用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那麼它有哪些用途呢?1.儲存大米夏天尤其是伏天,大米特別容易生蟲子,所以應該提前把大米倒入塑料礦泉水瓶密封好。2.可以當花瓶來用把塑料礦泉水瓶當作花瓶來用是一個經濟又環保的方法。把花束放進塑料礦泉水瓶裡,既可以再利用,又可以省下買花瓶的錢。
  • 垃圾焚化廠成禮堂 臺灣人愛上環保新婚尚
    「全臺灣第一次,也是全世界第一次,使用平衡車作迎娶交通工具的我想也只有我姐了」,伴郎伴娘等一行人一人一臺電動平衡車,從新郎家騎過來25分鐘,一次7臺超壯觀,跟在新郎後面的新娘出發前還完成「丟扇」的傳統儀式。「問了老姐為什麼,她說卡車、單車、公車什麼創意都有了,現在盛行的平衡車臺灣居然沒人用過,不只環保還兼具創意。」  還有臺灣人把環保婚禮帶到大陸來。
  • 「一個礦泉水瓶的距離」環保公益計劃圓困境家庭「微心願」
    「一個礦泉水瓶的距離」環保公益計劃圓困境家庭「微心願」金羊網  作者:符暢 王煒蓉  2020-08-11 在廣州天河區棠下街,一個家庭正因經濟窘迫
  • 回收礦泉水瓶製作沐浴露瓶 韓化妝品企業做環保是認真的
    愛茉莉太平洋擬打造透明塑料瓶回收體系,實現用回收的3個2升礦泉水瓶製作一個300毫升的沐浴露瓶。截至目前,愛茉莉太平洋已連續12年舉辦化妝品空瓶行動和藝術作品創作環保活動「綠色循環」。企業自2003年起以悅詩風吟為開端,截至今年8月自210萬名顧客回收2100噸空瓶。
  • 汽車也能環保?歡迎榮獲「環保少女新座駕」稱號的 TA
    根據奧迪的說法,下一代奧迪 A3 將提供環保織物面料供選,這些材料的 89% 將來自回收的 PET 塑料瓶。 (沒錯...就是我們經常見的礦泉水瓶)
  • 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專家熱議NGO如何開展生態保護
    8月29日,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慈善論壇「NGO與生態保護」分論壇在內蒙古包頭市召開。本屆論壇由中國慈善聯合會、臺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愛家文化事業基金會、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澳門基金會聯合主辦,老牛基金會為支持單位。
  • 環保,我們不只是說說而已……
    >★漂亮的房子□學生記者 黃冰冰(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三年級)放假在家除了學習,我也不閒著,正想拿本書看時,我的目光被角落裡那些堆放了很久的快遞盒子吸引住了。我先拿著鉛筆在紙皮板上勾勒出奶牛的形狀,再用勾線筆修改,不一會兒,一隻奶牛、一個鈴鐺,還有一個圓形的框就出現在眼前。接著,我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地把圖案裁剪下來,用繩子把鈴鐺系在奶牛身上,請爸爸幫忙用膠槍把圓框和一根一次性湯勺粘在相框上。最後,我用彩色畫筆給奶牛上色。一個漂亮的奶牛相框就這樣做好了,我開心極了!
  • 想學做環保酵素的看過來!十個空瓶子可換一瓶環保酵素原液
    紅糖、鮮垃圾(蔬菜、水果皮)、水,按照1:3:10的比例,6月3日晚,在義工的指導下,4歲的小姑娘劉宣含完成了環保酵素的製作,整個過程非常簡單
  • 《棋魂》電視劇背後的兩岸史觀差異
    《棋魂》電視劇背後的兩岸史觀差異 2020年12月04日 08:48:00來源:華廣網 但是一些臺灣自媒體人在倍速觀看第一集後,便吐槽這是中共的政治宣傳,TVBS甚至直接給出「濃濃政治味」這樣的新聞標題。泛政治化的解讀掩蓋了這部作品的優秀品質,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兩岸的誤解,引起了一些大陸觀眾的不滿。  這種誤解反映了當前兩岸人民的史觀分歧。臺灣對大陸的歷史陌生是事實,除了加強兩岸交流,消除誤解外,也要看到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
  • 地球·公民·傳媒 | 環保責任:從拒絕一個塑膠袋一隻吸管開始……
    隨著時代的改變,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提升,「限塑令」的範圍從塑膠袋逐漸延伸到塑料吸管的使用,「限制使用吸管」近些年是一件備受關注與討論的議題,其導火線是2015年的新聞事件,人們從一隻受傷海龜的鼻腔內拔出塑料吸管,這個殘忍與痛心的畫面,讓人們開始思考塑料吸管的使用。
  • 礦泉水瓶變球衣,2018世界盃居然用這種面料?
    礦泉水瓶變球衣,2018世界盃居然用這種面料? 2018-06-05 08:29:35 來源:紡友網 根據外媒紡織業統計,世足賽球員的運動衣有超過6成是由臺灣製造。
  • 安妮·海瑟薇出門必拎的「紙盒子」,原來是火爆歐美娛樂圈的環保水瓶
    每個盒子都是可回收利用的,100% BPA。再來看一組數據,綜合調查幾個國家的能量消費情況,發現一隻塑料礦泉水瓶從生產、包裝到運輸,分別要耗費 39% 、 0.3% 、 60.7% 的能量(此處「能量」表示 10.2 兆焦耳每升)。
  • 類似環保袋的包包牌子,環保袋包包第一品牌!
    從事平面設計且擁有濃厚環保意識的兩人,注意到貨櫃車上印有文字、不易分解回收、且非常不環保的帆布,以及汽車中的安全帶,於是將兩者加以回收清洗再利用,第一隻 FREITAG 包便於 1993 年誕生了。品牌的每一隻包款,使用的帆布皆由人工選圖,同時另有提供客製化的服務,所以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的。
  • 臺灣南投燈會環保風 踩單車點亮花燈
    南投燈會環保花燈,讓民眾踩腳踏車發電點燈。(廖志晃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綠能概念正夯,南投燈會今年推出環保燈區,結合環保、運動與彩燈的裝置藝術,讓民眾通過自行車競速發電,選擇日月潭、武嶺及塔塔加3條路線,比賽誰先點亮花燈,用運動方式參與南投燈會,還有機會獲得運動飲料。
  • 憑環保洗髮水 臺灣首家中小企業獲得碳足跡標籤
    憑環保洗髮水 臺灣首家中小企業獲得碳足跡標籤 2010年07月09日 13:17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人看大陸:兩岸馬拉松尚未結束
    (新華社資料照片) 2006年,因兩岸學術交流的機緣,我至大陸的大學參訪,在香港機場短暫停留後,班機便直往北京前進,首都國際機場是北京的門戶,敞開大門歡迎來自全球的遊客,首次越過臺灣海峽踏上這塊在課本中反覆讀過,既熟悉卻又陌生的土地,心中百感交集,有種難以言喻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