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門診遇到一個非常特殊的家長 ,一進門坐下,就開始敘述自己家寶寶的情況:我家寶寶十個月,反反覆覆起了四天的蕁麻疹,每次起來四、五個,最多出現七八個,出現在四肢和臉上沒有固定位置,沒有連成片,有時手劃或者東西劃會起一個長條形疹子,睡著後沒有起,塗過爐甘石洗劑,雖然不嚴重,但是一直反覆起,去過別的醫院開的撲爾敏,醫生說不嚴重可以不吃藥,觀察。請問這種情況需要吃藥嗎?不吃藥可以自己消退嗎?可以吃西替利嗪嗎?月齡這麼小劑量是多少?一上來就是一個連環問啊!奶爸詳細記錄的這位媽媽的描述,並誇了一下這位媽媽,把寶寶病理的過程記錄的很詳細;並且也已經諮詢去醫院問診過醫生;但反反覆覆,家長比較擔心,很猶豫到底吃藥還是不吃藥?如果吃藥怎麼吃? 就又換一家醫院跑來了曾醫生的門診。
曾醫生診斷:
1、針對這位的小朋友的情況,應該診斷為蕁麻疹是沒有問題的。這樣子的蕁麻疹的,我們只需要對症處理就行,不需要做其他的藥物治療。
2.首先自己可以在生活中找一找,有沒有可能的過敏原,如果有的話要注意避免。
3.如果找不到,那也沒辦法,因為很多過敏都不一定能夠找到過敏原的。
4.藥物方面塗抹一點外用的爐甘石洗劑是可以的。
如果感覺瘙癢嚴重,可以用一點地奈德或者是莫米鬆軟膏。
5.口服藥物方面,您的孩子現在可以口服的是西替利嗪口服液。(2.5毫克,每次一天一次。)
6.口服藥方面,如果買不到西替利嗪,也可以改成地氯雷他定。(一次一毫克到1.5毫克左右,一天一次就可以了)
經過上面的治療,大部分會慢慢好轉的,那麼如果有反覆的出現,我們就再次的應用就可以了。在停藥的時候,不要驟然停,減半,然後再用一兩天就可以。
來找曾醫生的,有的可以像這位媽媽說的有條不紊,但大部分媽媽已經心急如焚,一般都說不清楚原因,就直奔主題了,寶寶突然就全身癢了!病例中這位家長對用藥其實很謹慎得,但這種家長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門診和入院的孩子,進醫院的時候就已經是過多用藥或者沒有用藥情況就加重了。
新手爸媽焦頭爛額,不知如何下手?遇到寶寶突發急性蕁麻疹的情況,我們在家應該如何處理? 什麼情況需要送去醫院?出院後家長回家後應該注意什麼?
今天曾醫生為您揭開蕁麻疹的神秘面紗……
蕁麻疹這個問題,對於兒童來說,確實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為什麼說他麻煩呢?因為這個病的復發性還是蠻高的,我經常在門診或者是急診,看到一些蕁麻疹的寶寶渾身有皮疹,騷癢的不行,他又沒辦法自己去控制自己的,去撓他的這種感覺,讓人很心疼呀,雖然通過口服或者外用的藥,有一定效果,但過了一段時間又會起起伏伏的,所以蕁麻疹對兒科就像一個牛皮癬一樣。
那我們就先了解一下 ——什麼是蕁麻疹?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
是什麼觸發的蕁麻疹的病因呢?
大多數找不到確切病因,常見原因有:
食物性(動物蛋白如魚蝦蟹,貝殼類、蛋類等,植物或水果類如芒果,檸檬,李子,杏仁,草莓,食品添加劑等);藥物類(免疫介導的,如青黴素、磺胺類、血液製品、疫苗等,或非免疫介導的肥大細胞釋放劑,如咖啡,可待因,阿司匹林等);感染性因素:各種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感染;呼吸道吸入物及皮膚接觸物:花粉、粉塵、塵蟎等;
外源性因素:物理因素(摩擦、壓力、冷熱、日光等等);內源性因素:自身高敏感性、慢性隱匿性感染、勞累、精神緊張、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蕁麻疹的發病機制:
引起肥大細胞等炎症細胞活化的機制分兩種:
免疫性機制多數為Ⅰ型超敏反應,少數為Ⅱ型或Ⅲ型或Ⅳ型。
非免疫性機制 主要指物理因素、某些分子的毒性作用、補體、神經遞質等,通過肥大細胞膜表面的受體和配體間直接作用導致細胞活化。
蕁麻疹的種類以及臨床表現:
1、急性蕁麻疹:
起病較急,常表現為皮膚突然瘙癢,繼之出現風團 風團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24小時,但反覆出現 風團時起時落,消退後不留痕跡
2、慢性蕁麻疹:
3、物理性蕁麻疹:
①皮膚劃痕症:也稱人工蕁麻疹
家長們在家應該如何判斷是否是蕁麻疹呢?
其實並不難;
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如何規避蕁麻疹的發生呢?
避免接觸可能過敏原,避免使用對皮膚有刺激的物品;做好被褥清理的工作,儘量半個月到一個月曬曬太陽, 至少 2-3個月清潔一次, 從而降低局部滋生病毒的溫床,降低過敏原發生的風險和可能性。
當蕁麻疹發生時,我們應當如何用藥?
大部分的如果是比較輕的蕁麻疹的話,可以通過口服抗組胺的藥物來進行抗過敏治療,常用的抗組胺藥物有抗h1,或者是看h2受體的藥物。包括氯苯那敏,西替利嗪,瑞雷他定等等,都是這一類藥物的代表性藥物。
外用的藥膏呢,可以用一些像爐甘石洗劑,或者是含激素的藥膏類,如莫米鬆軟膏等等塗抹他也有止癢的作用。
在上述的處理之後,還沒有明顯好轉的,並伴有併發症,需要迅速就醫。醫生會考慮應用一些口服或靜脈注射激素類藥物。
以上所有的藥物都要根據小朋友的體重和年齡進行計算應用。
有一部分寶寶呢,通過上述的治療之後會慢慢好轉,復發也不會特別厲害,有些人確實會反覆發生,甚至持續一周到兩周的時間,家長一定要有耐心慢慢治療,就算類似的蕁麻疹的話,只要孩子他們有一些呼吸道困難的表現,只是皮疹的瘙癢,哪怕它維持一周到兩周的時間,終歸也是會好的。
外用糖皮質激素(軟膏)的等級列表:(家長們可以在家中根據寶寶的年齡的過敏程度選擇性備藥合理性用藥。成人也適用噢)
當寶寶入院時,首選二代H1受體拮抗劑治療,通過發病機制,我們可以看到當蕁麻疹發病時,人體的免疫細胞等多種炎症細胞活化,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這時會使用維生素C及鈣劑靜脈注射,從而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加快治療的進程。但是蕁麻疹有個很讓人頭疼的點,就是合理用藥後,病情還是會反覆,家長這時候也不要著急,不要因為反覆就以為是沒有治好,著急換醫生換醫院。大部分醫院治療的方案是差不多的,沒有必要帶著孩子到處奔波。
蕁麻疹也不能掉以輕心家長們請注意!病情嚴重的患者會伴有休克、喉頭水腫及呼吸困難者需要立即搶救。
今天我們再一次想重申合理用藥的重要性,不是所有用藥都是信手拈來,他們都要有依有據。無論是醫生、還是家長都是學習再學習。白衣奶爸科普的目的:孩子少生病,萬一生病,少用藥;需要用藥的時候,用有道理的藥;病情加重的時候,至少能識別,並儘快轉正規醫院完善檢查,正規治療。
部分參考文獻:
1、《皮膚性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第七版
2、《中國蕁麻疹診治指南》2014版
3、《Color Textbook of Pediatric Dermatology》William L.Weston,Alfred T. Lane Joseph G.Morelli
4、《現代兒童皮膚病學》(第四版)林元珠等主編。
5、《The management of anaphylaxis in childhood: position paper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allergolo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AUMuraro A, Roberts G, Clark A, Eigenmann PA, Halken S, Lack G, Moneret-Vautrin A, Niggemann B, RancéF, EAACI Task Force on Anaphylaxis in Children. Allergy. 2007;62(8):857.